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吳
這個身材嬌小的法國女人是遠洋航海成為一項現(xiàn)代競技運動后,第一位富有競爭性的女航海運動員,她的成功引領(lǐng)更多甘于冒險的女性走向海洋,其中包括她的同胞伊莎貝拉·歐提斯希,以及英國航海比賽冠軍艾倫·麥克阿瑟。盡管出生在一個盛產(chǎn)足球、橄欖球、籃球和網(wǎng)球天才的體育大國,她聲名最盛時是整個國家最引人注目的體育明星,孤帆遠航的風采傾倒無數(shù)。
這某種程度上關(guān)乎國民性——獨自一人投身變幻莫測的大海,破開白浪去向海天的盡頭,沒有什么圖景比這更能喚起高盧民族內(nèi)心的悸動了。另一位法國女航海家伊莎貝拉曾說:“法國人崇拜孤膽英雄,迷戀行者與探險家們。對冒險的渴望根植于我們的文化中,鼓動我們的祖先投身航海、殖民、探索美洲大陸與更廣闊的世界。盎格魯撒克遜文明更有集體意識,而我們推崇自由個體成就的偉業(yè)。與他們不同,當一群法國人聚在一起時,事情往往不是變得更好,而是開始變糟?!?/p>
無怪乎他們都愛阿爾托:野性難馴,自由不羈,舉手投足間透出對陸上世界的一切滿不在乎的隨性與豁達。她長著一頭豐厚的紅發(fā),蓬松如怒獅的鬃毛,精力充沛得像一束火焰。上個世紀的70年代后期,航海仍然被認為是男性把持的疆域,她卻滿懷熱情地闖入其中。自那時起,這名個性強烈、渾身勃發(fā)著生命力的假小子,就已具備了成為杰出航海家所需的全部精神氣質(zhì),并終于在若干年后成為了它的代言人。
阿爾托在1957年10月28日出生于巴黎的工業(yè)郊區(qū)波洛格內(nèi)·比蘭科,她的祖父格勒諾布爾·阿爾托創(chuàng)辦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出版社,并把它傳給了兒子雅克。出版社以發(fā)行游記和探險故事為主業(yè),家族傳承使弗洛倫斯在各種航海家的傳說中浸淫著長大。滿腦袋傳奇的小阿爾托淘氣非常,而且胃口驚人,她幾乎會把抓到的所有東西都送進口里,把泥土和小卵石吞進肚子。6歲時,她第一次出海,此后這成了她最喜歡的度假消遣。阿爾托的少女時代無憂無慮,快樂而富足,直到一次意外重傷改變了她的命運:17歲時,她因車禍重傷昏迷,在醫(yī)院住了六個月之久,并且在她的左面頰上永久地留下了疤痕。被禁錮在床、失去行動能力的日子愈發(fā)滋長了對出海遠行的渴望,康復后,她放棄了在醫(yī)學院的學業(yè),開始追隨童年的偶像們,狂熱地投身到航海事業(yè)中。18歲,在伯納德·莫瓦特雪和艾里·塔博里環(huán)球壯旅的激勵下,阿爾托首次橫渡大西洋,從此寄身滄海,再不回頭。
她的起步非常艱難,當時沒有哪家企業(yè)嘗試過資助一位女性航海家,何況她想要挑戰(zhàn)的航線,即使對強壯的帆船老手都會是嚴酷考驗。這需要很多資金,以及更多的信心,為此阿爾托不憚于與任何人在爭奪贊助的戰(zhàn)場上廝殺肉搏。1978年,首屆單人帆船橫渡大西洋比賽(“朗姆酒之路”比賽的前身)舉行,21歲的阿爾托作為最年輕的、同時也是唯一的女性選手參賽,以第11名的成績完賽。1982年,她再次完賽。1986年,她選擇在比賽中途離開航線,前去救助遇險的盧瓦克·卡拉戴克。當阿爾托找到他的船時,卡拉戴克已經(jīng)不見蹤影,終年38歲??ɡ骺说谋瘎〔]有使阿爾托退卻,她繼續(xù)加強對地產(chǎn)商克里斯蒂安·加里奧的游說,爭取資金打造自己夢中的帆船:三船殼的“皮埃爾一號”。
這種堅持和“皮埃爾一號”一起,載她沖上浪尖。1990年,她迎來了自己航海事業(yè)的黃金歲月。8月,她打破了單人帆船橫渡北大西洋世界紀錄,把原來由布魯諾·庇隆保持的記錄縮短了一日半之多,成為了第一個在十日之內(nèi)完成北大西洋橫渡的人,用時9天21小時42分鐘。十一月,她成為首位贏得“朗姆酒之路”單人帆船橫渡大西洋比賽的女航海家。從布列塔尼半島起航,到第一個在瓜德羅普島登陸,她克服了背傷等一系列健康問題,戰(zhàn)勝了包括上屆冠軍菲利普·波旁在內(nèi)的所有名將。接連到來的成功使她被《隊報》票選為“冠軍中的冠軍”,另一個廣為人知而更加旖旎的名號則稱她為“大西洋的情人”。盡管與她同時代或稍早一些,也有像克萊爾·弗蘭西斯、娜奧米·詹姆斯這樣令人印象深刻的女航海家(克萊爾在1977到1978年間,作為船長帶隊參加了惠特布雷德環(huán)球航海比賽,并最終取得賽會第五,目前是一位作家;娜奧米則是第一位經(jīng)好望角完成單人環(huán)球航行的女航海家),阿爾托的成就依然是突破性的,所有人因之重新審視女性在這項運動中的地位。無數(shù)榮譽潮涌而來,她繼1978年后再次獲頒法國體育學院獎年度杰出女運動員,甚至連發(fā)行的一張流行音樂專輯都廣受歡迎,報刊專欄作者和通俗哲學家們不知疲倦地探討她勝利的社會意義,狗仔隊緊緊地跟隨這位最新走紅的大眾情人——當然,是在陸地上。
然而,她是被困在陸上的。隨著法國在90年代初陷入了經(jīng)濟衰退,何況“贊助商總是有點害怕把一艘大船交給一個女人”。盡管阿爾托的名氣已遠勝往日,尋找遠洋活動的贊助商變得越來越難,這最終使她的精神陷入了狂亂。
“在海上,弗洛倫斯是無與倫比的,但一旦回歸陸上的生活,她就變得喜怒無常,似乎失去了對自己生活的掌控。她暴食,酗酒,抽起煙來毫無節(jié)制,這讓她很不討富商們的喜歡。你看現(xiàn)如今的那些航海家,他們都更安定,更精致,更乖順可愛?!?/p>
這確實與阿爾托截然相反。她總是素面朝天,穿質(zhì)地熟軟的舊衣服,有一顆屬于大海的心。她不缺少情人與逸事,歸宿卻只有海洋。盡管僅僅在第一次參加“朗姆酒之路”的十八歲,她就因為從桅桿上失足而字面意義上地命懸一線——一根繩索恰好纏住了她的腿,使她在距甲板邊緣只剩幾英寸時停止了滑落。她在1986年自述過對這項運動的領(lǐng)悟:“獨自跨洋航行的人都學會了愛上孤獨,依戀大海,獨自出海意味著你一切都要靠自己,你要自己選擇航線,掌控船只,而你可以掌握的信息很少。在那樣的航程里,最重要的不是勇猛的力量,而是經(jīng)驗和智慧。”
1993年,阿爾托和法國帆船手盧瓦克·靈格斯生下了女兒瑪麗,這就像纜繩和錨索,使她在海濤潮涌外有了牽絆。但真正使她無法重返浪尖的還是愈加殘酷的競爭——她先是在財閥會議室里輸?shù)袅耍缓蟛艛”庇谕粞笾?。在那次輝煌的勝利以后,阿爾托再也沒能籌措到足夠的資金重返“朗姆酒之路”,即使是在二十周年紀念的2010年。她也沒能參加過四年一屆的旺底不靠岸單人環(huán)球航海賽,而那是如今法國最重要的航海賽事。
遠離大海后,她在馬賽和巴黎間顛沛,開始了真正的隨波追流。在2009年出版的自傳《自由的風》中,她承認自己有酗酒問題,最嚴重時每天豪飲四升?!拔乙簧半U,瘋狂地燃燒了自己的生命?!?010年,她因為酒駕被吊銷了駕照。2011年,她在科西嘉角墜海,原因是酒醉后到甲板上撇尿失足。兩個多小時候,她被從十月的地中海救起,因為低體溫癥被送往醫(yī)院。
這是她最后一次被大海眷顧。今年三月,她葬身于阿根廷,直升飛機相撞引起的大火中。
“她的心中有為大海和自然升起的火焰,這讓她與那些為了自身形象而投身環(huán)保的人們不同,”她的摯友和導師、著名航海家奧利維耶·德·克爾桑松為她哀悼時說道,“她總是能讓我笑。她活潑,有趣,開朗外向,總是能從絕境中站起來,自灰燼里重生。她從未放棄過重返大海,她是個充滿魅力、不可思議的人?!?/p>
有史以來完成單人不靠岸環(huán)球航海的第一人諾克斯·約翰斯頓爵士,自阿爾托十一歲時就與她相識,在他眼中,阿爾托“安靜,肅穆,極富智慧”,他認為她“出類拔萃,獨一無二”。
但最重要的穆旦早已寫過:
我們不能擁有的,你已站在中心。
你是藍天之漫游者,海的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