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瑩
早期健康教育在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應用效果觀察
李 瑩
目的 探討早期健康教育對在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及幸福指數的影響。方法 選取100例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對其實施早期健康教育,分別在教育前后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幸福指數進行測試,并對比其變化情況。結果 早期健康教育后,患者的生活功能、心理功能、社會關系領域、生活質量總分均較健康教育前顯著提高(P<0.05)。健康教育后患者的幸福指數顯著優(yōu)于健康教育前(P<0.05)。結論 在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療中配合開展早期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治療依從性,從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幸福指數。
健康教育;高血壓;冠心病
近年來,健康教育在臨床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有針對性的健康指導已經成為臨床護理工作重要內容之一,在注重疾病治療的同時更加注重患者主觀感受的提高[1]。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出逐年升高的趨勢,2010年一項臨床數據顯示,我國成年人中冠心病患者的數量在1.6億人以上,而其中50%~70%的冠心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壓,高血壓患者長期血壓過高會加重動脈硬化程度,因此患者的精神壓力與生活質量都受到嚴重影響[2]。本研究探討早期健康教育對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及幸福指數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2月~2013年3月期間河南省人民醫(yī)院門診收治的100例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作為本組研究的觀察對象,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齡46~75歲,平均(57.48±6.26)歲;病程3~9年,平均(5.37±1.63)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2例,高中53例,高中以上1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國際心臟病學會及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制定的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相關診斷標準[3],并且經患者本人同意自愿參與本組研究,能夠獨立完成測試問卷。排除存在影響生活質量及幸福指數測試的糖尿病、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精神障礙等患者。
1.2 方法 對其實施早期健康教育,分別在教育前后對本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幸福指數進行測試。健康教育前組織本組所有患者進行自擬調查問卷,然后定期參加本院組織的有關高血壓及冠心病方面的健康教育講座,1次/周,12次(3個月)為1個學期,4個學期(1年)后健康教育結束,所有患者進行第2次測試。具體教育內容如下。
1.2.1 高血壓 介紹關于高血壓的病因、癥狀、診斷、治療以及預防等方面的知識,讓患者認識到高血壓的危害、誘因以及控制血壓的方法,并指導患者學習自我測量血壓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告知患者堅持正確用藥習慣的重要性,不要血壓降下來就停藥,避免血壓不穩(wěn)對心血管造成更大的傷害。另外,教育患者識別并發(fā)癥的先兆,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1.2.2 冠心病 介紹關于冠心病的病因、癥狀、診斷、治療以及預防等方面的知識,使患者明確冠心病的應急處理,日常注意事項,常用藥物的使用方法、劑量以及不良反應等。此外,心理因素是影響冠心病患者治療效果與康復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針對冠心病進行健康教育時應適當開展心理干預,告知患者焦慮、煩躁、抑郁等負面情緒不利于疾病的治療,可以根據患者身體狀況的不同制定適當的運動計劃,以達到血壓、血脂、體重共同控制。
1.2.3 運動、飲食指導 日常飲食堅持低糖、低鹽、低膽固醇、低脂的原則,攝入適量的鉀、鎂、鈣等微量元素,減少鈉的攝入,尤其是老年患者[4];叮囑患者戒煙限酒,飲酒量與血壓呈正相關,適當增加有氧運動。
1.3 評價標準
1.3.1 生活質量 本組研究生活質量評價采用生活質量量表(QOL-100)對2組患者干預前、后的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1.3.2 幸福指數 幸福指數評價采用紐芬蘭紀念大學幸福度量表[4],由24個條件組成,總分48分,得分越高說明幸福指數越高。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正態(tài)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2組正態(tài)計量數據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生活質量 早期健康教育后,本組患者的生活功能、心理功能、社會關系領域、生活質量總分均較健康教育前顯著提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早期健康教育前后生活質量對比(x±s,分)
2.2 幸福指數 健康教育前,本組患者的幸福指數為(35.64±5.51)分,健康教育后幸福指數為(43.36±6.27)分,顯著高于健康教育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隨著臨床心臟介入治療技術的成熟,PTCA術在臨床的應用程度也隨之上升,因此,對于患者術后生存質量及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門課題。研究表明[5],患者在
PTCA術后早期進行適量的康復訓練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通暢冠狀血管,避免冠脈再狹窄的發(fā)生。隨著我國現(xiàn)階段醫(yī)療技術與護理水平的迅猛發(fā)展,人們已經不單純滿足于疾病的治療,越來越多的患者開始關注疾病治愈后的生活質量與身體狀況[6-7]。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出逐年升高的趨勢,2010年一項臨床數據顯示,我國成年人中冠心病患者的數量在1.6億人以上,而其中50%~70%的冠心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壓,高血壓患者長期血壓過高會加重動脈硬化程度,因此患者的精神壓力與生活質量都受到嚴重影響[8]。
本研究通過在護理工作中開展早期健康教育,使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對疾病的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能夠熟練掌握疾病的防治措施及藥物使用方法,滿足了患者長期服藥的需求,減少了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提高了生活質量。本組研究結果顯示,早期健康教育后,本組患者的生活功能、心理功能、社會關系領域、生活質量總分均較健康教育前顯著提高(P<0.05),而且健康教育后本組患者的幸福指數也顯著優(yōu)于健康教育前(P<0.05)[8]。
總之,在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療中配合開展早期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治療依從性,從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幸福指數。
[1] 白梅,李嘉,秦艷榮.不同年齡組冠心病患者對健康教育內容及形式需求的調查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8(24):57-58.
[2] 張敏,張寶慧,殷松樓,等.康復運動對冠心病PTCA術后再狹窄影響的實驗研究和臨床觀察[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01,10(5):399-402.
[3] 葛才英.高血壓、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工企醫(yī)刊,2012,25(2):89-91.
[4] 趙彥正.高血壓冠心病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2(16):84-86.
[5] 張力.健康教育對老年高血壓的控制作用[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9,17(3):382.
[6] 江國虹,李靜,潘怡,等.膳食、體力活動與慢性病關系的研究[J].中國慢病預防與控制,2007,15(2):94-96.
[7] 黃抗美,毛春華,鄧敏,等.早期康復護理對PTCA術后患者恢復及并發(fā)癥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4,19(9):7-10.
[8] 黃抗美,陳納新,張耿新,等.急性心肌梗塞PTCA支架術后的早期康復護理[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2,17(5):30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0.071
河南 450003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科(李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