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先華
摘要:指出了森林火災是一種突發(fā)性強、破壞性大的自然災害,會給森林帶來毀滅性的后果,是世界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森林火災的引發(fā)因素很多,且一旦燃燒蔓延速度非常快,撲救難度大,在日常管理中必須加強對森林火災的預防與控制。根據森林火災發(fā)生的特點,分析了森林火災的危害性,提出了森林火災預防與撲救階段不同的應對措施,以提高森林火災預防與撲救的能力。
關鍵詞:森林火災;預防;撲救
中圖分類號: S7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944(2015)06027603
1 引言
森林火災是世界上突發(fā)性強、破壞性大、處置救助較為困難的自然災害之一,也是導致全球森林蓄積量不斷下降的因素之一。森林作為地球上可再生自然資源和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主體,在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歷史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是“地球之肺”,能夠保持水分、凈化空氣,促進生態(tài)平衡。而森林火災則是保護森林資源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頭號敵人,撲救森林火災的危險性非常高,極易造成救災人員傷亡。因此,有效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意義。
2 森林火災的成因及危害
2.1 森林火災的定義
森林火災的定義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指凡是失去人為控制,在林地內自由蔓延和擴展,對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和人力帶來一定危害和損失的林火行為;狹義指一種突發(fā)性強、破壞性大、處置救助較為困難的自然災害。森林火災可以分為四個等級:一般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在1hm2以下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或者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的,或者重傷1人以上10人以下的);較大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在1hm2以上100hm2以下的,或者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的,或者重傷10人以上50人以下的);重大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在100hm2以上1000hm2以下的,或者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的,或者重傷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特別重大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在1000hm2以上的,或者死亡30人以上的,或者重傷100人以上的)。
2.2 森林火災的成因
森林火災的成因有自然的和人為的兩種。自然成因包括雷電、自燃等,雷電觸擊林木引起樹體燃燒;天氣干燥、陽光強烈輻射,森林物質容易引發(fā)自燃。自然火引起的森林火災比較少,約占我國森林火災總數的1/100。人為成因造成的森林火災是最普遍、量最大的。人為成因分為生產性和非生產性火源:生產性火源包括農業(yè)、林業(yè)、牧業(yè)生產用火,工礦用火等;非生產性火源包括燒火取暖、野外吸煙亂扔煙頭、玩火、燒紙等。
2.3 森林火災的危害
森林火災破壞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火燒后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難以恢復,如高強度、大面積的森林火災,對森林資源和整個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可以造成毀滅性的損失,引起水土流失、山洪爆發(fā)、泥石流等次生災害,更嚴重的會對居民財產、交通、大氣環(huán)境和人們日常生活造成影響。森林大火不僅無情毀滅森林中的各種生物,破壞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還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及微粒物質等,嚴重污染大氣環(huán)境,直接威脅人類及野生動物的生存條件,而且撲救森林火災需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巨大損失,擾亂所在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和人民生產、生活秩序,直接影響社會穩(wěn)定。
3 森林火災的預防
森林火災的預防主要是指控制人為火源的發(fā)生,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是森林火險高發(fā)期,加強對人為火源的管理,是預防森林火災發(fā)生的有效措施。
3.1 加強宣傳,樹立“人人防火”的意識,明確森林防火的重要性
加大力度宣傳森林防火的法律法規(guī),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森林防火條例》、《國家處置重、特大森林火災應急預案》等,樹立全社會“人人防火”的法制意識。進入林區(qū)不管是開展農、林、牧業(yè)等生產性活動還是開展度假、狩獵、祭祀等生活性活動,都要牢記森林防火。特別是在森林防火期間內,一定要禁止野外用火;特殊情況必須用火的,必須經相關部門審批后方可進行。此外,要抓好相關規(guī)章條例的貫徹落實,提高依法防火的工作水平。加大力度宣傳森林火災的危害及縱火罪的嚴重性,起到警示的效果。
3.2 精細化管理,健全森林管理機構,提高森林防火管理水平
要建立各級護林防火組織,健全完善森林防火管理機構,指定專人負責日常護林防火工作,研究制定護林防火措施和森林火災應急處置預案,監(jiān)督指導各級護林防火管理機構的工作,提高森林防火的規(guī)范化管理水平。森林防火工作必須精細、嚴格、規(guī)范,要建立多渠道、多方位、多主體的管理機制,采取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森林防火檢查工作,檢查火源管理、防火工作薄弱環(huán)節(jié)、預防措施落實情況等,確保森林防火無隱患、無死角。避免一個煙頭造成一場災難、信息遲報致使小火釀成大災等現象的發(fā)生。
3.3 種植防火樹種,修建隔離帶,建立森林防火安全屏障
在森林進入防火期之前,在村莊周邊山腳田邊、主山脊清理修建防火隔離帶,在隔離帶內種植防火樹種,如木荷、油茶、石楠、冬青等,這些防火隔離帶對森林火災的阻隔作用不僅是由于選用樹種不易燃燒,還可以形成隔離帶內小環(huán)境,阻止森林火災的發(fā)生與蔓延,是保護森林資源安全的一道屏障。一旦森林發(fā)生火災,專業(yè)防火人員能夠迅速沿著隔離帶通道奔赴火災現場撲救。修建防火隔離帶要因地制宜,適應當地森林現狀,一般設置在山腳田邊山脊、林地邊緣、道路兩側、田林交界、集中墓地與森林交界處、人為活動頻繁、火災易發(fā)地段,主要位置應該設置在山腳田邊、主山脊線上,最能有效組織火勢蔓延。
3.4 強化學習,提高防撲火災能力,建立專業(yè)的森林消防隊伍
建立一支高質高效的專業(yè)森林消防隊伍,是順利完成森林火災預防與撲救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強化學習、培訓、演練,提高森林消防人員的專業(yè)化水平,加強防火資金和設備的大力投入,全面提高森林消防隊伍的防火能力和戰(zhàn)斗力。
4 森林火災的撲救
森林火災一旦發(fā)生,必須立即啟動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及時采取有效的撲救措施,做好撲救森林火災的各項工作,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撲滅火災,做到“打早、打小、打了”,將火災損失降到最低。
4.1 森林火災的撲救方法
只要破壞了森林火災發(fā)生的三個條件,即可撲救森林火災。這三個條件是可燃物、火源和火險天氣,只要消滅其中任何一個要素,森林火災就會熄滅。采取的撲救措施應該能隔離可燃物或減少可燃物的蒸汽量使其低于著火下限;隔離空氣,或使空氣中氧的含量低于14%~18%;還應使可燃物的溫度降到燃點以下?;痉椒ㄓ幸韵聨追N。一是窒息法。如復土、噴灑滅火劑和撲打等,可隔離燃燒所需的空氣,達到滅火目的。適用于火災發(fā)生初期。二是冷卻法。即在著火可燃物上覆蓋濕土或灑水等,使著火可燃物的溫度降到燃點以下而滅火。三是風力滅火機滅火。當風速大于15m/s,風即能起到滅火作用。在實踐中效果很好,一臺風力滅火機相當于20人滅火。三是隔離可燃物。如開設防火線,將已燃可燃物與未燃可燃物徹底分離;在可燃物表面噴灑化學阻滯劑,或大量澆水形成阻燃帶,使其難燃或不燃。
按撲救時采取的手段,可分為直接撲救法、間接撲救法、航空滅火和人工降雨滅火。
4.2 森林火災的撲救戰(zhàn)術
森林火災的撲救,必須在初期階段將森林火災限制在一定范圍內,通過撲滅火焰和封鎖火頭,防止其發(fā)展;至平定火階段,須控制火災擴大,并在火場周圍開設防火線;火平定后的熄滅火階段,應進行巡邏監(jiān)視,直到林火最終熄滅。我國森林防火的方針是“預防為主,積極消滅”,一般采取下列戰(zhàn)略戰(zhàn)術。
4.2.1 確定主攻滅火帶
根據火災的不同威脅程度,可劃分為主滅火地帶和次滅火地帶。主攻滅火地帶是指在火場邊界外無天然或人工防火障礙物者,火勢自由蔓延的地帶,要集中力量控制其火勢。次滅火地帶是在火場邊界外有天然或人工防火障礙物,火勢不易擴大的區(qū)域,可少量部署防守。{JP
4.2.2 抓住時機迅速撲滅
火勢不斷變化,撲滅時要審時度勢,重點部位重點防御,抓住時機,集中力量迅速撲救,能節(jié)省大量人力、物資,減少森林損失。例如:清明節(jié)某鄉(xiāng)村民在村莊后山掃墓,引起森林火災。接到報告后縣森林消防大隊立即趕赴火場滅火,當滅火到半山脊時,無法控制火頭和邊緣火,當時是中午氣溫28℃以上,風力4~5級,地形復雜,指揮員下令撤離火場,經請示,采取以火功火戰(zhàn)術滅火。就是沿著山腳小路加寬2~3m的防火阻隔帶,有組織地點火燃燒,在用風力滅火機往火場里吹,最終起到最佳滅火作用。
4.2.3 犧牲局部保存全局
在滅火人力、物力有限的情況下,為保存更多或價值較高的森林,可犧牲部分價值較低的次要林地。在撲救一個火場時,先盡力撲滅火場的外圍火,控制住后再撲救火場以內的火。
4.2.4 徹底清理火場消滅隱患
火災撲滅后,如火場清理不徹底,樹根、枯立木、病腐木等余火未滅,遇到大風就會復燃,造成新的火災。必須徹底檢查,肅清火源?;饒銮謇砗螅涍^一個中午的風吹日曬,不再冒煙,始能陸續(xù)撤離火場,但仍需留下部分人員看守,確認火場不會復燃后,才全部撤離。
5 結語
森林防火工作實行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是加快我國林業(yè)發(fā)展、加強生態(tài)建設的基礎。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必須要掌握森林火災發(fā)生和燃燒的規(guī)律,運用科學技術手段,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管理機構,制定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加強專業(yè)消防隊伍的培訓、演練。減少火災發(fā)生次數,及時撲救森林火災,做到“打早、打小、打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災損失。
參考文獻:
[1]王曉楠.如何加強森林火災控制[J].中華民居,2013(3):338~339.
[2]艾廷彪,金榮軍.論營林措施在預防森林火災中的作用[J].綠色科技,2014(10):225~226.
[3]王正偉.淺析怎樣防止森林火災[J].新農村(黑龍江),2014(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