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萍桂
早期康復護理在重型顱腦損傷術后的臨床效果觀察
何萍桂
【摘要】目的 探討早期康復護理在重型顱腦損傷術后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科收治的100例重癥顱腦損傷患者,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各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給予早期康復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和生活能力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術后接受早期康復護理,有助于其生活能力的改善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降低,進而促進預后改善。
【關鍵詞】早期康復護理;重型顱腦損傷;臨床效果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after severe head injury.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5,our department treated 100 cases of severe head inju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5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then compared the two group care benefits. Results In experimental group,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life skill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severe brain damage after receiving early rehabilitation care help to improve their life skills,complication rate decreases,thus contributing to improve prognosis.
【Key words】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Clinical effect
顱腦損傷通常是指腦組織受到暴力沖擊所發(fā)生的一種損傷,包括腦損傷、顱骨骨折以及頭部軟組織損傷等類型,其主要致傷原因在于外力沖擊、工傷以及交通事故等[1]。本次醫(yī)學研究就對早期康復護理在重型顱腦損傷術后的臨床效果進行了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次醫(yī)學研究選擇我院外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為觀察對象,男性與女性分別為52例和48例,年齡在20~72歲,平均(54.40±12.14)歲。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50例,且兩組觀察對象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觀察對象接受基礎臨床護理,術后保持頭高腳低,及時建立用于補液的深靜脈通道,每天加強口腔護理,隔 2 h 翻身拍背1次,降低感染和褥瘡發(fā)生率。實驗組觀察對象在此基礎上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具體方法:(1)在患者病情恢復穩(wěn)定后,開始實施認知功能恢復鍛煉,護理人員應輕輕呼喚患者的姓名,使其了解治療和護理的目的,告知患者家屬向患者講述其熟悉的東西,并通過輕音樂對患者大腦產(chǎn)生有益刺激。(2)對患者實施皮膚護理,通過柔軟的毛刷輕輕刷患者的皮膚,每次5 min,每天3次,每晚使用溫水對患者進行全身按摩和擦拭。(3)對患者實施眼部和口腔護理,口腔每天用生理鹽水進行清洗,確??谇粌?nèi)環(huán)境清潔,對于無法完全閉合眼睛的患者,需涂抹適量的紅霉素眼膏,如有需要還可在眼部覆蓋涂抹凡士林的紗布。(4)早期消化道護理。對于存在意識障礙的患者,需通過鼻飼管給予能量供給,日常飲食以高熱量、高蛋白、低脂肪的流質食物為主,每隔 4 h進食一次,保證食物的溫度,避免刺激消化道。(5)對于存在失語癥狀的患者,應實施包括書寫、手勢等在內(nèi)的早期溝通,囑患者主動講話,練習簡單的發(fā)音。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觀察對象臨床護理后繼發(fā)性感染、中樞性高熱、關節(jié)僵硬和消化道出血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同時,對兩組觀察對象臨床護理前后生活能力情況進行評分,得分越高,則說明其生活能力越強,對比兩組患者不同時點生活能力評分結果[2]。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醫(yī)學研究通過SPSS 17.0軟件分析和處理所得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通過χ2檢驗方法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通過(±s)表示,其他數(shù)據(jù)資料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法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如果所得分析結果P<0.05,可以證實兩組數(shù)據(jù)資料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并發(fā)癥
實驗組觀察對象繼發(fā)性感染、中樞性高熱、關節(jié)僵硬和消化道出血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情況對比分析[n / %]
2.2 生活能力評分
兩組患者護理前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護理后實驗組生活能力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能力評分對比分析[分]
重型顱腦損傷指的是受到不同方向、速度和大小外力沖擊所致的一種腦部結構、露骨、頭皮損傷,患者發(fā)生重型顱腦損傷后,其大腦皮質運動傳導通路和運動區(qū)域會發(fā)生癱瘓,進而對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質量造成直接的影響[3]。然而,傳統(tǒng)的臨床護理模式過于被動、機械,容易導致患者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影響患者的康復。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臨床治療和護理過程中,應用早期康復護理措施,有助于患者大腦功能的恢復,促進病灶部位腦細胞的重組和代償,通過肢體功能鍛煉促進大腦中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改善患者的大腦功能,建立新的大腦神經(jīng)功能運動發(fā)射條件刺激,同時,通過呼吸道護理和口腔護理措施的實施,有助于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降低,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狀態(tài),消除不良情緒的影響,減輕患者的焦慮感,促進患者肢體和語言功能的快速恢復。
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和生活能力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術后接受早期康復護理,有助于其生活能力的改善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降低,進而促進預后改善。
參考文獻
[1] 朱忠鋒. 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偏癱肢體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效果[J]. 當代護士,2010,3(5):33-34.
[2] 郭小葉,車文芳,何慧蘭,等.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早期綜合康復護理效果觀察[J]. 護理學雜志,2011,26(22):87-88.
[3] 皮加.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偏癱肢體康復效果的影響[J].河北醫(yī)學,2013,19(5):768-771.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16(2015)21-0222-02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21.171
作者單位:361000 廈門市中醫(yī)院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After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Operation
HE Pinggui Xiam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Xiamen 361000,China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