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筱蓉
貴州省習水縣東皇鎮(zhèn)中學
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已悄然走進課堂,這種教學手段能使我們的課堂處理信息更高效,學生的接受起來更容易,也給學生學習語文帶來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更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現(xiàn)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談談在語文課堂上如何更好來運用多媒體技術。
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很差,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跟著老師一起去思考,一起去學習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是利用了多媒體,畫面上的動畫,聲情并茂的圖片可以帶動學生走進語文課文中,培養(yǎng)他們審美能力的同時,也啟動他們的思維去思考,去學習。如在朱自清的《春》、《我的空中樓閣》這些借景抒情的課文的學習中,我們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中配上精美的圖片或是優(yōu)美的音樂,利用視覺或是聲音先給學生帶來震撼,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自然的就帶動學生走入其中,去體會其中的美妙,自然的融入感情,這樣對課文的解也就不需要教師在那口干舌燥的去講解,學生的理解也會非常深刻,在不知不覺中就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對事物的美與丑的辨別能力??梢娒襟w的運用,即使我們的上課很輕松,學生理解深刻,也能讓他們在享受生活美的同時,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著生存教育,還能增強他們對信息的處理和美好事物的審美能力,我們做老師的何樂而不為呢?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我們老師可以制作聲情并茂的課件,反應事物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可以再現(xiàn)很多的場景,這些都是傳統(tǒng)教學不可能做到的,在這樣的情景下,學生自然而然的興趣就提高了,學習效率也高了。如在講《孔雀東南飛》時,我先不講課文,我是先讓學生聽《梁山伯與祝英臺》的三組樂章,首先把學生帶入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中,然后向?qū)W生說:“大家都知道《梁?!返膼矍楣适拢芍^是驚“天地”泣“鬼神”,而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比起梁山伯與祝英臺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呀?那么我們就伴著音樂來研究一下這個愛情故事吧?這樣的課件設計,可以說是超越了時空,讓學生悄無聲息的走進故事情境,帶著自己的感情去研讀課文,自然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學習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再如在學習《紫藤蘿瀑布》時,我利用多媒體首先出示一些紫藤蘿的一些精美圖片,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體會紫藤蘿瀑布的美,然后不是直接的去講課文,而是讓學生談談你對紫藤蘿的認識感受,由于學生受到圖片的沖擊,學生對這些精美的紫藤蘿瀑布都有著說不出的美,接下教師引入《紫藤蘿瀑布》的學習,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更能自己主動的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這種積極主動的能力,正是將來在社會上生存所必需的能力之一。
語文知識本身就的信息量很大的一個學科,在利用多媒體的時候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增加了學生的信息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密度,比如在教授《雷雨》這一課時,可先讓學生觀看電影,再請學生講故事,分析人物形象,由學生來主動參與完成教學任務,可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我的空中樓閣》一文,“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這個比喻句寫得形象、新穎,古有“眉似青山,眼若秋水”之語,作者在這里把山中的“小屋”比喻成“眉梢的痣”更是獨特新穎。在細細品味語言文字之后,再出現(xiàn)相關畫面或FLASH,使語言文字的描述變得更鮮明、更強烈、更集中,讓一些不能很好地再現(xiàn)畫面的學生理解了語言文字,讓那些已理解句子含義的學生的印象更深刻。
生命是宇宙中值得我們欣賞的存在。生命的孕育、誕生和成長都讓人欣喜。我們應該重視生命的質(zhì)量,欣賞生命日子的魅力,欣賞燦爛多姿的生命。不同的心態(tài)就會給生命不同的底色,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煥發(fā)生命的魅力,重視對生命中友情、親情、愛情的珍視,對自然的欣賞,對藝術的追求,享受心靈的愉悅和幸福。教師要鼓勵學生時刻學會享受生命。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去欣賞一些有關生命的短文或電影,讓學生對生命知識更加了解,實現(xiàn)對生命話題的探討,生命觀和人生感悟的體會,確立生命的意識,促進生命個體的健康成長。教師也可以在實施語文教學行為的時候運用生命精神的照耀,有生命力地教育教學,選擇內(nèi)容,安排練習,組織活動,進行評價,都促進學生生命的發(fā)展,實現(xiàn)學生個性靈動地發(fā)展,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感受生命成長的快樂。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著眼學生的學習實際,從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也就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綜旨,在教學中要充分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就要學會利用現(xiàn)代的信息技術,合理的與多媒體進行整合,充分運用多媒體的簡單明了、形象直觀以及處理信息快捷的優(yōu)點,為學生的發(fā)展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的來豐富我們的教學內(nèi)容,帶領學生一同走入語文知識的殿堂,讓他們積極的去探索語文的知識特點及內(nèi)在結構,合理的運用語文知識去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