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小愛
【內容摘要】學生的英語閱讀對于初中學生而言,不僅要有正確的閱讀方式、技巧、習慣,還應帶著目的、針對性地開展有效閱讀。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科學、系統(tǒng)的課外閱讀訓練,擴大英語知識面。注重在閱讀習慣、閱讀方法上給予學生更多的指點,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能,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 閱讀理解 教學方法
初中英語學科教學基本要求規(guī)定學生能根據上下文推測詞義,并能不借助詞典讀懂含有3%生詞的語言材料。學生的英語閱讀對于初中學生而言,不僅要有正確的閱讀方式、技巧、習慣,還應帶著目的、針對性地開展有效閱讀,要避免出現(xiàn)那種只為了“朗朗讀書聲”而進行的有聲朗讀。
如何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呢?
一、閱讀教學要循序漸近,長期的、堅持不斷的訓練
就目前的英語教學來說,閱讀教學是一大難點,切忌操之過急。可從幾個方面入手:
1.從短到長,從易到難
學生在小學都學過英語,因此進入初中階段時都有一點基礎。五十個單詞以內的小短文還是能夠看懂的,通過精心設計,從初一開始就慢慢帶著他們讀一些簡短易懂的小短文,同時采取鼓勵式、夸獎式教學。增強他們閱讀的信心,排除他們懼怕的心理。隨著他們詞匯量的增加,英語水平的提高,再慢慢適度的加難加長,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2.專項訓練
中考閱讀理解的考查對象除了對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的考查,還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所以老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時要有很強的針對性。目前閱讀理解主要考查的題型包括主旨題,細節(jié)題,詞義題,是非判斷題和推斷題五類。那么針對這五種題型,老師可做側重點進行專項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比如,針對主旨題,也就是考查學生對文章中心思想,主旨大意的理解能力。那么教師要引導學生快速閱讀,捕捉大意,找準主題句。一般來說主題句不在句首就在句末,當然有時也在句中。更深層次的需要對全文進行推理歸納。進一步促使學生去了解作者觀點、態(tài)度,提高捕捉加工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這些問題可讓學生相互討論。引導他們深讀文章,使其發(fā)揮潛能,鍛煉發(fā)散性思維,提高對文章的全面理解和認識,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分析、判斷推理能力。
3.擴大學生的詞匯量
在教學中教師平時要重視學生詞匯的積累,對所學的詞匯要讓學生扎扎實實記憶并學會運用,要讓學生了解記憶和遺忘的規(guī)律,告訴學生戰(zhàn)勝遺忘要有自信心、恒心和毅力。平時要求學生多背多默,可以要求每天堅持記幾個單詞或詞組。學單詞的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在語境中學習詞匯,不要孤立機械的進行詞匯教學,語境能使詞匯的意義更加明確,英語中一些詞語具有一詞多義的特點,語境能限制歧義現(xiàn)象的發(fā)生,在語境中學也便于學生記憶。對于學生特別容易搞錯的單詞,采用一些記憶策略。
4.扎實學生基本的句法
在平日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借助意群理解一些特殊的句式和比較復雜的句子,講評閱讀文章時不能只是一個中譯英的過程或報一個答案的過程。遇長句時,讓學生搞清句子結構,如學科基本要求上的五種基本句型(SV、SVP、SVO、SVOO、SVOC),從而理解句子的意思;遇復合句時,幫助學生弄明白是什么從句,理解句子的語序、時態(tài)和連接詞,讓學生易于理解句意,從而不會造成理解上的錯誤。
5.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
閱讀的目標是理解課文,提取信息,對材料進行分析和評價,所以在閱讀中教師平時要讓學生有獨立默讀的時間,不能在布置任務后馬上提問,有時造成學生不能回答問題的原因不是問題太難,而是教師未能給學生應有的準備時間。所以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準備,讓學生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習慣的好壞直接決定閱讀的效率和解題正確率,在訓練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生提出一些具體要求:
1.初中生活潑好動容易焦躁不安,并且有時有些自負情節(jié),很難靜下心來面對長篇的小蝌蚪般的字符。所以首要目標是對其毅力和耐心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在其剛接觸閱讀時就強烈要求學生在做閱讀練習時順手用鉛筆把在原文當中相對應的答案畫下來做上標記。以便在答題時迅速鎖定原文內容,不至于造成不必要的時間浪費,老師在批作業(yè)時定期檢查,或在講閱讀練習時提問學生,甚至干脆讓學生自己講解,三年堅持下來,效果還是顯著的。
2.一定要默讀,默讀的速度要比出聲閱讀快得多,有的學生在閱讀時愛發(fā)出聲音,有的學生用筆和直尺之類的東西指點著助讀,有的喜歡回讀。這些都大大降低了閱讀的速度和效率,需要及時糾正。
3.還有一種不良的閱讀習慣是逐詞閱讀,這種閱讀方式不僅耗時長,而且更主要的是它影響了學生獲取句子意思的速度和準確性,由此導致學生為了弄清句義而反復閱讀某個句子,從而造成時間上更大的浪費。要培養(yǎng)學生按意群閱讀,弄懂某一小段的意思遠比一句話的意思重要。
三、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閱讀,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快四”、“慢三”課堂教學模式
1.“快四”
(1)教師導入新課快。傳統(tǒng)的整體教學,教師總要花5~10分鐘時間對要閱讀的材料進行整體概述,學生對文章中作者的一些觀點或中心大意不是通過自己閱讀思考獲得的,而是從老師那里聽來的,是被動接受的,這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實驗中,我們或創(chuàng)設情境,或利用插圖,或通過對話,刺激學生的閱讀欲望,用簡明扼要的幾句話,迅速導入新課。
(2)學生瀏覽全文快。為了提高學生閱讀速度,教師對每一篇要閱讀的文章,都限定一定的時間,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讀完全文,然后回答問題。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生詞,但由于時間的限制,不容許他們查字典,他們只得根據上下文來猜測生詞的含義。這樣久而久之,學生不僅閱讀速度加快了,而且根據上下文猜詞的能力也提高了。
(3)回答問題快。在學生快速掃讀完閱讀材料后老師常給出一些“Yes/No”問題,要求學生快速回答,以加深對所讀文章的印象和理解。這些問題都淺顯易答。因此,我們常把這些問題留給基礎差的同學,以增進他們的自信心,提高他們閱讀的興趣。
(4)復述文章快。在學生精讀和老師精講之后,我們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復述文章大意,以此鍛煉學生的記憶能力和英語表達能力。分層要求,分段掌握,鼓勵他們人人開口。
2.“慢三”
(1)學生精讀文章速度稍慢。要求學生根據文章后的不同要求或題目帶著問題去仔細閱讀文章。通過閱讀要讓學生明白who,when,what,why,how等問題,這是文章的重難點所在。
(2)老師精講節(jié)奏稍慢。對于學生的疑難點、易混淆的知識點教師應向學生交待清楚,直到學生弄懂為止,不要急于求成。文章中出現(xiàn)的新知識要教會給學生,不要一帶而過。精講是對文章中出現(xiàn)的新知識或有助于理解文章的詞、句精講,但不做過多的語法分析。
(3)學生回答難題時間稍慢。閱讀理解題,總有一兩道題是要經過仔細琢磨、推敲才能得出答案的。做題時,教師要求學生不要急于答題,應仔細、全面思考后再確定答案。
“快四”、“慢三”課堂模式,不僅使學生在閱讀活動中一直保持著盎然的學習興趣,而且從不同側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它符合“三主”教學原則,教學過程簡單,可操作性強。
總而言之,提高初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一個漸進的復雜過程,它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難點,也是重點。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可以大大促進英語聽、說、寫的能力的提高,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教師在閱讀課上應該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精心設計閱讀教學過程,使學生拓寬視野,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開動腦筋主動探索知識,從而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為將來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西省吉安市新干縣荷浦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