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野藝
(貴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藝術系,貴州 貴陽 550001)
對我國民族音樂現(xiàn)狀的喜與憂
李野藝
(貴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藝術系,貴州 貴陽 550001)
我國民族音樂種類繁多,體現(xiàn)了各朝各代人民的情感、意志和追求,是富有東方魅力的文化瑰寶。不論是表演技巧、舞臺表現(xiàn),還是藝術風格或其他方面,民族音樂的創(chuàng)作發(fā)展始終就沒有停止過,并且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融合了新的技術元素,開拓了民族音樂的新局面。但民族音樂依然存在自身的問題和困難。
民族音樂;發(fā)展;傳承;問題
我國民族音樂的現(xiàn)狀使我們民族音樂愛好者感受到了重重危機。正如某著名荷蘭籍音樂家在面對本國傳統(tǒng)音樂發(fā)展現(xiàn)狀時說:“我們什么都有了,我們也什么都沒有了?!薄笆裁炊加辛恕币饧次镔|生活條件越來越優(yōu)越了,不愁吃不愁穿;“什么都沒有了”則指本民族傳統(tǒng)音樂失傳了。貴州省著名民族音樂學家鄧光華教授則表示了他的擔憂:荷蘭的今天極有可能就是中國的明天。所以,民族音樂的傳承和發(fā)展需要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和重視。
我國民族音樂具有高度的文化意義和審美意義。2001年,我國申報的昆曲藝術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名單,并且在19個批準項目中名列榜首。在這里,昆曲的地位和價值受到全世界的關注,究其原因是與其厚重的文化底蘊和鮮明的特色分不開的。我國民族音樂皆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風格,蘊含著社會在不同歷史條件下的價值觀、人性觀、時代風貌,以及人的情感體驗、對生命的追求、對美的向往,與此同時,民族音樂的流傳變異所保留下來的精華文化已經逐漸形成了特有的民族審美風格,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fā)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民族音樂“重要的文化意義、審美意義所體現(xiàn)出的歷史價值和人文精神,也成為了人類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最優(yōu)秀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論是表演技巧、舞臺表現(xiàn),還是藝術風格或其他方面,民族音樂的創(chuàng)作發(fā)展始終就沒有停止過,并且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融合了新的技術元素。如民族器樂開始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吉他、鋼琴、鼓以及電聲樂等相結合,既充滿了傳統(tǒng)民族色彩又富有異域風情。如著名琵琶演奏家趙聰錄制的專輯《卡門》《經典永恒》,音樂才子林海作曲編曲的琵琶專輯《琵琶相》、揚琴專輯《蝶舞》等。如戲曲也開始將現(xiàn)代舞蹈、造型、攝影和雕塑融合其間,摒棄了深刻厚重的主題,充滿了青春時尚和娛樂性。還有的引入話劇,或采取“縮編”方式,保留原著精神等等,出現(xiàn)了“青春越劇”《梅龍鎮(zhèn)》、京劇《宰相劉羅鍋》、淮劇《金龍與蜉蝣》、昆劇《邯鄲夢》、黃梅戲《霸王別姬》等一批大膽突破的作品,其中的一些還獲得了專家的首肯和好評,如淮劇《金龍與蜉蝣》被譽為“十幾年探索性戲曲走向成熟的標志?!泵褡逡魳返膭?chuàng)新不斷,另外加上近些年眾多賽事的舉行都加速了民族音樂人才的推陳出新,擴大了民族音樂的影響范圍。
在這里,我們拿戲曲作為重點來談。隨著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的藝術享受越來越傾向于短時消費和隨時消費。我們可以看到,為了迎合新時代,各式各樣的文化產品都在不斷改進自己的形態(tài)內容。但是戲曲藝術的消費群體大部分都是中老年群體。他們思想比較傳統(tǒng)保守,音樂審美傾向于傳統(tǒng)模式,加上很多戲曲藝術家也只樂于潛心鉆研、整理傳統(tǒng)劇目的技術,過于強調傳統(tǒng)戲曲的藝術性,所以相對而言,戲曲藝術的創(chuàng)新顯得需求少、阻力大。而戲曲藝術對于新一代的年輕人來說,節(jié)奏緩慢,情節(jié)拖沓,內容脫離實際生活,戲曲學習本身又具有綜合性、技術性、程式性等復雜要求,這就容易造成年輕人對戲曲藝術的不理解和望而生畏。實際上,戲曲地位再高,但本質依然應該是娛樂大眾的。戲曲藝術過度地宣揚其技巧和藝術性,雖然能達到自我包裝的目的,但容易造成與年輕人之間的隔閡。戲曲傳播需要將趣味性提到首位,并有一些適度、適宜的創(chuàng)新舉措來迎合新生代的口味以獲得新生。
綜上所述,民族音樂在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同時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并且缺乏更多的機會來展現(xiàn)純粹民樂的魅力。民樂創(chuàng)作和民樂教育的確需要回歸娛樂性、反映真情實感。像人們進戲院、聽相聲、唱民歌就是為了“找樂子”這個樸素的真理,過多的教育意義想順著這娛樂意義滲入人們的思想,最終人們都會放棄這個變了味的娛樂項目。民樂創(chuàng)作也的確要有思想、有深度。音樂創(chuàng)作要拒絕無病呻吟、故作高深、輕浮虛假等現(xiàn)象,要從生活中提煉素材,既體現(xiàn)時代精神,又具有民族特色和真情實感,這都是民樂創(chuàng)作者們面臨的挑戰(zhàn)和要求。
[1]鄧光華.中國民族民間音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2]張寧.關注傳統(tǒng)音樂現(xiàn)狀縱論文化遺產保護——中國傳統(tǒng)音樂學會第十五屆全國學術研討會綜述[J].人民音樂,2008(10).
J607
A
1007-0125(2015)07-0069-01
李野藝(1986-),女,碩士研究生,貴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藝術系教師,研究方向:民族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