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莉丹
心理學家認為,嫉妒心理是一種常見的、屬于道德情感范疇的心理現(xiàn)象,在個體成長的各個年齡階段都普遍存在。嫉妒行為是嫉妒心理的外在反映,但并不是所有的嫉妒心理都會表現(xiàn)出來。哪些學生最容易產生嫉妒心呢?多年的班主任經歷,筆者發(fā)現(xiàn)以下幾類學生就很容易產生嫉妒心理:
1.愛慕虛榮的學生:愛表現(xiàn)自己,過分關心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當別人取代自己的位置成為大家關注的中心時,就會產生嫉妒心理。2.獨占欲較強的學生:恨不得將所有的榮譽、成績、表揚等都攬在自己身上,一旦被別人得到,心里就不舒服。3.耽于幻想的學生:發(fā)現(xiàn)別人比自己強時,不是努力去趕上別人,而是在幻想中安慰自己,當現(xiàn)實無情地擊破他們的幻想時,便會產生嫉妒心理。4.幼稚、不成熟的學生:學生雖然已到了高年級,但他們的心理年齡還小,不能全面地看問題,經常走極端,又不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當他們的愿望不能實現(xiàn)時,就會產生嫉妒心理。
心理學家認為,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嫉妒心理只是階段性的,并不影響其發(fā)展,所以,班主任應在心理上接受學生嫉妒現(xiàn)象的存在,不要把出現(xiàn)嫉妒行為的學生看成異類,而是以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和糾正。我在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和疏導。
一、樹立標尺,防患未然
每接手一個新班,我都會在開學初期利用班會時間,或在課堂上結合教材中某個內容,適當穿插一些培養(yǎng)人生態(tài)度的素材,引導學生做心胸開闊、豁達大度的少年。我經常會用一些充滿正能量的事例,如《三尺巷的故事》《負荊請罪》等做正面熏陶,有時也會用一些負面事例讓學生引以為戒,如“既生瑜,何生亮”的典故、龐涓孫臏斗智的故事等。這些例子有的故事性強,有的寓意深刻,學生都愛聽,效果良好。
二、滿足需要,平衡心態(tài)
學生的嫉妒心較強,往往是由于自身某種“需要”得不到滿足,導致心態(tài)不“平衡”。因此,面對嫉妒心較強的學生,我常常想方設法去“平衡”學生的心態(tài)。首先了解學生較低層次的需要是否獲得滿足,在生活上、學習上給他們力所能及的幫助,尤其要特別關注特殊家庭孩子的學習與生活,給他們以愛和溫暖。接著幫助學生分析嫉妒心對自己、對他人的危害,給學生列舉一些生活中的具體事情,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后逐步引導嫉妒心較強的學生從其他方面彌補自己的不足,從而滿足“尊重的需要”。
三、增強自信,消除嫉妒
積極心理學認為,缺乏自信的學生往往更容易產生嫉妒心。對這類學生來說,教師的愛、贊揚和理解是醫(yī)治自卑、克服嫉妒的良藥。
1.激發(fā)學生自身積極的力量,引導學生合理認識自己的優(yōu)勢與弱勢,形成清晰、合理的自我意識。班主任需要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弱項,更需要認識、體驗自己的獨特與優(yōu)勢,獲得屬于自己的成長體驗,形成積極的自我認知。
2.引導學生從多方面認識他人,尤其是從增強自身學習力的意義上,引導學生向他人學習,以增強自我的內涵。直接闡明嫉妒的負面影響,通過呈現(xiàn)已經形成的或可能的后果,促成學生體驗、認識到嫉妒之心的殺傷力,也是可行的策略。適度的相互比較,既有助于發(fā)現(xiàn)他人,也有助于自我清晰。
四、競爭合作,良性發(fā)展
競爭在集體生活、學習中難免,它也是醫(yī)治嫉妒的特效藥。在教育過程中,競爭與合作是對立統(tǒng)一、相輔相成的。競爭與合作都是為了個體與群體的共同發(fā)展,只有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才能讓學生形成集體榮譽感,避免相互嫉妒。如班主任要促成學生更自覺地參與學校層面的活動,實現(xiàn)班級學生發(fā)展、班級活動與學校層面活動的綜合融通。在各種活動中,開闊學生的心胸與視野,熏陶學生的人格,從而盡可能減少嫉妒之心的形成。創(chuàng)造一個個學生發(fā)展的新機會,通過公平友好的競爭,如比誰學習刻苦,比誰技能技巧高,比誰進步更快,學生就會在競爭中比出自己的精彩,就會消除嫉妒之心。
五、形成合力,共同引導
在治療嫉妒心理的過程中,班主任要掌握配合教育的有效辦法,比如邀請教育效果顯著的家長現(xiàn)身說法,激勵家長配合學校對學生的嫉妒心理進行調適等。聯(lián)合的作用非常大,聯(lián)合包括學校與社會的合作教育、班主任與家長的聯(lián)合、班主任與各位任科教師的配合、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等。事實上,家庭、社區(qū)有著豐富的育人資源,無限廣闊的空間可以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世界可以成為學生的課堂,家長、社會人士等都可以成為學生的教師。在這方面,班主任有責任、也有可能促成學生再發(fā)展。所以班主任要借助各種力量,聯(lián)合與學生有關的各種有效資源,聯(lián)手糾正學生的嫉妒心理,才會取得教育的最大效果。
最后我想說的是,學生間的嫉妒只是一個日?,F(xiàn)象,但我們完全可以由此而貫通對教育的認識與理解,并喚醒我們對理想新人的期待。這,是班主任可以有所作為的。更何況,已經有諸多的班主任,在以其智慧與堅實的實踐,啟示我們感悟班主任工作的專業(yè)尊嚴與生命魅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合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