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俊杰
我校系溫州市教育局直屬管理的一所普通中學。其辦學時間不長,1999年從一所鄉(xiāng)郊初級中學轉為市直屬完全中學;辦學規(guī)模不大,現(xiàn)有占地面積近130畝,在溫州市直高中學校里居中下位置,生源水平也不高,屬市直第三批次招生學校,錄取分為溫州市直公費最低分數(shù)線。在當下高中教育千校一面、高中教育同質化普遍的情況下,我們這樣的學校完全被淹沒其中了。俗話說“窮則思變”,我們一直在思索如何另辟蹊徑,走出一條獨特之路。
現(xiàn)實告訴我們,一所學校要想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就必須要有自己的教育哲學。所謂學校教育哲學,就是一所學校所信奉的教育理念,是學校共同體成員的教育信念,主要包括學校的使命、愿景和育人目標。其形成的學校教育哲學對學校的發(fā)展有極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它是一所學校走向自主化、特色化、現(xiàn)代化的關鍵。
為此,我校秉承“為學日益,以正興邦”的校訓,堅持“以學生的生存和健康為基,以學生的快樂和發(fā)展為本”的教育基本和“注重個性特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注重人文教育,讓每位學生走向成功”的辦學策略,主動思辨薩特、雅斯貝爾斯等的“存在主義哲學”問題,提煉出了我們自己的教育哲學理念——教育為了人的自我生成。所謂“自我生成”即在本真存在的基礎上,讓學生自我認知、自我選擇、自我超越。
在教育哲學的引領下,我們認識到:人自身蘊藏著無限的潛能,人天生具有自我認識、自我發(fā)展的本性,教育就是要把這種沉睡的潛能和自由的天性喚醒。但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過分強調外在的要求和影響,而忽視了人的內(nèi)心世界和自我意識的喚醒,使個體生命的發(fā)展失去了自主、自發(fā)的力量和可能。意識和自我意識是生命之魂,是人自主發(fā)展的動力,而課堂則是教育的主陣地。因此,我們決定從“課堂變革”入手,在課堂上,喚醒師生的主體意識,發(fā)揮師生的主動性,讓師生成為主動的探索者,使師生在主動探索外部世界的過程中,不斷滿足師生內(nèi)在的需求,自覺地進行自我認知、自我選擇,最終實現(xiàn)自我超越。
2013年9月,學校將年度工作主題定為“開展生成教學,構建生成德育”,以溫州市教育局推出“促進有效學習的課堂變革實驗項目”為契機,以基于學情的生成性課堂的實踐與研究為重點,以探索生成性教學為切入點,以創(chuàng)新育人模式為落腳點,積極開展一系列課堂變革的實踐與探索。我們緊緊抓住“教師、學生和情境(師生交往)”這三個變量,探索以“學習生成單”為載體的課堂教學,改變師生的互動方式,改變課堂組織形式,改變教學評價方式。以期創(chuàng)設充滿智慧與生命氣息的課堂,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打造“生成性教學”特色,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通過近一年的努力,學?;拘纬?“一綱(課程綱要)一單(學習生成單)一式(合作學習方式)”的生成性課堂基本范式。現(xiàn)將此基本范式介紹如下。
一、研制“必修課程綱要”,確立國家課程校本化目標,為生成性教學提供依據(jù)
學校要求各學科教研組在充分研究“課程標準”和“省指導意見”的基礎上,結合高考和學考考試說明,依據(jù)學科特點,以常態(tài)課堂為抓手,以關注學生有效地學為核心,以學情分析為基礎,以學習任務設計為載體,以備課組為單位,在學期開學前,由備課組組長組織組員對本學期的必修課程做好整體的規(guī)劃,明確分工,完成各學科必修課程綱要的研制。
二、設計“學習生成單”,確定學習目標和任務,為生成性教學打好堅實基礎
從項目啟動開始通過校本研訓,確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明確學生的有效學習有賴于教師的有效設計及有效調動。確立“面向全體學生”,明確學生的最大化發(fā)展取決于學習方式的轉變及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遵循主體性、導學性、層次性、高效性、開放性等原則,依據(jù)學生需要,精心預設——“教、研、訓、變”一體,讓任課老師做到提前備課、輪流主備、集智設計,建立資源庫和網(wǎng)絡硬盤,進行共享。
三、組建“團團坐”學習小組,確保對話機制運行,為合作探究創(chuàng)設交流平臺
要想真正做到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就必須把學生推向“前臺”,讓他們擔當“主角”。為此,我們變傳統(tǒng)“排排坐”模式,形成“團團坐”的模式,嘗試構建“組內(nèi)異質、組間同質”小組學習共同體,搭建組間競爭平臺,方便學生在課堂操作過程中“預學質疑—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歸納拓展—鞏固訓練”,以此來促進有效生成,進而實現(xiàn)由“教會”向“學會”的轉變。
四、相關成效
經(jīng)過近一年的試驗,我校全面完成了“促進有效學習”課堂變革第一階段的任務,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一致認可
經(jīng)過一年多的課堂變革實踐,我們明顯感覺到教師和學生在課堂均有較大的變化:以往“一站到底”的老師,“一講到底”的老師少了;以往課堂上“一睡到底”的學生,“一愣到底”的學生幾乎看不到了。依據(jù)學生問卷調查統(tǒng)計,有超過87.8%的學生比較認真地做了學習生成單,有超過80.3%的學生認為學習生成單對學習有幫助。有67.2%的學生認為“團團坐”對課堂學習有幫助,有86.4%的學生認為“團團坐”后學生上課睡覺減少了。有56.7%的學生認為有3次或以上面對全班同學講解展示的機會,有2次以上展示的人數(shù)達到82.7%,開展生成教學后,學習興趣提高的學生比例達到70.8%,有超過81.6%的學生認為開展生成教學后,一節(jié)課中教師比以前講的時間明顯減少了。
學校定期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們看到,在“團隊互促”生成性課堂上,每個團隊的學生自主積極地交流:學生到黑板前展示踴躍講解;講解的學生聲音洪亮,自信從容,質疑的團隊有理有據(jù);聽講的學生掌聲熱烈;課堂氣氛輕松活躍,學生多方面的素質也得到了展現(xiàn)。有家長在反饋單上寫道:真沒想到我的孩子表現(xiàn)得那么出色,講解得那么清楚。這樣的課堂讓人驚喜,非常滿意!
(二)促進教師自身的跨越式發(fā)展
教師通過學習先進理念以及參與課堂變革的實踐,其各方面都有了跨越式的發(fā)展。“學習生成單”的設計突出了課前的預學與課中的合作探究,使得教師對學情把握更為準確了,實踐中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的駕馭能力也明顯增強了。
“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狀態(tài),包括他們的興趣、積極性、注意力、思維方式與學習方法,發(fā)表的觀點與爭論,提出的問題乃至錯誤的回答等,無論是言語,還是以行為、情緒方式的表達,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痹S多教師在實踐過程中以敏銳的觀察力及時捕捉到了這些生成性資源,不僅在課堂中及時發(fā)揮其應有的教育價值,而且在課后對這些資源進行了整合思考,撰寫出一大批有關“生成教學”的論文、課例和案例。
2015年4月,學校順利承辦浙江省高中語文、英語、歷史、生物、地理“促進有效學習”課堂變革研修班活動,為全省參加該次培訓的200多位教師開出了一場題為“教育哲學引領下的學校特色建設”的講座和7堂觀摩課,受到了好評。
(三)提高了高考、學考、中考的成效
普高高考成績穩(wěn)步提升,本科率連續(xù)三年平均每年以10個百分點速度增長,上線率高達99%;中澳VCE課程班澳方高考ATAR平均分創(chuàng)下了歷史新高;學考成績在保持穩(wěn)定的基礎上,個別學科還有大幅的提高,如歷史A率上升了13.56%。中考實現(xiàn)重大突破,普高上線率大幅提升,低分率為0,比去年降低了2.07%。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渠道,教學變革是教育教學的主旋律。在這一輪課堂變革中,我們始終在“教育為了人的自我生成”教育哲學的引領下,堅持“以學為主”,通過“生成課堂”,讓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學生的內(nèi)在需求,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中不斷自我認知,張揚個性,在“合作學習、合作探究”中不斷自我選擇,挖掘潛能,提高交流表達能力和自主創(chuàng)新精神,最終實現(xiàn)自我超越。課堂變革的宗旨無不指向人的自我生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