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武(石家莊市河北梆子劇團 050000)
《白羅衫》是一出做工繁重的老生戲,過去是石家莊絲弦劇團老藝術家王永春先生常演的一出戲,他演的姚達樸實無華,淋漓盡致,身入人心。后來我的恩師河北梆子表演藝術家雷保春先生經過移植,從劇本到人物都更加得清晰、鮮明,又不失情節(jié)和創(chuàng)作的理念,成為劇團和自己的代表作,深受觀眾的喜愛,并以《白羅衫》里《夜審姚達》《范進中舉》《斬唐丹》三折戲,1988年進京一舉摘得中國戲劇梅花獎。同時恩師也把此戲傳授給我,恩師退休后就一直由我來主演。除了繼承,再加上我?guī)啄甑奈枧_實踐,對這個戲和姚達這個人物也就有了新的感悟。下面我就簡單的談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白羅衫》全戲共七場戲,前一,二場其實就是本戲的引子,簡單說明了蘇云趕考夫人跟隨,走時,老母親繡了兩塊白羅衫讓夫婦攜帶,但由于不慎,一塊破損就留在家中,然而這塊羅衫,成為了故事發(fā)展到最后一個關鍵的東西。三場說的是蘇云夫婦趕考行至錢塘江上遇到水賊徐能,徐能見色起意,把蘇云推入江心搶走蘇家娘子,這時,正義凜然的姚達出現了,這是他的第一次出場,通常演員第一次出場是很關鍵的,給觀眾第一印象,既要從劇情人物情緒出發(fā),而且還不能失去角的分量,那怕只是個農仆家人。所以是一個很難把握的,此時我是這樣處理的,當徐能拉著夫人下場后,樂隊大鑼調門提高,制造出緊張急切的氣氛引姚達上場,此時姚達內心充滿著憤恨,跑場要急促平穩(wěn),盡管姚達已上年紀,但由于長年打魚勞動,使得身體很健壯,加上情緒所以腳步不能遲緩,手持船槳轉到上場門口,手指徐能去的地方痛恨的罵道:“徐能啊徐能,你又在錢塘害命..我若見死不救良心何在,天理難容..也罷.我不免調轉船頭緊緊跟上,闔出我這老命不要也要搭救與她”幾句念白,道出了姚達的善惡明辨,嫉惡如仇,深明大義的高尚品格。接下來,蘇夫人逃走(姚達所放)被徐能知道,就命姚達前去追回,蘇夫人逃到蘆葦江邊正好分娩,面對這些,姚達定計救了夫人,但孩子卻讓徐能搶走,夫人萬般心痛欲追趕,后經姚達安慰解勸,并達成,等孩子長大后以合衫為憑證母子團圓再報仇雪恨。
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轉眼十八年過去,徐能搶回來的兒子取名徐繼祖長大成人,進京趕考命姚達跟隨。行至涿州正好遇到失散多年的祖母,姚達得知真相,卻不敢告訴徐繼祖怕影響趕考之事,于是匆忙離開,臨走時對老媽媽說:老媽媽切記,我們后會有期,你要保重了,我要告辭了。這句話其實是一個暗示,到最后真的變成了現實。
故事發(fā)展到最后《夜審姚達》把整出戲推到了高潮。這場戲經過恩師的再創(chuàng)作,在里面為了輔助人物的表現,加了更多的身段和技巧,把這場戲演的暢快淋漓,看者大呼過癮。盡管只有五十分鐘,一共才有幾句唱。大部分時間是通過表演和念白來表現人物內心感情的,難度較大。不僅需要具備老生行當的基本功,更要有能夠通過表演體現人物的內在素質。
接劇情:當年蘇夫人逃走后被道姑收留在庵院,得知徐繼祖中狀元,就帶著狀紙去狀告徐能殺人害命,公堂上正好恰遇徐能來到,徐能大驚讓徐繼祖產生懷疑。夜已三更徐繼祖在書房仔細看了蘇夫人狀紙,感到破綻百出,越感蹊蹺。徐能這邊因為心虛也未能安睡,就來書房想鼓動繼祖殺掉蘇夫人。這里安排了一個細節(jié),徐繼祖試探徐能假意說(處道姑一死)徐能大喜由繼祖攙扶歇息。然而這一切,都被時刻注意他們的姚達聽得信以為真,決定去之書房偷走蘇夫人狀紙到別處去告。夜深人靜,姚達小心翼翼,邊觀察四周邊腳步試探的向前挪動,當碰到書房門檻時機警意識下,然后突然右手纏水袖,左腿一個跨腿180度轉身進門,身體沖外看沒人,抖下水袖轉身進屋,卻又突然停住,因為房門沒有關,再次轉過身來雙手各扶一個門框,右腳邁出同時眼睛左右再看沒人,馬上收回腿關上門插上門栓進屋。這些動作雖然不多,但要連貫,干凈利落,表現出此時姚達警惕緊張的情緒。
當找到狀紙后正要打算出門時,遠處傳來徐繼祖讓他打茶的聲音,這讓姚達始料未及,想著趕緊把狀紙藏起來,于是開始找藏匿的地方,因處在不知所措的緊張心情,我運用了兩個正反小圓場,然后將狀紙交右手同時甩髯、抖髯、起跨步、倒步等動作,這樣就展示了人物的內心活動。姚達一個踉蹌坐在椅子上,左手正好扶在印盒上面,他靈機一動又將狀紙藏在印盒下面。這時老爺又喊:“奶公,開門來!”姚達邊應聲邊取燈?;艁y中忘記了開門,一頭撞在門上,卻顧不得疼痛,趕緊將門打開,一出門正好碰上老爺繼祖,他趕忙躲開老爺的視線進行掩飾。徐繼祖命姚達下面打茶,借此姚達匆忙而下。通過這些細小的動作,使人物形象、生動、真切。但表演層次要分明,處理要細致,表現出人物慌而不亂、急而有節(jié)的神態(tài),既準確又符合情理。這一切讓徐繼祖看出了破綻,知道里面定有文章,于是想要再次喚上姚達問個明白……
此時的姚達早已驚慌失措心潮澎湃,他害怕說出徐能就是徐繼祖的殺父仇人,不知道結果會是怎樣,繼祖相信還好,可以報仇雪恨。如果不信必然問自己一個誣告太爺之罪,自己處死,水賊逍遙法外,母子永世不得團聚。帶著這種忐忑,心不在焉,將一個空盤端給老爺,繼祖見狀頓感疑惑,命他再去打茶,此時姚達心情更加緊張,在極端矛盾之中,當他緩緩將茶端上,抬腿剛要進門時,繼祖一聲高喊:“姚達!”姚達隨之一驚,盤中茶碗倒下,轉動起來,走到臺口,手中耍碗,腳下起云步到桌前。繼祖一看碗倒茶灑,生氣地說了聲“不用了!”姚達欲走,繼祖又道:“回來!”這時隨著姚達說:“回來就回來”的同時,盤中碗又倒轉起來,然后起蹉步到桌前。在這種特定的環(huán)境中,“耍碗”是為了更好地表達人物當時心理而調動的藝術手段。“耍碗”這一技巧,難度較大,尤其是手中耍碗,腳下走步法,髯口還要隨同擺動,頭、手、足三者要協(xié)調統(tǒng)一,運用自如,否則就會使動作與人物的感情脫節(jié),形成單純的賣弄技巧。當姚達聽到徐繼祖說“漫說太爺,就是皇親國戚我也要秉公而斷!”時,姚達感慨萬分,明確了老爺的真實心理,于是將埋藏心底18年的真情逐一道出。在這里有一段長達七八分鐘的念白,弄不好就會使觀眾厭煩,我在這段念白中,一是抓住人物的情緒變化,二是掌握好念白的節(jié)奏,三是調動“氣口”上的運用。這段念白一開始我采用了敘述的語氣,當念到“前有大江攔路,后有賊人追趕,欲逃不成又不甘心一死……”時,頓挫有力,感情激奮,字字鏗鏘。當念到最后“……老爺你身居重任,執(zhí)掌生殺大權,報仇在你,不報仇也在你”時就成了噴口,感情激昂,一氣呵成,把積聚在姚達心中多年的憤怒傾瀉出來。在這段念白中,我既運用了馬派的韻味,又運用了麒派蒼勁有力的念法,使這段念白感情更加豐富,達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同時也獲得了觀眾們的贊許和掌聲。
以上就是我對《白羅衫》中姚達這個人物的理解和體驗,淺薄之見望大家給予指正或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