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現(xiàn)
摘 要:伴隨著教育的發(fā)展,以及教師需求的提高,學校組織教師進行訪學培訓,這樣的活動在教師培訓方面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課程改革的關鍵在教學改革,教學改革的關鍵是課堂,而要改變目前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的關鍵則是改變教師。教師通過這種訪學教育,開闊了視野和思路,肯定了教師職后取長補短的概念。通過這次重慶訪學培訓,讓我認識了現(xiàn)代教育的理念,找到了差距,重新給自己定了位,讓我在教育戰(zhàn)線上有了新的夢想和追求,感受頗多。
關鍵詞:訪學;培訓
2014年12月1日至7日,我有幸參加了“昭通市學校內涵發(fā)展項目”2014年秋季重慶訪學培訓。首先我應該感謝上海方略為我們提供這么好的學習機會,以及幫助我提升素養(yǎng)、更新知識的老師和專家們。同時也感謝我的領導給我這個鳳毛麟角的名額,這次培訓對我來說是一次拓展視野和提升自我素質的機會。一個星期的時間里,我們走訪了北碚區(qū)澄江小學、教師進修學院附小、沙坪壩區(qū)新橋小學、沙坪壩區(qū)西永第一小學校和重慶大學城第三小學校等重慶重點小學名校,感受了他們各具特色的校園文化,身臨其境地觀摩名師講授;其間聆聽了李大圣、龔雄飛、李協(xié)良等重慶教育專家智慧型的發(fā)言。欣賞了兩節(jié)精彩的大課間活動,真切地感受到走在課改最前沿的重慶的教育特色,這次活動受益匪淺,最大的體會有以下幾點:
1 教育教學理念新穎,開拓了教育視野。
1、管理者的文化視野與教育哲學(李大圣專家)
一切從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出發(fā),讓我們思考什么樣的人生才適合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學校究竟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孩子,對于教學我們的許多老師因為匆匆趕路,而忘了為何出發(fā);讓我們真正理解文化土壤是教育的力量之源。
文化的力量:
容錯力——安全感
親和力——歸屬感
凝聚力?——認同感
生命力——幸福感
創(chuàng)造力——成就感
李教授也讓我們認識到制度只能管出及格,管不出卓越,管得了教師的行為,管不了教師的“心”,因此允許老師和學生有自由。她希望校長們能用社會學家的眼光看學校,用企業(yè)家的眼光辦教育。她還提出了教育的任務:發(fā)現(xiàn)興趣,發(fā)展特長。
2、領雁工程的理念,任務推進策略與評估
李協(xié)良專家對新一輪領雁工程任務所進行的適當調整作了介紹:“3”(必選)+“1”(自選),“3”:課堂教學改革、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生養(yǎng)成教育。“1”學校領導力建設,校本課程建設學校特色建設。讓各學校的校長要重視學校領導力建設,要做好學校領導力建設,學校領導應具備:前瞻性、民主性、釷對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學校領導還應協(xié)調推進能力:職責明確,措施得當,績效考評,有序推進。而且還要反思改進能力:及時進行診斷評估,注重實效回饋,調整優(yōu)化,提升總結。
3、學本課堂:新課程卓越教學的模式創(chuàng)建與難點突破——新課程“學本式”教學變革“解密”(龔雄飛專家)
以學為中心,以活動中心,以學習為中心;把課堂還給學生相當于把土地還給農民,能激活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龔雄飛教授還特意強調了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及其相應的建設要求。特別提到小組合作的目的:一是學生的“盲點”,合作補充把“盲點”做亮;二是學生的“誤點”,合作糾錯把“誤點”做對;三是學生的“弱點”,合作總結把“弱點”做強。龔雄飛教授還讓我們知道了什么是“展學”,以及“展學”過程中的相應要求;“展學”的完整表達叫做“展評式的學習”,就是以“展示+評價+學習”。 “展示+評價+學習”能引起學生的“思維碰撞”和“經(jīng)驗交流”。
“展學”學生目標訓練:
1.語言:比較流暢地使用學科語言最好能引發(fā)同學互動交流。聲音洪亮、觀點合理、過程清晰、能使用學科語言且結論正確。
2.眼神:能與臺下學生有眼神交流,敢于直視同學與老師。
3.姿態(tài):抬頭挺胸,不扭捏,手勢配合,
2 參觀學校校園文化特色突出,領略了名校風采提升了自我發(fā)展
一個星期的參觀訪學,除了專家教授的精彩講授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也讓我們這些貧困落后地區(qū)的教師們領略了名校的校園文化特色,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們比我們優(yōu)越的地方,看到了這些前沿城市的學校的一些建設歷程,真正感受了特色學校的建設過程,他們的頂層設計理念的提練是學校特色得以實施的關鍵。
由重視教到重視學,由重視講輸?shù)街匾暬樱煞奖阕约旱椒奖銓W生,由展現(xiàn)自己到讓精彩于學生。他們的學生是開心的、快樂的,在那里他們有充足的教師資源,能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特長,能讓課間活動有聲有色,豐富多彩。這些都是我們這些農村學校教師和學生羨慕的地方。但我深信,只要我們這里的教師攜手并肩,共同努力,敢于實踐,有了時間的沉淀,我們也能讓精彩于學生,也能讓我們學生的課間活動豐富多彩,也能讓他們的童年生活和學習五彩繽紛。
3 校本教研有聲有色,打造了教師團隊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的素質和水平?jīng)Q定著教學的效果和質量。扎實開展校本教研,打造學習研究型教師團隊是這些學校的共同做法。這些學校充分利用重慶豐富的教育資源,通過各種途徑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教育的生命在于教師的成長,學校必須為發(fā)展教師加大投資,推進教師學習,關心教師成長,激勵教師成就感,使全體教師積極主動為培養(yǎng)學生而全身心地發(fā)展自己。教師成長的主陣地在課堂,學校努力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成長搭設實踐攀登的“腳手架”,在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道路上為他們創(chuàng)設展示成長的平臺。開設教育論壇。學校不定期地組織并邀請那些走在課改前頭的學科教師登臺交流,分享經(jīng)驗。這一活動不僅鼓勵教師發(fā)表自己成熟的或還不很成熟的見解,同時也給其他學科的老師提供了一種觸類旁通、遷移、借鑒的機會。而對于走上教育論壇的老師而言,準備發(fā)言的過程就是對自己的教學研究進行梳理、提煉、反思的過程。這樣,講者與聽者“互動”,你進我跟,彼此促進,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更多的人由聽者變?yōu)橹v者,從而共同提高。
時光荏苒,回顧培訓中的點點滴滴,反思自我感到收獲多多,我既有理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淀,也有教學技藝的新思考,在短暫的學習中獲得了一筆精神財富。重慶教師的的敬業(yè)性、專業(yè)性、時代性、前瞻性都是一流的給我感促很大,作為一名課改的實施者,我會抓住每一天,每一節(jié)課,關注課改,學習、思考、研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改中,從各方面挑戰(zhàn)自己、改變自己、完善自己、成為課改實施的引領者,與全體教師共同致力于課改的研究與探索中,共同尋求適應現(xiàn)代教學改革的心路,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xiàn)代教學改革之需要,切實發(fā)揮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在課改中獲得能力的提高。今后的工作中,我會建議我們的領導根據(jù)孩子要什么?教師有什么?和教師是否愿意?這三者相結合的前提下,切實推進我校學校發(fā)展特色,力爭把我校打造成鄉(xiāng)鎮(zhèn)特色學校示范窗口。立意文化,立足校園,力行課改,力思發(fā)展,把理念內化成精神,外化成行為,物化成環(huán)境,強化成制度,固化成習慣,動化成創(chuàng)新——這是我們學校要做的,對于教育,我想說:沒有終點,只有起點,我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