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睿明,劉榮滿
妙用逍遙散加味治愈多例小兒多動癥
夏睿明,劉榮滿
【專家簡介】 夏睿明,1924年生,早年拜師于名老中醫(yī)楊植樨、唐陽春門下學習岐黃之術,系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中醫(yī)科創(chuàng)始人之一,1958年開始擔任中醫(yī)科主任兼中醫(yī)教研室主任,重慶醫(yī)科大學教授,從教三十余載,行醫(yī)七十個春秋。歷任農工民主黨重慶市委委員、重慶市中醫(yī)藥學會常務理事、四川省中醫(yī)學會理事暨內科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四川省中醫(yī)高級職稱評委,重慶市首批名老中醫(yī),“兩會一黨”中央中藥咨詢服務理事會委員,曾受到鄧小平等中央領導人接見。退休后任重慶市中醫(yī)藥學會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實用中醫(yī)藥雜志》顧問等職。先后發(fā)表學術論文30余篇,《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臨床應用》及《經(jīng)方運用舉隅》等多次獲得四川省、重慶市中醫(yī)學會獎。
【病案提要】 逍遙散素有女性圣藥之稱,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記載的名方,曾被譽為“肝病第一良方”和產后虛熱的專方。其功效重在疏肝解郁、養(yǎng)血健脾,主治肝郁血虛脾弱證。明代以后,逍遙散的應用不斷擴展,廣泛應用于內、外、婦、兒、五官科各疑難病的治療。然而,夏老深悟中醫(yī)學的“異病同治”精髓,獨辟蹊徑,將其成功用于治療小兒多動癥,效果明顯,且治愈率為100%,實屬少見。
加味逍遙散; 注意力缺陷障礙伴多動/中藥療法; 異病同治; 兒童
逍遙散素有女性圣藥之稱,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記載的名方,曾譽為“肝病第一良方”?!毒址健ぞ砭胖螊D人諸疾》中記載:“逍遙散,治血虛勞倦,五心煩熱,肢體疼痛,頭目昏重,心煩頰赤,口燥咽干,發(fā)熱盜汗,減食嗜臥,及血熱相搏,月水不調,臍腹脹痛,寒熱如瘧?!庇钟糜谥委熓遗蹶幪?,營衛(wèi)不和,痰嗽潮熱,肌體贏瘦,漸成骨蒸。很長一段時間里,乃產后虛熱的專用方。其功效重在疏肝解郁,養(yǎng)血健脾,主治肝郁血虛脾弱證。明代以后,逍遙散的應用不斷擴展,因其配伍嚴謹,其所主病機肝郁與血虛又常是各科各種疾病的病理基礎。故廣泛應用于內、外、婦、兒、五官科各疑難病的治療,近代逍遙散在臨床上廣泛用于治療女性更年期、抑郁癥,療效甚佳。
在中醫(yī)學術思想精華的“辨證論治”中,其中一條為“異病同治”,是指不相同的疾病,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大致相同的病機,表現(xiàn)為大致相同的病證,而采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藥治療。夏老深悟這一思想精髓,因其數(shù)十年深入鉆研兒科,成功將逍遙散運用于臨床棘手的小兒多動癥,目前其醫(yī)治的患兒無一例不痊愈,實為少見。
因病案年份跨度很大,在此只能就患兒主要癥狀作一回顧,其他兼癥因各有不同,細節(jié)較多,當時未及時備案,故此處略去。前來就診的患兒年齡跨度大,最小的三、四歲,最大十多歲,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煩躁不安、手腳多動,重則面部、嘴角抽搐、眼睛震顫,不能自己,舌紅,淺黃薄白苔,脈略弦數(shù)。
處方:當歸12 g、白芍15 g、柴胡12 g、茯苓15 g、白術15 g、生姜12 g、薄荷(后下)12 g、制南星15 g、白附子15g、僵蠶12g、蟬衣12g、黃芪30g、防風12g、鉤藤15g。
用法用量:水煎服。10歲以下患兒4付服6 d;10歲以上患兒5付服7 d;每天3次,每次50~70 mL。
病機分析:以上述方為基礎方,根據(jù)患兒的其他癥狀再行化裁,療效甚佳?!饵S帝內經(jīng)·素問·靈蘭秘典論》曰:“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薄端貑枴ち?jié)藏象論》又言:“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惫嗜舾螝庥魷?,則收攝無力,肝不藏血,則傷精氣,而“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而為之精”。肝為剛臟,主生發(fā),若失疏泄,則引肝風內動。治療該病的重點應抓住治肝,治肝先治血,血行則肝愈,病癥自消。
方中柴胡為君藥,疏肝解郁,使肝氣得以條達;白芍酸、微寒,養(yǎng)血斂陰,柔肝緩急;當歸養(yǎng)血和血,且香氣可理氣,為血中之氣藥,共為臣藥。三者同用,補肝體而助肝用,使血和則肝和,血充則肝柔。佐藥白術、茯苓、甘草健脾益氣,非但實土以抑木,且使營血生化有源;薄荷疏散郁遏之氣,透達肝經(jīng)郁熱,量不應太多;燒生姜降逆和中,且能辛散達郁。使藥柴胡既為肝經(jīng)引經(jīng)藥,又兼使藥之用。制南星散風、祛痰、鎮(zhèn)驚;白附子祛風痰、逐寒濕、定驚癇;蟬衣、僵蠶祛風鎮(zhèn)痙;鉤藤平肝熄風,四味加強熄風止痙定驚之用。同一方藥亦對成人眼跳、手麻、肌肉抽搐等有顯效。
總之,肝為生血之源,肝郁則氣滯,氣滯則血瘀,故首在養(yǎng)血健脾、疏肝理氣。逍遙散既理氣和血、疏散肝郁,又佐以健脾益氣,使得氣暢血達,肝郁自解,引動肝風之根基自除。針對肝風內動引起的一系列癥狀,在此方基礎上加用平肝熄風、祛風逐痰、鎮(zhèn)痙之藥,肝風內動癥狀得以有效化解。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8.001
A
1009-5519(2015)18-2729-01
劉榮滿(E-mail:3526344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