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晶
吉林女子學校
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
趙 晶
吉林女子學校
漢語言是當今世界上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語言,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日益強大以及在國際的影響力的逐漸加大,漢語熱在全球逐漸升溫。目前,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給本專業(yè)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同時對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造成了諸多的不利。因此,相關的職能部門和教學工作者有責任和義務為解決所出現(xiàn)的問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文對在漢語言教學中所出現(xiàn)的相關問題進行了闡述,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為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漢語言文學;教學;問題;對策
在新課程改革的中,新教學觀念即以大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先進教學理念越來越多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青睞,并在諸多的學校課堂上被廣泛地應用。就目前各院校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情況而言,需要作出的改進很多。積極尋找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并努力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案,為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做出更大地貢獻是廣大漢語言教學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當然,漢語言文學教學所處的困境,與一些院校對其不夠重視是分不開的,從而導致該門學科的教學效果不佳。因此,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找出漢語言文學教學問題之所在,為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一步創(chuàng)造書香社會大環(huán)境,我們應該從改善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手段入手,讓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在新世紀更加燦爛輝煌。
漢語言文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它所體現(xiàn)的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為世人千古傳誦。傳承并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是漢語言文學教學的主要任務。通過漢語言的學習,人們可以加深對過去事物的進一步認識,并對當下發(fā)生的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及社會現(xiàn)象加以分析,并希望通過知識和經(jīng)驗的積累對未來進行預測。漢語言文學教學是社會發(fā)展歷史進程中最為普遍的教學模式,通過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為人的一生生活和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可以說漢語言文學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這就是漢語言文學的最主要特點。漢語言文學教學在創(chuàng)造經(jīng)濟效益方面不如其他學科那樣顯而易見,具有很大的隱蔽性,而其長遠地社會效益是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特別是在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方面,一直并將繼續(xù)扮演重要角色。與諸多高等院校相比較,,高職院校在辦學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實際困難,這樣其教學的實用性就顯得十分重要。隨著全國高校的擴招及社會化分工的進一步細化,社會就業(yè)的競爭壓力更加激烈,為了增強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對知識的全面掌握和熟練精通方面必須得到加強。加強學生的知識層次和結構,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是當前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過程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一)、師資隊伍專業(yè)水平不夠
漢語言文學本來是冷門,再加上其教學方式落后,致使人們對漢語言文學的關注度和研究度大大降低,而能夠真正全身心地熱愛漢語言文學教學工作的教師隊伍一直在減少,加之收社會不良習氣的影響,漢語言文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斷下降。同時,學校為教漢語言文學的老師安排了很多其他政務,這實際上將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工作置于可有可無的尷尬境地。漢語言文學教學一線教師身兼數(shù)職,加之學校的行政工作繁雜,從而導致他們精疲力竭,投身于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中的時間和精力十分有限,導致學校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滯后。
(二)、考試形式陳舊單一
要點背誦式考核方式是當前漢語言文學的考試方式。很明顯,這種考試方式一直要求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概要的掌握度,學生對所學知識不能融會貫通,學生對所學知識只是一味地追求死記硬背,考察的知識要點也僅僅局限于學生的暫時性記憶能力,從而缺乏對知識的長久性、實用性的運用能力。這在提高學生漢語言文學的學習能力、學習質量及對日后的生活和工作的幫助甚小。這種考試方式是我國當前高等教育的必然產物和必然結果,也是我國教育理念上一直存在的應試教育的一種簡單而機械地延續(xù)。
(三)、學校的領導層和相關職能部門對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重視度不夠
很多學校的領導層對漢語言文學的教育工作一直持有可有可無的態(tài)度,更談不上對漢語言文學教育教學工作的考核考察標準的制定。最重要的是很多學校對于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教師的培養(yǎng)工作也顯得相當?shù)匦傅?,漢語言文學教學的一線教師被安排做行政事務工作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導致很多一線教學教師不可能將主要精力投身到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工作中去,從而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質量下降也就不足為怪了。
(一)、改善教學環(huán)境
要改善漢語言文學的教學環(huán)境,努力創(chuàng)造出一種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得學生們漸漸對該課程的學習產生一定地興趣,努力是學生變成學習上的主體。這種訓練既可以增進師生感情,可以促進課堂教學環(huán)境的改善。
(二)、改變學生們的傳統(tǒng)思維定式
從認識世界,學習文學史學知識開始,讓學生們體會到漢語言文學的無窮魅力,領悟到漢語言文學的神奇作用,讓學生們了解到漢語言文學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工具,更可以展示其個人素質與人格魅力。
(三)、提升教師自身教學素質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單純的教書模式已經(jīng)無法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了。教師要勇于探索,大膽實踐,在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加強知識的更新,將自己的學習所得傳授給學生們。作為教師本身要加強自身業(yè)務素質的提高,緊跟時代發(fā)展的腳步,努力做大學生的知己和朋友,揣摩當代大學生的心理,讓自己的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在教書的同時,達到育人的目的。
[1]吳桐洲.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漢語言文學教學觀念的轉變[J].中國校外教育,2014(3):44-45.
[2]鄭君.新形勢下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5):256-257.
[3]陳家琳.淺淡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應用性的問題及思考[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4(6):80-90.
趙晶(1972-),女,本科,一級教師,主要從事漢語言文學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