武志平 (河北省平山縣外國語中學 050400)
好的教學策略有利于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有利于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好的初中物理教學策略應該是這樣的。
在物理教學中,講究“以學定教”?!耙詫W定教”就是指物理教師在教學中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從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處處以學生為本確定教學內容。在教學設計上,不一味照搬書本上的內容,不只是拿生活中的簡單例子來驗證課本上的結論;在教學內容上,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了如指掌,如哪些知識學生已經(jīng)熟練掌握,哪些知識學生只是掌握了一星半點,哪些知識學生還完全沒有掌握,必須心里有數(shù)。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快而準地確定下節(jié)課的教學方案。
同時,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多多地鼓勵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對預習的知識也要給學生劃定內容與范圍。如果學生在預習中遇到了一些難題,要告訴學生這是很正常的,這些難題恰恰就是在下節(jié)課堂上要注意聽講的,帶著問題聽課的效果,遠比盲目地聽課好得多。當然,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將自己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進行交流。也許學生解決問題的辦法比教師還好,還高明。
剛剛接觸物理學科的學生,頭腦中對物理知識的了解總會有些“前科學概念”。這些“前科學概念”是指學生在接受正式的科學教育之前,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經(jīng)過長期的經(jīng)驗積累與辨別式的學習所獲得的一些感性印象、所積累的一些缺乏概括性和科學性的經(jīng)驗。這些印象與概念有一些是與科學知識相?;虿槐M一致的,這就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誤解。
比如,在教學“光的折射”現(xiàn)象時,我就給學生設置了這樣一個實驗場景:在一玻璃槽中裝滿水,在水中插上一個用塑料泡沫制成的片,在片上將一條用塑料紙剪成的魚粘上。準備完畢,再選幾個愛出“風頭”的學生上講臺用我事先準備好的鋼絲猛刺水中的魚。因為學生總認為自己眼睛所看到的魚的位置跟在空氣中的相同,很容易出現(xiàn)在日常生活實踐中對一些自然現(xiàn)象憑自己的經(jīng)驗或者直覺而形成的錯誤判斷。接著,我把泡沫從水中提起來,展示給學生看,學生看到的結果是有好幾根鋼絲都刺到了魚的上方。這時,我輕輕地問學生:“你們明明看得那么準確,為什么會刺偏?”“假如你是用魚叉叉魚的漁民,你又能叉到幾條魚?”“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學生一個個都顯得急不可耐,尤其是那幾個愛出“風頭”的學生。這樣就很自然地引入了“光的折射”現(xiàn)象的教學。如此可操作性強、設計又簡單的實驗,將光學原理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融入到了漁民叉魚的情景中,不僅符合學生對新鮮事物好奇、好動的特點,而且能很快地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時還為接下來用實驗研究光的折射結論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認知起點。實踐告訴我們,只要教師肯下功夫精心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就一定能使教學內容變得更活、更美,更能深入學生的心靈之中,實現(xiàn)物理教學的情感轉移,使學生對物理學的情感轉移為學習的動力,如此產(chǎn)生的藝術效果是無可比擬的。
獨立學習的本領,一旦學會,便會終身受益,且受益無窮。那么,什么是獨立學習?獨立學習指的是學生離開教師、離開學校、步入社會的大課堂中也能學習。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作為教師,是“抱著”學生學習,還是引導學生獨立學習呢?我認為,這不僅是一個教育觀念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教學藝術的問題。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闭f的就是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和掌握知識的方法。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也許能解一時之饑,卻不能解長久之饑,如果想要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掌握釣魚的方法。
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教給他們獨立的學習本領。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教是為了不教”,這一句至理名言,對指導我們今天的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教學的過程,實際上體現(xiàn)的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在這一活動中,學生的學習就是主動求知,而在求知過程中,學生一定會遇到或多或少的、各種各樣的困難。此時,教師最關鍵的是要立足于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去引導學生、啟發(fā)學生,讓他們積極學習、積極探索,并在設疑——質疑——釋疑的幾個反復中,逐步地建立起正確的認識,使其能夠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通過自己的獨立思維去解決問題。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雙邊的活動中,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導”。
我們知道,在中學眾多的學科中,物理是唯一一門與信息技術最為鄰近的學科。所以,物理教師本就應該成為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先行者。我們看到,如今有為數(shù)不少的物理教師將自己的專門網(wǎng)站建立在了Internet上,并且把自己制作的CAI課件、教案、論文等都以網(wǎng)頁瀏覽的形式放進了自己的專門網(wǎng)站中。他們中甚至還有將在其他網(wǎng)站搜索到的與自己的教學課件相關的課件,通過Internet的超級鏈接功能揉合到了自己的CAI課件里,以“搭積木”的形式,將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所制作的每一個課件有機地鏈接起來。慢慢地,便逐步建立起了一個十分完整的教學課件體系。
如此這般,其他的教學同仁在教學中也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這個平臺共享自己的CAI課件。這樣,傳統(tǒng)的“軟件包”形式的課件不能共享的缺點一下子得到了克服,其課件資源利用的效率也大大提高??梢?,教師和學生的教學互動并不局限于學校中或課堂上,任何時間、任何有網(wǎng)絡終端的地點都通過Internet上的網(wǎng)站進行物理知識的探討和鞏固性練習。
所以,廣大物理教師一定要學會運用“積件”思想,創(chuàng)出一條素材資源庫和制作平臺相結合的新思路,要充分利用現(xiàn)有條件下的網(wǎng)絡信息資源素材庫和教學軟件,以及其他的多媒體教學資源,根據(jù)教學情境的不同需要,選取適合自己教學需要的內容來制作CAI課件,讓CAI在課堂上的運用更加普遍與便捷,朝著信息技術與物理學科整合這一廣闊方向大踏步前進。
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運用不同的策略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理解新的知識。從這個意義上講,物理教學策略運用得正確與否,直接決定了教學質量的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