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劍》:大義濃情
由《女兒香》改編而來的粵劇《鴛鴦劍》,梅暗香、魏超仁還在,但布景已不是過去的廳堂、園林,橫貫全場底幕的是一棵軀干如蛇的梅樹。但無論舞臺怎樣,觀眾看的還是演員,尤其是競梅的吳非凡。論武戲:她以將軍府小姐的身份出現(xiàn),生來不愛紅妝愛武裝,偏偏又被母親裹了小腳,于是便有了花園里一段踩蹺碎步的嬌美身段。過去粵劇花旦“踩蹺”多是出現(xiàn)在武場戲,現(xiàn)在卻被嵌入了劇情之中。脫弓鞋一段也設計出技藝來,要把生活動作舞蹈化進行到底。后來梅暗香替兄從軍,大扣上場,整套“全武行”,單腳企一字三番亮相,威風凜凜。演員的技藝場上立見,不用多言。只想說,在以“文長武短”為常態(tài)的粵劇行里,多幾個“非凡女俠”也是好事。論文戲:待梅暗香等來未婚夫魏超仁,一曲《劍歌》展示了吳非凡的好嗓子;后梅暗香母女雙雙臥病,一曲《歸帆》如泣如訴。整個戲篇幅集中留給男女主角,讓一個存忠存孝、大義濃情的梅暗香鮮活呈現(xiàn)在眼前,觀后大有“人性不可考驗”的感慨深深襲來。
《建安軼事》:陰謀與愛情
名女人難做,名女人更難寫,《建安軼事》卻獨辟蹊徑選取蔡文姬歸漢后的第三段婚姻作為切入點,明里是在寫一女三嫁的蔡文姬和小夫婿董祀的愛情故事,暗里卻又寫曹操作為政治家的慈悲與專制、文治與威權。此劇中蔡文姬的行動主線是回家—成家—思家—安家—救家—存家,這個家既指向漢邦大朝,也指向她的婚姻。家既是其過往的生命記憶和經(jīng)歷風雪坎坷人生后的棲息地,更是其靈魂最終的安放地。由曹操所策劃的愛情故事,意在實施作為政治家曹操的文治理想,文姬、董祀只是棋子,故這個戲才不叫《蔡文姬》,稱軼事而非正史。
本劇唱詞華美古樸,蔡文姬奔相府救董祀那段32句的五言唱腔,古意盎然一氣呵成,“未言淚先淌,哀哀訴衷腸?;赝^來路,一步一重傷。”起初無伴奏的吟唱句句入心,轉正反二黃后交錯的行腔,凄切清麗,非一般筆力能寫就。蔡文姬救下丈夫,也安放下自己一直漂泊的心,曹操終于能安心把修史的大任交待給蔡文姬。《建安軼事》盡量回歸貼近女子常情的人性體驗,力求引起觀眾對人生飄零中不可自控和被強大權力牽制下不由自主的感悟,揭示出無論順境逆境,毋忘葆有真摯善良,故《建安》版的蔡文姬便與過往的藝術形象有了不一樣的魅力。
(羅麗: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會員、國家二級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