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來云(中鐵五局集團機械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湖南 衡陽 421001)
丹霞地貌礫巖夾紅砂巖邊坡光面爆破施工技術
江來云
(中鐵五局集團機械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湖南 衡陽 421001)
本文介紹了丹霞地貌地區(qū)礫巖夾紅砂巖地段路塹邊坡的光面爆破施工,通過以普通路塹爆破參數為基礎,根據爆破后的效果進行分析,不斷調整和優(yōu)化爆破參數,確定出合理的主要爆破參數,保證邊坡的光面爆破效果。
丹霞地貌;礫巖夾紅砂巖;光面爆破;施工技術
我公司承建的衡茶吉鐵路位于湖南省株洲市浣溪鎮(zhèn)境內,施工里程為DK90+100~DK100+800長10.7km,線路經過地區(qū)為丹霞地貌地區(qū),山體陡峭,自然坡度為30度~80度,山頂表層覆土0m~0.5m,植被茂盛,四周光禿,路塹段多位于半山腰間。
路塹地段表層為第四系全新統(tǒng)沖洪積粉質黏土,出露白堊系上統(tǒng)砂巖、礫巖。礫巖為紫紅色,礫狀結構,顆粒成分主要為砂巖、石英巖,粒徑一般2mm~10mm,部分粒徑可達10mm~40mm,泥鈣質膠結,厚~巨厚層狀構造,屬易軟化巖石。砂巖為紫紅色,中細粒結構,含礫,泥鈣質結構,厚層狀構造,屬易軟化巖石。
3.1 鉆孔深,成孔難
丹霞地貌地區(qū)的礫巖、紅砂巖屬于軟質巖,路塹邊坡設計坡率較緩(設計為1:1或1:1.25、1:1.5三種坡率);且紅砂巖、礫巖呈層狀交錯分布,形成夾層;同時邊坡平臺高度較高,一般為10m,換算成斜孔長為14m~18m,必須一次爆破一個臺階高度,分多次爆破在邊坡中間易形成30cm~50cm的錯臺。
3.2 巖層不均勻狀態(tài)下的坡面平整度難于控制
因每級臺階高度較大、且?guī)r層分布不均勻,坡面平整度難于控制。
3.3 沒有現成的光面爆破設計
丹霞地貌在全世界的分布既獨特又稀少,是近代在中國發(fā)現并命名的,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廣東、福建,在國外很少有人熟悉。由于這種地質主要出現在較為偏遠的山區(qū),因此對丹霞地貌地區(qū)(礫巖、紅砂巖)挖方邊坡控制爆破施工技術的研究基本沒有。
參照一般路塹邊坡爆破經驗公式,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首先計算各爆破參數,通過對試爆后的效果進行分析,然后調整和優(yōu)化爆破參數,達到較佳的爆破效果。將試爆參數繪制的出半孔率與光爆孔孔距、最小抵抗線、線裝藥密度關系曲線圖,推斷出光面爆破參數,爆破參數結果如下:
4.1 孔徑D
炮孔的孔徑主要取決于鉆機的類型,采用三角架鉆機進行鉆孔,φ90mm鉆頭,成孔直徑為φ=100mm 。
4.2 臺階高度H
根據設計圖紙,每一級平臺高度為8m~12m,平臺寬2.0m,臺階高度與平臺高度相同。
4.3 最小抵抗線Wg
Wg=1.5m~1.9m時,坡面半孔率較好,Wg=1.6m時,光面爆破效果最佳。
4.4 孔距ag
ag=0.9mm~1.2mm時,坡面半孔率較好,邊坡光面爆破效果最佳。
4.5 線裝藥密度qg
qg=300g/m~440g/m時,坡面半孔率較好,取340g/m邊坡光面爆破效果最佳。
4.6 炮孔深度L
L=(H+h)/sinα(m);
H——臺階高度(m);
h——炮孔超深值(m),取0.4m;
α——邊坡坡度角(°),即鉆孔角度。
4.7 炸藥種類
采用φ32mm的2號巖石硝銨炸藥或2號巖石乳化炸藥。
4.8 裝藥結構
采用φ90mm鉆頭鉆孔,成孔直徑一般為φ100mm,孔藥卷直徑φ32mm,不耦合系數λ=100/32=3.1。
4.9 裝藥方式
采用間隔裝藥。
4.10 不耦合系數
一般控制在2~5之間。
4.11 炮孔堵塞長度: L=0.8~1.2m。
4.12 底部加強裝藥段
為克制底部巖石的夾制作用,底部采用加強裝藥,加強倍數及結構主要與孔深有關。參照表1使用:
4.13 鉆孔角度
與邊坡坡率相同。
4.14 孔內外連接
采用先串聯(lián)、后并聯(lián)的連接方式。為保證光爆孔同時起爆,孔外采用導爆索連接。光爆孔與主爆孔同次起爆時,應注意滯后時間:光爆孔滯后主爆孔50~150ms,可通過計算,在導爆索靠起爆方向連接高段位毫秒雷管解決時差問題。
4.15 起爆方式
一般采用電雷管連接、加起爆藥包后,用電起爆器引爆。
5.1 測量放樣
清表后,根據設計圖紙準確放出該段邊坡的開挖線。
5.2 布孔
根據爆破設計方案中孔、排距和光爆孔的孔距現場布孔,采用竹片樁或釘子標出炮眼位置。用水平儀測量出每個孔位的標高。根據平臺標高,計算出每個炮眼的垂直鉆孔深度,光爆孔鉆孔深度根據邊坡坡率進行換算。超鉆深度按0.4m考慮,并計算出的每個孔的實際鉆孔深度,實際鉆孔深度=計算鉆孔深度+超鉆值。
5.3 鉆孔
要求做到:“對位準、方向正、角度精”;并滿足:鉆孔深度誤差≤2.5%的炮孔深度、孔口位置偏差≤1倍炮孔直徑、方向誤差≤1°。根據布孔的準確孔位、鉆孔深度進行鉆孔。鉆孔前,清除孔位周圍的松土、浮渣。主爆區(qū)進行垂直鉆孔。光爆孔的鉆孔,根據布孔點位鉆機準確就位,在點位的法線上用坡度尺、水平尺根據邊坡坡率定出鉆桿位置,調整鉆桿角度;并根據相鄰孔連線確定法線方向,吊錘球定出鉆孔的法線方向,直到鉆桿的坡度、孔位、法線方向均滿足要求后方可進行鉆孔。每個孔鉆完后,用稻草把塞好,將孔周圍的鉆渣清理干凈。并做好鉆孔施工記錄。
5.4 裝藥
裝藥前,對全部炮孔進行查驗,著重檢查炮孔的最小抵抗線、孔深、孔排距等,與設計有無變化,并根據檢查結果調整裝藥量。并吹凈孔內的殘渣和積水。主爆孔采用φ80的2#巖石乳化炸藥連續(xù)裝藥。光爆孔裝藥采用φ32的2#巖石硝銨炸藥間隔不耦合裝藥。裝藥時兩人一組,采用黑色膠布將炸藥和導爆索牢固固定在竹片上,將綁有炸藥的竹片緩慢放入孔底,應使竹片貼靠在邊坡側的孔壁上。為克制光爆孔底部巖石的夾制作用,底部用藥量增加。加強段裝藥根據設計確定。
5.5 堵塞
主爆孔堵塞采用粘土分層回填,直徑小于孔徑的干木桿(或竹竿)進行搗實。堵塞時,炮泥中的大顆粒石子清理干凈,炮桿不得損傷毫秒雷管的導爆管。光爆孔堵塞堵塞前,輕輕將竹片抬起,背面塞入水泥紙或稻草把(起緩沖作用),藥卷頂部用水泥紙或稻草塞緊(防止回填土落入孔內及將藥卷振落),其上分層回填粘土,并搗固密實。
5.6 網絡連接及引爆
采用先串聯(lián)后并聯(lián)的方式進行連接。接頭采用黑色膠布纏牢固。起爆時采用電起爆裝置進行引爆。
5.7 安全警戒
按設計確定的警戒范圍進行警戒。從爆破器材到達爆破區(qū)域開始,警戒人員從爆破區(qū)域開始往外進行警戒。各警戒點之間、與指揮臺之間采用對講機進行聯(lián)系。警戒信號采用三響制。
5.8 爆破后邊坡開挖
進行邊坡開挖時,專人負責指揮挖機,輕輕將爆破后邊坡土刷下,不得傷及邊坡。
6.1 爆破地震安全距離
爆破地震安全距離計算公式:
R=(K/V)(1/a)*Qm
式中:
R—爆破地震安全距離(m);
Q—秒差或微差爆破最大一段所有炸藥量(kg);
V—地震安全速度(cm/s),根據爆破振動安全允許標準,取2.5cm/s;
m—藥量指數,取1/3;
K、a—與爆破地形、地質等條件有關的系數及衰減系數,根據此處巖性及以往的施工經驗,取K=300,a=1.9。
6.2 爆破飛石距離
飛石飛散距離按下經驗公式進行計算:RF=40d/2.54。
式中:
RF—飛石飛散距離(m);
d—炮孔直徑(cm)。
6.3 爆破沖擊波安全距離
采用公式如下:
R=K*Q1/3(m)
式中:
Q——最大一段裝藥量(kg);
K——系數取25。
6.4 警戒距離
依據《爆破安全規(guī)程》規(guī)定:深孔臺階爆破安全距離為200m,淺眼爆破為300m。
表1
表2
表3
根據《鐵路路塹光面(預裂)爆破技術規(guī)程》(TB10122-2008)質量驗收要求:半孔率、坡面平整度和邊坡坡率為光面爆破質量驗收指標的主控項目,坡面觀感為一般項目。
7.1 主控項目質量驗收監(jiān)測數量和檢測方法
7.1.1 半孔率(即半個炮孔痕跡)
檢測數量:按不同的地質地段(或同一地質區(qū)每100m分2段)分別進行統(tǒng)計計算。
檢測方法:采用觀察、米尺測量手段檢測,尺量誤差應小于0.2m。
7.1.2 坡面平整度和邊坡坡率
檢測數量:每開挖層每100m等間距檢測6個斷面,檢測斷面在兩個殘留炮孔中間。
檢測方法:在確定的檢測斷面前方架設全站儀,從坡腳開始垂直向上每隔1m測量一個坡面坐標,計算出坡面平均坡率φ為邊坡坡率;再根據平均坡率線計算各測點的偏差,即坡面凹凸差,凹限取正值。凸起取負值。
7.2 主控項目質量標準
7.2.1 半孔率
7.2.2 坡面平整度
坡面平整度(凹凸差)<±150mm為合格。局部地質原因的超標凹凸差,據實確定。
7.2.3 邊坡坡率
7.2.3 一般項目
光面炮孔殘留的半孔壁面上沒有明顯可見的爆震裂縫,坡面觀感達到穩(wěn)定、平整、美觀的要求。
根據光面爆破所取得的各種技術參數,在本項目管段所有路塹邊坡施工中進行了推廣應用,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路塹挖方清理到基巖面發(fā)后,逐段從上到下分級進行光面爆破,爆破時根據不同的臺階高度或清表后原地面到平臺高度,一次爆破到平臺或路基面。在爆破過程中,如平臺高度較小、坡率較陡,鉆孔進度較快、坡率容易控制,爆破效果更好。
[1]史雅語,金驥良,顧毅成.工程爆破實踐[M].安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2.
[2]何廣沂.工程爆破新技術 [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0.
TU7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