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小燕
[摘要]作為一項專門研究人類語言的科學,語言學承載了不同性別、不同文化、不同種族人類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的使命。所以,在開展語言科學的教學過程中,必須對該種語言的文化思想背景進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由此推論,在進行英語教學時,教師應當在課堂中有針對性的滲透學科相關(guān)文化背景知識,使學生能夠充分了解英、漢之間的文化思想差異,并能夠正確的掌握英語知識,全面加強英語應用能力。
[關(guān)鍵詞]文化思想;差異;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82
[文章編號] 1671-5918(2015)09-0172-02
[本刊網(wǎng)址] http://www.hbxb.net
語言屬于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文化的記載、保存和傳播也離不開語言的媒介作用。每一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審美情趣、民族精神及傳統(tǒng)文化,而這些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差異則是影響該民族語言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就英語教學層面來看,在教學中重點考慮對中、英文化背景的對比和分析,并明確文化思想方面的差異性在英語教學中的具體表現(xiàn),以及在英語教學中平衡文化思想差異開展科學、合理的英語教學,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需要明確的是,英語教學是否真正落到實處,受到文化思想差異的影響和牽制。所以,在實際英語教學過程中,應當在課程中設(shè)計文化背景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帶領(lǐng)學生了解英語文化背景的過程中,合理引導其對英、漢文化進行對比和分析,這樣一來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課程內(nèi)涵,有效提高英語應用能力,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偠灾粋€民族的語言形成離不開與文化的相互作用,如果不能充分了解該語言的文化背景,則無法真正掌握和應用該項語言。
一、文化思想的含義概述
由于“文化”一詞含義較廣、使用范圍較大,屬于高頻詞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對于“文化”的解釋也各有千秋,因此要統(tǒng)一“文化”的具體含義較為困難。從語言教學的角度來講,文化的本質(zhì)含義是該語言國家的歷史背景、文化內(nèi)涵、人情、風土、民族風俗、精神面貌等等。深入了解并有效掌握該國家的文化背景,能夠為該語言的學習和應用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同時能夠更加清晰的理解本國文化特色,并能夠樹立正確的世界意識。在此方面,當下英語教學工作者應當在教學中關(guān)注英、漢文化差異在日常生活中的細節(jié)體現(xiàn),突出文化差異對語言理解及語言交際方面所產(chǎn)生的影響。
二、文化思想與語言教學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
語言是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也是文化內(nèi)涵的載體,充分反映出了該民族的思想狀態(tài)與價值取向;另一方面,文化對語言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使其自身成為語言形成的前提條件和基礎(chǔ)內(nèi)容。因此,僅從潛在意義上理解一門語言,學會一門語言的讀法和寫法,并不能從根本掌握該語言的內(nèi)涵及應用方法。所以,在學習一項語言時,需要充分結(jié)合該語言的文化背景進行。從英語教師的角度來講,在開展英語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從語法、語音、詞匯等一系列語言客體信息方面人手,更需要全面滲透英語文化背景,闡明英、漢文化差異以及該差異在語言交流和應用方面的影響,使學生能夠真正理解英語文化,并熟練掌握正確的英語應用方法。
三、文化思想差異在英、漢語言交際方面的具體體現(xiàn)
(一)了解文化思想的差異對英語教學所產(chǎn)生的影響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傳統(tǒng)教學模式、方法逐漸被取締,對“文化”也有了新的定義和闡釋。就英語領(lǐng)域來講“文化”主要是指該語言民族的價值觀念、歷史背景、行為規(guī)范、風土人情、地理、傳統(tǒng)習慣、文學藝術(shù)、生活方式等。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滲透該語言國家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nèi)涵,能夠深化學生對該語言的理解,培養(yǎng)良好的語境和語感,建立正確的思維模式,最重要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應用英語能力,加強其語言交際能力轉(zhuǎn)變傳統(tǒng)教學中的“啞巴英語”現(xiàn)象。倘若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文化思想方面的差異性,則將會嚴重阻礙學生的正確溝通,降低英語課程的實用價值,甚至在實際交流中產(chǎn)生誤會。簡而言之,當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其所具備的漢語文化背景必將與英美文化背景產(chǎn)生沖突,并且直接阻礙實際交流和溝通。由此可見,中外文化思想差異對語言文化的教學和學習造成了一定的障礙。
(二)英、漢語言文化的差異性
1.就日常交流中的感謝及答謝方面來講,中國的含蓄表達與英語國家的坦蕩直率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在反映要求或者喜歡等情緒的時候,英語國家會直截了當?shù)谋硎觯袊说亩Y儀習慣則是先推脫一番,這一方面在接受禮物時有著突出體現(xiàn),譬如:當中國人收到禮物時,首先會推辭然后再含蓄地表達謝意,但并不會當面拆開禮物。而英語國家的禮儀標準則是當面拆開禮物,并直接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I like it vervmuch.”或者是“Thank you for your beautiful present.”、“I likeit.”等等。另外,在英語國家中“Thank you.”是一個高頻詞匯,即使是家庭成員之間也會經(jīng)常以此表達謝意,而在我們中國家庭的日常交流中使用“謝謝”則會造成距離感,不符合我國禮儀和語言習慣。
2.就日常交流中的稱呼用語來講,若是以中文表達習慣出現(xiàn)“I`m sorry to trouble you,Miss Jones.”這種表達道歉的語句是十分合乎情理的。然而,“Miss Jones”是中文中對人物的常用稱呼,譬如某某太太或某某小姐,而在英語國家則通常直接稱呼對方全名。另外,以中文表達習慣稱呼年長的人為Auntie Li,也是符合語言邏輯的,但實質(zhì)上是只是以中文思維硬套英語的錯誤表達方式。還有一種情況,在中文稱謂表達中,對于親屬的稱謂通常帶有一定泛化傾向,突出體現(xiàn)在對非親屬對象的表達中,譬如:面對年齡相仿的對象時通常稱呼其“哥哥”或“姐姐”,而面對較為輩分略高一級的對象時則通常稱呼其“阿姨”或“叔叔”。而針對英語國家來講,他們并不習慣與將親屬稱謂應用于日常對話、交流中。假設(shè)在英語國家中將較為年長的人稱呼為“Auntie Helen”或者“Uncle Ben”對方會覺得很突兀。對于英語文化及其表達習慣而言,只有對真正有親屬關(guān)系的人才會使用如Uncle等稱謂,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情況下親屬稱謂后是不帶其姓的,這一點與中文表達習慣也有較大出入。endprint
3.在中國,尊老愛幼是傳統(tǒng)美德,但是英語國家文化中,尤其是美國人,極怕被稱老。就比如扶老奶奶過馬路,這在中國是極其平常且為人稱道的,老人也樂意接受這樣的幫助。但是在諸如美國這樣的國家,你走上前去,笑容滿面的對一老奶奶說May I help you?你可能會被老奶奶討厭并遭到拒絕。
4.就日常交流中打招呼的習慣用語來講,中國人習慣于以:“去哪里???”(Where would you go?)、“吃了嗎?”(Do youeat dinner?)作為主要用于,如果在英語國家使用這種表達方式,他們認為你侵犯他們的隱私或者是想請他共進晚餐。在此方面,英語國家習慣于用體育、天氣、健康狀況、交通或者興趣愛好作為打招呼的話題。
四、平衡文化思想差異有效展開英語教學的措施
(一)在英語教學中充分遵循階段性的原則
在進行英語教學過程中,需要對課程進行合理的設(shè)計和規(guī)劃,把握文化差異教學在整體課堂中的比例,嚴格遵循階段性原則對學生進行分段式文化教學。需要注意的是,此處的分段式教學應當結(jié)合學生年齡、年級和實際學習情況與學習能力,有針對性地開展英語文化背景教學活動。通常情況下,針對初中階段的學生,應當充分結(jié)合其心理特點和英語能力水平,以英語語言知識的輸入為主要教學形式,輔以英語文化背景知識或典故展開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英語綜合掌握能力。
(二)在英語教學中充分遵循適度性的原則
就適度性原則來講,主要是指實際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的合理調(diào)配。從教學內(nèi)容的適度性來看,教師應當科學處理學生自主學習與課堂講解之間的比例。而從教學方法的適度性來講,教師需要掌握好文化知識的選擇,不能單一追求教材內(nèi)容的講解與知識灌輸,同時也不要過于傾向?qū)φZ言文化背景的教育。在英語課堂中,如何合理安排英語教學內(nèi)容、應用科學教學方法,取決對學生英語掌握程度以及英語應用能力的了解,根據(jù)科學的課程安排循序漸進的實施教學,避免出現(xiàn)貪多求濫及不切實際的想法。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針對文化思想差異化背景下的英語教學,需要在滿足英語基礎(chǔ)知識教學的前提條件下,進行語言文化背景知識的滲透,使學生能夠全面了解英語語言文化背景,培養(yǎng)良好的語境、語感以及樹立跨文化交際觀念,使其能夠掌握得體、地道的英語知識,提高英語應用水平,實現(xiàn)英語教學的實際價值。只有如此,才能全面提高我國英語教學質(zhì)量,使學生能夠說出一口地道、準確、流利的英語,實現(xiàn)無障礙的流利溝通,避免發(fā)生失禮的行為。
參考文獻:
[1]張俊芝.淺析高中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思想[J].考試周刊,2013 (94):100-100.
[2]張靜波.中西文化差異下大學英語教學中英美文學作品翻譯[J].校園英語(中旬),2014(12):238-239.
[3]薛豐年,崔延琴.文化差異與英語教學[J].價值工程,2014(13):251-252.
[4]周妮.淺談文化差異與英語教學[J].價值工程,2011(4):284-285.
[5]賈紅安.論大學英語教學的文化差異及導人方法[J]。價值工程,2012(7):179-1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