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化初中語文教學策略的探究與實踐
劉雪棉 (河北省巨鹿縣實驗中學 055250)
語文將綜合和實踐兩大特性集合在一起,是一門工具性和人文性學科。教師如果想優(yōu)化語文教學,就必須要掌握一套科學化的教學策略,為培養(yǎng)新一代的人才打好基礎關。本文將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來探究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初中語文 教學策略 優(yōu)化手段
導入對一堂課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精彩的導入可以讓學生精神抖擻,以更積極的態(tài)度去學習課文內容。因此,語文教師在導入的時候要追求導入的技巧和策略,這樣可以為課堂教學的整體藝術化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開端。
1.通過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演示要學習的內容。比如我們在學習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的時候,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魯迅先生的故居作為新課導入的切入點,讓學生大概了解下相關的背景,有助于課堂知識的講解。又如用壺口瀑布的波瀾壯闊可以導入《黃河頌》一文知識的講解;用鏘鏗有力的腰鼓可以導入《安塞腰鼓》一節(jié)內容的學習……這些視頻的導入都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歡愉的氛圍下去探究課文中的奧秘。
2.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新課的導入。語文教師在教學新知識的時候,可以根據(jù)具體的課文內容來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有效的情境教學可以讓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他們的學習情緒迅速地達到最佳的狀態(tài)。例如我們在學習《愚公移山》一文內容時就可以先播放《愚公移山》一曲,讓學生在歌曲的熏陶下進入課本的知識中去,這樣就能夠引起學生的情感波瀾,還能讓學生在思想上和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去理解愚公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
教學是一門藝術,特別是語文課的教學更具藝術性。要想將這種藝術性達到最優(yōu)化的境界,就需要我們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提高教學策略。
1.可以根據(jù)課文內容留有“空白”,激發(fā)學生的合理想象,升華課本情感。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文章的結尾是這樣寫的:“我們回來的時候改乘圣馬洛船,以免再遇見他?!苯處熱槍@樣的結尾可以設留白:“假如菲力普夫婦在船上發(fā)現(xiàn)一位百萬富翁像于勒,他們會怎么樣呢?”有效地讓學生感悟到不合理的制度下,親情都被金錢奴役,人際關系復雜化的現(xiàn)實,激發(fā)學生對于勒叔叔的同情,以及對資本主義社會蔑視親情、只認金錢的憎恨之情。課后教師可以再留下一篇關于《于勒來到我們身邊》的習作來進行對比遷移,讓課文中的情感得到延續(xù)和升華。
2.合理利用教材而不是只教教材。在整個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特別是對于閱讀教學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有效對話,讓學生充分地去閱讀課文內容。此外,教師也不要盲目地依賴文本,要以情引情,撥動學生的心弦。比如在講到《巴東三峽》一文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理清文章脈絡的基礎上去領悟文中所描繪的“三峽”的奇險與雋永,讓他們去感悟文章中所引用的詩詞、諺語、典故等,豐富他們的課外知識。更重要的是還能讓學生感受到文章中描寫性的語言,結合這種語言讓學生談談他們自己的內心感受和想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同時,還能讓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更富感染力。
在語文課堂實踐中,很多教師不注意課堂提問的技巧和策略,這樣往往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他們去積極地思考問題,進而影響到學習效果,從而也讓語文課堂的提問失去其應該產生的效果。因此我們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明確課堂提問的功能,讓學生在問題的基礎上去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問題,并且有效地解決問題。有效性的提問要能夠留給學生什么,讓學生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又能收獲什么,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會有高效率。
1.古人云“為人貴直,為文貴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巧于設問,促使學生開動腦筋,鍛煉他們思考問題的能力。例如我們在教學《蘇州園林》一課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這樣提問:“同學們,你們有誰去過蘇州?有了解蘇州園林的嗎?”這樣淺顯易懂的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那些去過的學生會積極地說出自己的感受來與大家進行分享,沒去過的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講解再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來勾勒出一幅完美的蘇州園林圖,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有促進作用的。
2.循環(huán)漸進的提問,突出問題的重難點。例如我們在教學《散步》一文的時候,在提問的過程中可以由易到難地羅列出一系列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的問題:(1)“我”為什么出來散步?(2)在散步的過程中,發(fā)生了哪些矛盾?(3)文章中人物是如何解決這個矛盾的?這種有層次的提問,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問題的設置去逐步地進行課文閱讀,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深入到課本的研讀中去,有效地解決了課文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評價教學也是能夠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語文課堂學習中,評價教學不是簡單的答復和對學生進行對錯判斷的過程,它需要教師講究評價的技巧性,及時有效的評價才能夠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1.即時評價能夠優(yōu)化課堂的教學效率。以閱讀課教學為例,閱讀學習更多的是學生個人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對文章的整體把握,教師在學生閱讀中可以及時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即時評價,多關注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感受、體驗以及價值觀等,更有效地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
2.評價提倡多元化。課堂教學中的評價可以是師生共評,學生自評、互評以及小組評價等,多元化的評價更能充分地肯定學生個人的優(yōu)點和進步,明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缺點和不足并且及時地改正,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優(yōu)化課堂教學是每一位教師追求的永恒主題。語文教師也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策略,提出具有符合現(xiàn)代語文教育發(fā)展的新理念和新思路,不斷地去完善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真正地把課堂教學的改革落到實處,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嘗試性學習的機會,從而真正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1]李衛(wèi)軍.借鑒古代“內省”教育理念,優(yōu)化初中語文教學[J].語文學刊,2006(22)
[2]戴健林,許尚俠,莫雷.作文前構思時間分配及其對寫作成績影響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1(2).
[3]張云燕.課外閱讀的另一股東風——初中生課外閱讀中動機的有效性及教師的指導策略[J].閱讀與鑒賞(教研),2006(Z1).
[4]吳玲麗.從陌生化角度談流行歌詞對常規(guī)修辭的超越[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
(責編 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