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智聰
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聯(lián)合麻醉用于剖宮產手術效果的比較
羅智聰
目的 比較分析硬膜外麻醉(CEA)與腰硬聯(lián)合麻醉(CSEA)應用于剖宮產術的效果。方法 收集接受剖宮產術者246例,按照麻醉方式均分為CEA組與CSEA組(n=123),比較2組的麻醉效果。結果 CSEA組的感覺阻滯起效時間以及最大感覺阻滯時間均顯著短于CEA組,而最大感覺阻滯平面以及感覺阻滯持續(xù)時間均顯著高于CEA組(P<0.05);CSEA組的麻醉效果優(yōu)良率為100.00%,顯著高于CEA組的84.55%(P<0.05);CESA組低血壓、惡心、嘔吐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CEA組(P<0.05)。結論 CSEA應用于剖宮產術的麻醉效果優(yōu)于CEA,且產婦不良反應更少,是一種安全可靠的麻醉方式,值得推廣應用。
剖宮產;硬膜外麻醉;腰硬聯(lián)合麻醉
剖宮產術對于麻醉質量的要求較高,通過獲得有效麻醉平面,可提高肌肉松弛度以及鎮(zhèn)痛效果,從而維持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生命體征以及血液流動力學穩(wěn)定性[1]。因此,麻醉質量直接影響剖宮產效果,合理地選擇麻醉方式非常必要。目前,臨床應用于剖宮產術的麻醉方式主要有硬膜外麻醉(CEA)以及腰硬聯(lián)合麻醉(CSEA)2種,但關于兩者的臨床應用優(yōu)劣,目前尚缺乏統(tǒng)一定論。本研究比較分析CEA與CSEA應用于剖宮產術的效果,旨在為臨床合理選擇麻醉方式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5月廣東省中山市黃圃人民醫(yī)院接受剖宮產術者246例,受試者及其家屬均自愿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除外嚴重妊娠并發(fā)癥及合并癥者、凝血功能障礙、嚴重肝腎功能不全以及椎管內麻醉禁忌證患者。根據麻醉方式均分為CEA組和CESA組(n=123),CEA組患者年齡22~38歲,平均(30.51±6.54)歲;體質量52.3~84.9kg,平均(66.51±4.32)kg;孕周38~42周,平均(39.31±1.09)周;ASA分級:82例為Ⅰ級,41例Ⅱ級。CESA組患者年齡20~37歲,平均(31.02±6.43)歲;體質量53.1~85.5kg,平均(66.23±4.59)kg;孕周38~41周,平均(39.09±1.159)周;ASA分級:80例為Ⅰ級,43例Ⅱ級。2組年齡、體質量、孕周以及ASA分級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CEA組:經L1~2硬膜外穿刺,同時經L3~4進行向上置管,經導管輸注4mL 2%的利多卡因,10min左右即可出現麻醉平面,然后繼續(xù)經硬膜外導管予以輸注0.5%羅派卡因混合液,以維持麻醉。
CSEA組:術前30min予以肌注0.5mg阿托品和10mg咪達唑侖,入室后常規(guī)開放靜脈通道,并予以乳酸格林液輸注。患者取左側臥位,并保持頭高腳低,經L2~3或者L3~4椎間隙實施硬膜外穿刺,當觀察到清亮的腦脊液流出以后,按照0.1mL/s的流速注入麻醉藥物至蛛網膜下腔,并視患者的手術時間以及臨床表現決定是否需要追加用藥。麻醉藥物為0.5%布比卡因+10%葡萄糖注射液按照2∶1的比例混合后注入,用量為1.8~2.0mL。退出腰穿針以后,在頭側留置直徑為3.0~3.5cm的導管,同時維持麻醉平面<T6,如麻醉平面不足或者腰麻作用減弱,則及時經導管追加用藥。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統(tǒng)計2組的感覺阻滯起效時間、最大感覺阻滯時間、最大感覺阻滯平面以及感覺阻滯持續(xù)時間。統(tǒng)計2組產婦的麻醉不良反應情況以及新生兒Apgar評分<7分率。
1.4 麻醉效果評價標準 優(yōu):產婦安靜,無軀體不適感,且肌松效果滿意;良:產婦主訴輕度不適感,但尚可耐受,肌松效果良好,略微存在牽拉痛;差:產婦主訴劇烈疼痛,難以忍受,且肌肉緊張,存在嚴重牽拉反應,需要更換麻醉方式。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麻醉指標比較 CSEA組的感覺阻滯起效時間以及最大感覺阻滯時間均顯著短于CEA組(P<0.05),而最大感覺阻滯平面以及感覺阻滯持續(xù)時間均顯著高于CEA組(P<0.05)。見表1。
表1 2組麻醉指標比較(x±s)
2.2 2組麻醉效果比較 CSEA組的麻醉效果優(yōu)良率顯著高于CEA組(P<0.05)。見表2。
表2 2組麻醉效果比較[n(%)]
2.3 2組母嬰結局比較 CESA組低血壓、惡心、嘔吐發(fā)生率顯著低于CEA組(P<0.05),2組的新生兒Apgar評分<7分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2組母嬰結局比較[n(%)]
女性妊娠期間存在特殊生理變化,其循環(huán)系統(tǒng)、腹腔壓力以及椎管解剖位置均與非妊娠女性存在較大差異,故在剖宮產手術中,對于麻醉方式的選擇具有較高要求[2]。
CEA是臨床常用麻醉方式,麻醉管理容易,術中肌松效果較好,尤其是對于下肢骨折手術具有重要應用價值。但CEA的麻醉時間較長,對于骶神經阻滯效果并不理想,特別是對于膀胱腹膜反折部位疼痛者鎮(zhèn)痛效果不理想[3-4]。而CSEA通過硬膜外置管注入麻醉藥物,腰麻穿刺點以及硬膜外導管之間的距離較遠,可避免麻醉藥物經穿刺孔而深入到蛛網膜下腔中,且經硬膜外追加麻醉藥物具有較強的可控性[5-6]。利用CSEA進行麻醉,可充分發(fā)揮腰麻與硬麻的優(yōu)點,從而降低麻醉藥物的用量,降低麻醉不良反應[7-9]。本研究結果顯示,CSEA組的感覺阻滯起效時間以及最大感覺阻滯時間均顯著短于CEA組(P<0.05),而最大感覺阻滯平面以及感覺阻滯持續(xù)時間均顯著高于CEA組(P<0.05),麻醉更加快速有效。麻醉效果統(tǒng)計顯示,CSEA組的麻醉效果優(yōu)良率為100.00%,顯著高于CEA組的84.55%。證實CSEA較CEA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且麻醉起效時間更短、持續(xù)時間更長,更適用于剖宮產術。2組新生兒Apgar評分<7分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CSEA組的惡心、嘔吐、低血壓發(fā)生率較CEA組顯著降低,提示在剖宮產術中應用CSEA較CEA更加安全可靠。
總之,CSEA用于剖宮產術較CEA的麻醉效果更快更好,且對于孕婦以及胎兒的影響較小,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剖宮產術麻醉方式,值得推廣應用。
[1] 李春霞.腰硬聯(lián)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對170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剖宮產產婦臨床療效對照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1,40(26):2683-2684.
[2] 陳志斌,王敏燕,金孝梁,等.剖宮產術患者硬膜外麻醉與腰硬聯(lián)合麻醉后硬膜外單劑嗎啡鎮(zhèn)痛效果比較[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19(11):1385-1387.
[3] 屈海波.腰硬聯(lián)合麻醉在剖宮產術中應用的安全性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27):3877-3878.
[4] 陳西平.腰硬聯(lián)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對高危剖宮產婦臨床療效對照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19):58-59.
[5] 張建林,孟秀榮.腰硬聯(lián)合麻醉與硬膜外麻醉應用于剖宮產效果的比較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4,16(3):454-455.
[6] 陳勇.剖宮產緊急手術應用腰-硬聯(lián)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對比評價[J].當代醫(yī)學,2014,20(30):17-18.
[7] 孫紅,盧政斌.腰-硬聯(lián)合麻醉與硬膜外麻醉在剖宮產術中麻醉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20):111.
[8] 彭偉.腰-硬聯(lián)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妊娠高血壓綜合癥患者手術中的應用[J].醫(yī)學信息,2013(24):180-181.
[9] 李學軍.腰-硬聯(lián)合麻醉與硬膜外麻醉在剖宮產術中的比較[J].當代醫(yī)學,2012,18(2):57-5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3.037
廣東 528429 廣東省中山市黃圃人民醫(yī)院麻醉科 (羅智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