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山丹縣馬場四場小學734105)
論小學中高年級作文教學策略
聶 強
(甘肅省山丹縣馬場四場小學734105)
學生普遍怕寫作文,寫作文只是被逼與無奈,被動應付了事,缺乏探索精神和主動學習的欲望。因此,本文將針對這些問題,嘗試探索新的作文教學方法,對提升教師的作文教學能力,增強學生主動寫作文的動力,樹立學生寫作文的信心,提出一些參考建議。
高年級語文教學效果策略
張志公曾經有這樣一句話:“貧乏是語文的致命傷?!毕喈斠徊糠謱W生寫作文時愁眉苦臉,不知道該如何下筆,完全沒有思緒不知道寫什么事情,歸根到底是平時缺乏積累。加強積累是加強作文能力的基本途徑之一,否則,作文的寫作就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如同大廈一樣缺乏基本的建筑材料??梢姡訌姺e累,儲備更多更廣泛的作文素材,引導學生重視和加強勢不容緩。
(一)廣泛閱讀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提高語文的一個重要方法。例如,在學?;蛘甙嗉壚镩_展“每天一背”的活動。教師可以去精心收集一些有利于學生作文的內容供學生背誦,同時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分享一些值得背誦的內容:如古典詩詞名句、名人名言、警句等。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大家學習興致較高,完成背誦會有較強的成就感。同時,每個學生準備好摘抄本,在班級里成立班級圖書館、閱讀角,創(chuàng)設平臺引導學生積極閱讀。平時可以讓學生自由閱讀,同時上課也可以指定閱讀,兩者互相結合,要求學生將閱讀中遇到的好詞好句、心得體會記錄在摘抄本上,定期組織組織學生互相之間進行交流,讓一個人的積累成為全班的積累,點燃思考的火花。且可以讓學生為自己的素材本起一個有創(chuàng)意富有詩意的名字,激發(fā)學生對自己素材本的自豪感,從而激發(fā)學生收集的興趣。
(二)讓學生在實踐中去感受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敝挥幸娮R多了學識才能更加廣泛,要積極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如春游、秋游,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生活,體會生活、參加畫展、做義工活動、看一場電影等等,還可以讓家長帶領孩子去外地旅游,增長見識。現在的學生參加的社會實踐活動也不少,但是寫作文的時候依然沒有素材,一點一點地擠牙膏,很是讓人心疼。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學生參加了這些活動并沒有記在心里,純粹當做玩,難以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師在學生參加活動之前可以提醒學生要細心觀察,留意發(fā)生的一切,注重自己的內心體驗,學會記錄下自己每一刻的獨特感受。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克服那些壞毛病,學會仔細觀察身邊的生活,體會生活帶給自己的獨特感受,為自己的素材庫放進更多的素材。
“小學撒謊是從作文開始的”,這是網絡上流行的一句話。雖然沒有科學的依據,但是也一針見血地點出了當下小學生作文的一個普遍現象——說假話、說空話、說套話。真正的作文應該發(fā)自自己的內心,寫出自己的真實經歷和感受,即“我手寫我口”,而不是無病呻吟,“為賦新詞強說愁”。作文水平的提高,一方面需要學生廣泛閱讀,加強積累,積極體驗生活,有感而發(fā)。另一方面,教師的有效引導也至關重要。
(一)采取靈活的命題形式
現在教師必須拋棄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方法,充分結合小學高年級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作文命題形式,而不僅僅局限于單一的命題形式,禁錮學生思維,這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傷害。在作文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在不同命題的作文中想說話,也有話可說。
(二)提供自由表達的空間
著名的教育家巴士卡里雅曾經說:“只有自由,才能學到知識。學生有實踐和嘗試的自由,也有犯錯的自由,只有這樣,才能學有所獲?!弊魑慕o學生自由,有發(fā)揮的空間,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學生愿意寫作的開始。因此,教師要做的只是要讓學生時刻保持對生活的敏感,能夠抓住生活的點滴,從而有寫作的靈感。如果硬性規(guī)定學生寫作的方式、寫作的內容,則會扼殺學生的思想,將一些充滿學生獨特思維的童真文字扼殺在搖籃里。所以教師應該在尊重學生表達自由的基礎上做出積極的引導。
(三)以優(yōu)質的范文引導學生
模仿學習是學生具備的一個較強的能力,在作文的學習中可以充分利用起來。通過選取一兩篇優(yōu)質的文章,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從而模仿范文進行寫作。
例如,《比美》這一篇范文,首先應該和學生一起分析題目,說的什么事?總結出是動物之間的比美行為。那么就應該激發(fā)學生搜索自己的素材庫——哪些動物喜歡美?這些動物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這些動物應該怎樣比美?基本內容確定以后,就要有一個精彩的開頭,及豐滿的過程——比美的過程也是需要仔細斟酌的,當然結尾也需完美,需要切合文章的主題內容,還能深化文章。同時,還有學習范文的遣詞造句、段落結構分布、全文的貫穿方法、運用的表達方式等等。這樣學生寫出來的《比美》文章才能收到實際的效果。
(四)以讀促寫
受生活閱歷和知識積累的限制,學生的積累存在一定的局限,那么閱讀是一個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閱讀既可是課內閱讀也可以是課外閱讀。學生的閱讀不僅僅是眼睛的簡單運動,它也是一系列心理運動的結果。在閱讀中接觸到的人物,所體現的觀點,表達的方式學生都會自覺不自覺地進行心理加工,對學生的寫作造成影響。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好課文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寫作的引導。
例如,《楓葉如丹》一文,在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習敘述散文類文章的結構層次,然后在仿寫的過程中按照秋天優(yōu)美的景色特點和楓葉的特色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及人生觀、價值觀,以便在學習寫作中可以借鑒運用。
(五)創(chuàng)設情境
有些作文其實就是一些情境的描述加工。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依據作文內容創(chuàng)造一定的情境促進學生的作文寫作。
例如,要寫《教師遲到》這樣一篇文章。在作文寫作之前,教師可以故意遲到,讓學生有實際的感受。然后讓學生進行談論,教師遲到的這段時間你在想什么?你做了什么?其他同學都做了什么?班級的整體狀況是怎么樣的?對于這樣一個事件你有什么看法?引導學生討論,注重內心的真實感受。同時,類似的對一些動物,或者美景的文章,事先可以讓學生先去感受一下,仔細觀察,這樣寫作相對來說便順利些。
(六)建立學習互助模式
根據學生的作文水平將班上學生進行分類。作文水平高的學生可以自覺寫作,教師進行評改,而水平低一些的同學則由水平高的同學帶領,進行簡單的修改,定期反饋給教師,教師進行整體評改,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作文是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立足生活,求新求真,讓學生享受到真正的作文樂趣,使他們的創(chuàng)作天賦能夠痛快淋漓地施展。
(責編 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