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衛(wèi)杰
【摘要】目的 對老年心衰患者的心理狀況應用SAS焦慮自評表以及SDS抑郁自評量表的情況進行分析,并針對其實際情況加以實施有效的護理。方法 選取2013年2月~2014年8月我院心內(nèi)科中接收的心衰患者60例,根據(jù)其住院的時間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0例,全部患者都實施常規(guī)的心衰藥物治療,并給予基礎的護理干預,研究組則在這個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程序。結果 經(jīng)治療與護理后,兩組患者通過SAS與SDS評分后,其結果皆有所改善,而研究組的改善情況明顯比對照組好,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并且經(jīng)步行距離測試后,研究組的行走距離明顯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老年心衰患者實施心理護理,能夠有效的緩解其不良的疾病情緒,促進其身心健康,并提高其生活質量,從而使康復能夠達到最佳效果,減少復發(fā)的概率。
【關鍵詞】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541.6;R473.5 【文獻標識碼】A
在老年人群中,其發(fā)生心力衰竭的概率明顯比其他年齡人群高,心力衰竭作為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疾病,其對于患者的健康與生活所產(chǎn)生的影響極其嚴重,甚至可能引發(fā)成為嚴重的器質性疾病,危害患者的生命[1]。在臨床上對該病進行治療的方法較多,并且也獲取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治療過程中忽視了對患者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的療效[2]。基于此,本文主要對老年心衰患者的心理進行分析,并在基礎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同時與只實施基礎護理的療效進行對比分析,具體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2014年8月我院心內(nèi)科中接收的心衰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60~86歲,
平均年齡(68.6±3.6)歲;所有患者經(jīng)診斷皆確診為心力衰竭,并且排除有意識不清晰、語言表達不清、精神與智力或者肢體運動有障礙的患者。根據(jù)NYHA心功能分級將患者進行分級,Ⅱ級25例,Ⅲ級35例;患者病因主要包括:擴張型的心肌疾病12例,冠心病15例,高血壓性心臟病33例;將所有患者根據(jù)住院的時間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0例,兩組在上述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的意義(P>0.05)。
1.2 方法
本組的調(diào)查問卷主要選擇SAS焦慮自評表以及SDS抑郁自評量表對患者在護理前后焦慮與抑郁的程度進行評分分析,SAS表的分數(shù)>50分證明患者有焦慮癥狀,而SDS表的分數(shù)>53分證明患者有抑郁癥狀。6 min的步行距離則通過在30 m長的道路上行走,首次實驗時測量兩次,間隔時間是1 h;當患者適應了之后再測試兩次,共4次,如果患者在4次所行走的距離差距≤10%,則用4次的平均值作為測試結果,如果>10%,那么需要再進行一次實驗。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對于本組研究中所獲取的數(shù)據(jù)通過SPSS 13.0軟件包加以統(tǒng)計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并由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在護理干預之前,兩組患者的SAS與SDS評分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對照組實施基礎護理,對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后,研究組的SAS與SDS評分情況明顯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心力衰竭作為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疾病,其對于患者的健康與生活所產(chǎn)生的影響極其嚴重,甚至可能引發(fā)成為嚴重的器質性疾病,危害患者的生命。實施相關的治療與護理對策對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與提高其生活的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研究組的護理中,首先要制定相應的護理對策,主要是轉變護理服務的理念,醫(yī)院及個人都要樹立良好的服務意識,對于患者要用真誠和藹的態(tài)度進行溝通,并盡可能的解決和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讓患者在住院的期間更能夠感受到溫暖,從而消除其陌生感,緩解其不良心理情緒[3];其次是要提高護理人員綜合護理服務素質,醫(yī)院要對護理人員實施相關的護理禮儀與溝通技巧的培訓,在這個過程當中不斷的提高其護理的服務水平與綜合素質,讓其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護理工作當中,保證其在護理的過程中能夠做到態(tài)度溫和誠懇、服務細致周到以及與患者良好的溝通等,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及時果斷,操作時熟練輕巧,在對患者搶救的過程中能夠保持情緒的鎮(zhèn)定,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最后是心理護理,患者一旦患病之后,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不良的心理情緒,對其在治療與護理中的配合度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并且還會影響到疾病的康復,因此,護理人員必須根據(jù)患者心理情況特點加以相應的心理護理,可通過溝通了解患者需求并盡可能的解決,從而緩解其情緒,讓其更配合治療與護理,達到治療的目的[4-5]。
本組研究對兩組患者采取不同護理所得出的效果可充分的證實采用心理護理的有效性,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翁惠卿,張寶英.老年心力衰竭并發(fā)肺部感染30例護理[J].福建醫(yī)藥雜志,2011,12(01):152-153.
[2] 王 靜,高 云.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J].實用醫(yī)藥雜志,2011,16(07):98-99.
[3] 蔣淑敏.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體會[J].內(nèi)蒙古醫(yī)學雜志,2011,14(07):115-116.
[4] 王桂賢.淺談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18(19):65-66.
[5] 劉 艷.心室顫動的應急措施及急救護理[J].全科護理,2012,13(03):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