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艷,榮幸,黃玉平
四平中心醫(yī)院,吉林四平 136000
糖尿病是影響我國人群健康的嚴重公共衛(wèi)生問題。患者如果沒有控制血糖在適宜范圍,可能導致糖尿病腎病在內(nèi)的慢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所以,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應及早發(fā)現(xiàn)、及早診斷、及早治療合并腎病者,同時在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的治療過程中還要合理地判定療效。要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并判定治療效果,需要依靠實驗室檢查結果提供診斷支撐依據(jù)??崭寡?、糖化血紅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是糖尿病及其合并并發(fā)癥患者最常用的檢測指標,三者之間具有較為密切的聯(lián)系。為此,該研究隨機選擇2013年1月—2015年6月之間在該院治療的20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作為研究組,同時隨機選擇同期在該院治療的100例非糖尿病腎病患者作為對照組,通過測定并統(tǒng)計分析所有研究對象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結果,探討和分析糖尿病腎病患者的危險因素及其糖化血清蛋白測得值的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闡明糖尿病腎病患者檢測糖化血清蛋白的臨床意義。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隨機選擇2013年1月—2015年6月之間在該院治療的20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作為研究組,患者均為2型糖尿病,按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確診糖尿病腎病,檢測前服用藥物均不影響尿微量白蛋白;同時隨機選擇同期在我院治療的100例非糖尿病腎病患者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的肝功、甲狀腺功能和蛋白尿未見異常,除外未合并嚴重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心腦血管并發(fā)癥者。
研究組200例患者中,男患72例,女患128例;年齡范圍介于30~82歲之間,平均(中位數(shù))年齡為65歲。對照組100例患者中,男患37例,女患63例;年齡范圍介于28~84歲之間,平均(中位數(shù))年齡為62歲。兩組患者的性別構成、平均年齡等影響研究結果的一般資料均具有可比性,兩者之間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檢驗所用設備為貝克曼AU5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驗所用試劑由北京恩濟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應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檢測空腹血糖,應用柱層析法檢測糖化血紅蛋白,應用硝基四氮唑藍(NBT)法檢測糖化血清蛋白。
檢驗具體步驟為:采集研究對象足量空腹血液標本置于抗凝管中,將血液標本放置全自動離心機中,在轉速為3 500 r/min的情況下離心處理5 min左右,進行常規(guī)處理后將血液標本放置在全自動化生化分析儀中按照實驗操作說明書檢測相關項目。
所有項目均由同一組檢驗人員檢測,檢測結果符合質(zhì)量控制標準。
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檢測值均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或tˊ檢驗比較兩組患者均數(shù)之間的差異是否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由于研究組患者糖化血清蛋白與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不符合Pearson相關分析條件,兩者之間的相關性分析應用秩相關系數(shù)表示,同時對其進行是否具有相關性的假設檢驗。設定檢驗水準α=0.05。
經(jīng)過計算,研究組200例患者的空腹血糖為(9.20±4.87)mmol/L,糖化血紅蛋白為(8.15±2.32)%,糖化血清蛋白為(2.00±0.53)mmol/L;對照組 100 例患者空腹血糖為(5.78±0.31)mmol/L,糖化血紅蛋白為(5.72±0.61)%,糖化血清蛋白為(1.49±0.21)mmol/L,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三項檢測指標檢測結果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三項檢測指標檢測結果的比較(s)
組別 空腹血糖 糖化血紅蛋白 糖化血清蛋白研究組對照組9.20±4.87 5.78±0.31 8.15±2.32 5.72±0.61 2.00±0.53 1.49±0.21
假設檢驗表明,兩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檢測值之間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檢測值均高于對照組。
由于糖化血清蛋白與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與糖化血紅蛋白均不為二元正態(tài)分布,因此計算秩相關系數(shù)。經(jīng)過計算,糖化血清蛋白與空腹血糖的秩相關系數(shù)為0.6685,糖化血清蛋白與糖化血紅蛋白的秩相關系數(shù)為0.7431,假設檢驗表明兩者之間均呈現(xiàn)明顯的正相關關系(P<0.05)。
糖尿病的高患病率水平?jīng)Q定了其導致的社會和家庭負擔較重。要預防和控制糖尿病病情,降低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延緩病情進展,必須盡早發(fā)現(xiàn)并診斷糖尿病及其急性和慢性并發(fā)癥,及早對患者進行干預和治療,才能不斷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這需要找尋出一種或幾種及早發(fā)現(xiàn)并監(jiān)測血糖異常的檢測指標。臨床實踐中,通常將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作為血糖監(jiān)測的重要指標,但有很多因素可以影響血糖檢測結果,波動范圍相對較大,且僅僅反映的是病人即時血糖水平,不適宜作為控制血糖的長期指標,只能作短期血糖控制的指標[1]。
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患者需要嚴格控制血糖水平,現(xiàn)今臨床廣泛使用的控制血糖水平的檢測指標是糖化血紅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其中,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將糖化血紅蛋白作為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預防監(jiān)控 “金標準”[2]。糖化血紅蛋白可顯示糖尿病患者過去1~2個月的血糖控制狀態(tài)(平均血糖水平),不受采血時間、空腹和胰島素治療等影響,含量相對較為穩(wěn)定,可作為糖尿病長期控制的良好指標。值得注意的是,治療開始時的血糖值多會出現(xiàn)劇烈波動的情況,而HbA1c不能立即捕捉到這一變化;肝功能障礙、貧血、血液透析、異常血紅蛋白血癥等患者檢測糖化血紅蛋白不能正確反映其血糖的平均水平,此時應應用糖化血清蛋白這一指標。因為糖化血清蛋白是血清中各種蛋白質(zhì)與葡萄糖發(fā)生緩慢非酶促反應的產(chǎn)物,可以反映出糖尿病患者過去2~3周,尤其是過去2周的血糖控制狀態(tài)(平均血糖水平),當需要判斷并確認過去幾周內(nèi)的血糖控制狀態(tài)(平均血糖水平),應采用這個指標進行判定。同時糖化血清蛋白可迅速捕捉到血糖控制狀態(tài)(平均血糖水平)的變化情況,據(jù)此可及時調(diào)整治療方案,指導臨床用藥。
既往研究還表明[3-7],糖化血清蛋白與飲食糖關系密切,可能是反映碳水化合物的—個標志;隨著糖化血紅蛋白增高,糖化血清蛋白與其前者具有較高的相關性,主要表現(xiàn)在血糖不達標者尤其較差控制血糖的患者。而監(jiān)測糖化血清蛋白可以糾正生理因素影響血糖和尿糖的檢測值,可以糾正糖化血紅蛋白不能反映近期由糖水平的缺陷。通過以上分析可以認為,測定糖化血清蛋白能夠反映糖尿病患者近期血糖控制水平。
通過該次探究作者發(fā)現(xiàn),研究組200例患者的空腹血糖為(9.20±4.87)mmol/L,糖化血紅蛋白為(8.15±2.32)%,糖化血清蛋白為(2.00±0.53)mmol/L;對照組 100 例患者空腹血糖為(5.78±0.31)mmol/L,糖化血紅蛋白為(5.72±0.61)%,糖化血清蛋白為(1.49±0.21)mmol/L,兩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檢測值之間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檢測值均高于對照組。同時還發(fā)現(xiàn),糖化血清蛋白與空腹血糖的秩相關系數(shù)為0.668 5,糖化血清蛋白與糖化血紅蛋白的秩相關系數(shù)為0.743 1,假設檢驗表明兩者之間均呈現(xiàn)明顯的正相關關系(P<0.05)。與文獻研究結果基本相符。
綜上所述,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在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診斷和治療過程中是較為常用的指標,糖尿病腎病患者的檢測值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檢測所得糖尿病腎病患者結果顯示三者之間具有較高的正相關關系;在篩查糖尿病高危人群時,將空腹血糖與糖化血清蛋白進行聯(lián)合檢測,可以克服彼此的不足,提高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協(xié)同作用效果較好[8]。同時檢測上述三個指標,還可避免單純測定點血糖值所出現(xiàn)的血糖波動問題,也可以避免糖化血紅蛋白作為金標準只能反映長期控制血糖水平的缺陷,較為全面地判定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和疾病病情總體控制情況,有利于疾病的診斷、治療和病情判斷,指導臨床實踐。
[1]Zimmet PZ,Kilpatrick ES,et al.Is haemoglobin A1c a step forward for diagnosing diabetes[J].BMJ,2009,339:b4432.
[2]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2003(26):33-50.
[3]陳學,龍靜,杜梅英,等.糖化血紅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與2型糖尿病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yī)刊,2015(7):72-75.
[4]姜南.2型糖尿病慢性血管病變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的測定及意義[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8,24(16):2807-2808.
[5]邵月.耐力運動對糖尿病大鼠血清血糖、胰島素、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糖化血清蛋白、紅細胞糖化血紅蛋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54-56.
[6]付群,李爽.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血脂與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的關系[J].眼科新進展,2008,28(7):525-526,529.
[7]徐曉萍,陳惠雯,于嘉屏.糖化血清蛋白檢測對糖尿病監(jiān)測的意義[J].檢驗醫(yī)學,2006,21(2):136-139.
[8]Khan HA,Sobki SH,Alhomida AS.Fluctuations in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serum fiuotosamine in pregnant women monitored onsuccessive antenatal visits[J].Clin Exp Mcd,2006,6(3):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