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任縣教師進修學校055150)
閱讀教學中的讀書四法
袁平芳
(河北省任縣教師進修學校055150)
“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弊x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縱觀整個小學課堂,讀書充斥著整個課堂??梢哉f,“讀”是閱讀教學根本的方法策略??墒牵覀兊拈喿x教學卻存在著極大的弊端:為“讀”而“讀”、不加分析的“讀”、隨意“讀”、盲目“讀”……這說明我們的閱讀存在淺表化、無效化的不良現象。
翻開《課程標準》我們不難發(fā)現,讀書在“標準”中亦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課程標準中這樣說到:“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比绾文茏龅竭@樣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要“得法”。
閱讀教學總與讀書相連,閱讀教學總要“讀”,總要或多或少地設置“讀”書的環(huán)節(jié):或初讀、或再讀、或加深理解讀。但作為課堂引導者的教師首先要明確:每一次的讀書活動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疏通字詞、讓學生把課文讀通順,還是理解課文,深入讀讀出其中的內涵?是為了積累好詞佳句而讀還是發(fā)散思維而讀?作為教師,都要心中有數,都要有“預設”。換言之,就是讀書的目的要明確,不明目的的朗讀只會造成時間的浪費、學生的乏味及課堂的空洞無味。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學生剛一接觸課文,我們需要讀,這個時候是為了掃清文字障礙,目的明確了,讀書也便有了效果。學生不明白的或者不理解的地方會馬上做上標記,等待交流。再讀課文,我們需要明確文章寫了什么。也就是把一篇篇“長篇大論”讀“瘦”,讀成一句話。這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接著,我們就要求學生“品讀課文”,這個時候要找重點段落、重點句子來讀,讀出內涵,讀出味道??偠灾?,目的明確了,朗讀就會高效。
閱讀,切記始終停留在一個層面上。譬如,學生已經能夠流利朗讀課文了,這個時候就要求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果還是讓學生讀熟練些,那么就會造成“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局面。所以,閱讀教學中“讀”,它是一個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一層高過一層的過程,是一個由表及里逐步加深的過程。就像人們認識事物一樣,總會先認識她(他)的大概容貌,等到熟悉了,才會注意她(他)的其他細節(jié),比如,有什么愛好等等。同理,閱讀過程中,學生對文本的學習與理解也是這樣一個過程。這就要求教師要對教學程序中各“讀”的環(huán)節(jié)要科學預設把握層次,抓住學情,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朗讀。讀出文章的精髓,讀出預設效果。
需要提醒一點:現在有的教師講究“自讀自悟”,殊不知讀來讀去什么都沒有“悟”出來。這就是閱讀的層次性沒有把握好,教師沒有對學生提出閱讀要求。
閱讀教學必須根植于文本世界,根植于語文本身,這樣才有利于充分發(fā)揮文本在教學中的作用,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閱讀教學讀出與文本真正的對話,就是要走進文本中去。走進文本是閱讀的高層次表現,是情感朗讀的表現。我們常說讀書要有感情,感情何來?就是要走進文本,與課文“融為一體”。特級教師于永正曾說:“我備課沒有什么訣竅,就是翻來覆去地誦讀、默記。當讀出了自己的理解、情感,讀出了文章的妙處,讀出了自己的驚喜,我便敢走進課堂?!薄澳阏f,我說,是對話;你讀,我讀,也是對話?!笨梢姡x出與文本真正的對話需要積極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邊讀邊想,讓學生的情感空間一度開發(fā),當閱讀激起了學生心中的“漣漪”,生生交流,多邊互動也便在課堂上“應運而生”,課堂才會變得富有生機與活力。
美國作家海明威在談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時曾提到一條“冰山原則”:“冰山在海里移動是很莊嚴宏偉的,這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海面上?!边@就說明很多文學作品中有不少“言外有意”處,這些“言外之意”會留給讀者豐富的想象空間。閱讀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對文本素材的挖掘,讓學生體味文本語言的深層義、言外義。
用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我們的閱讀教學一般都有“思維提升”環(huán)節(jié)。講究“課堂小練筆”。練什么?舉一個例子來說明?!秾⑾嗪汀愤@篇課文大家都非常熟悉,最后他們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教師這時可以讓學生寫寫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還會遇到“矛盾”的事情嗎?他們會如何說,如何做?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又上了更高的臺階。將相和的過程又延伸了。
還有《草原》一課,我在蒙古包內和村長、老人吃飯喝酒的描寫作者略去了當時的語言描寫。讓學生補充適合人物身份的語言就是很好地抓住了作品的“隱藏”部分,提升了學生的思維。
課堂教學總是有時間限制的,我們在有限的課堂內要讓學生真正用心讀書并思考,就要求用不同的形式去朗讀——范讀、導讀、朗讀、默讀;齊讀、分小組讀、個別讀、分角色讀等……只有這樣,才能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高效。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