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鋼
【摘要】小學是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而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部分。小學階段總體上處于發(fā)展英語閱讀能力的初級階段。小學三、四年級就可以看作是發(fā)展英語閱讀能力的準備階段,多涉及詞和句的認讀。新課程標準課程目標中的一級目標指出,學生應具備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簡單的小故事的能力,隨著閱讀能力的提高,小學高年級同學英語學習的重點也從單詞、句子轉化到語篇。筆者從學生、教材和教師的現狀為出發(fā)點,讓英語閱讀課“動”起來,以如何提高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為根本宗旨,進而提出閱讀教學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閱讀教學 策略 有效性
PEP小學英語教材每個單元分A、B、C三個部分。三、四年級B部分最后閱讀部分是句型或語段的閱讀,而五、六年級更多的是語篇的閱讀。一個語篇涉及一定量的生詞、句型以及文化背景知識,內容較多,篇幅較長,很多教師覺得難教。有些教師在閱讀課上有一套自己的模式,劃劃新單詞,翻譯語篇,講講語法知識,然后跟著錄音一遍一遍的朗讀,使閱讀課成了枯燥的講解課,課堂教學形式單一,完全沒有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興趣點,學生出現了上閱讀課,無聊苦悶,情緒倦怠思想開小差的情況。
如何讓英語閱讀課“動”起來,打破枯燥無味的閱讀課模式,以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不僅了解語篇的知識內容,并且能通過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這是筆者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一、整合教材,靈活多變
教材只是我們教學中的輔助工具,教師僅僅教教材是遠遠不夠的,高年級段的閱讀教學多以語篇形式呈現,而這些語篇往往內容比較多,而且配套圖片比較少,這樣會讓學生一看到大篇幅的語篇就失去了興趣,這時我們要幫助學生從多個方面去收集資料,整合資料,可以把利用前面Lets learn,Lets talk等等中的圖片加以整合,創(chuàng)編教材,使語篇和圖片結合;也可以把長長的語篇中的重要詞組,句型,段落做成繪本,利用繪本材料很好的解決語篇的重點,難點知識,使學生輕松掌握語篇知識;我們作為老師應該想方設法的為學生提供感興趣的語篇材料。
二、巧妙導入,知識滲透
小學高段的語篇雖讓學生會感覺篇幅比較長,但這些語篇設計的話題和語言都比較符合該階段的學生,教材一般都是圍繞一個話題展開,配上精美的圖片,通過前期教師對教材的整合,以靈活多樣的小短文,小故事形式呈現。從學生已有的英語知識出發(fā),通過問答,看圖說話多種形式趣味導入。教師也可通過圍繞語篇的主題及難點詞句展開,既可以激活學生原有的語言知識及背景知識的存儲,又可以幫助學生解決語言理解上的困難。
學生學習語篇,不只是對語篇內容的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對閱讀方法的學習。所以作為教師不僅要在導入部分去吸引學生,在閱讀語篇時,對學生要有方法上的指導。比如,在學生閱讀語篇前,教師布置適當的任務,則可以促使學生更為積極地閱讀;又如,在閱讀時指導學生要從簡到精對語篇多次閱讀,體會內容意思。
三、層層深入,情感挖掘
古人也曾經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边@就強調了教給掌握知識的方法比掌握知識本身對人的發(fā)展更為重要。筆者在語篇教學中努力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能力,探索閱讀的技巧,尋找符合學生的閱讀策略。閱讀語篇前,通過布置任務,讓學生有目的地泛讀,對語篇大意有所了解,做到有備而學;閱讀中,教師針對所讀語篇的重要的詞、句和圖片引導學生精讀,通過精讀獲取語篇的具體信息,從而更深入地理解語篇意義。筆者針對不同的語篇設計不同的練習,如情景表演,看圖講故事等。在學生充分理解語篇的基礎上,通過表演,講故事等展示活動,使學生自己體會語篇的情感目標,更深的了解語篇的內涵。
四、掌握方法,學以致用
針對高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筆者在閱讀指導上采取讓學生主動參與的閱讀策略。這種策略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主動參與。在閱讀之前,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泛讀,初步了解語篇大意;閱讀中,細化詞、句并結合圖片,指導學生精讀;閱讀后,體會語篇豐富的情感和內涵;如《PEP小學英語》教材五下”season”語篇教學中,先引導學生泛讀內容,然后根據自己生活的經驗,以各個季節(jié)作為話題,讓學生結合自己掌握的閱讀方法,自主的對語篇內容進行閱讀,拓展,并且展示。用Spring is green…spring is warm…,I can wear…,I can …教師通過這樣的簡單的提示,使學生能說,說好的同時還新舊知識巧妙地結合,使學習成為不斷滾雪球的過程,使詞、句,段形成語篇的過程。
要實現小學英語閱讀課教學的有效性,在進行英語閱讀教學時必須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充分利用課文提供的語篇材料,拓展課外資源,挖掘語篇中的內涵,引導學生合理有效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閱讀技能,通過閱讀前準備,閱讀中理解,閱讀后領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作為教師要善于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內容,靈活設計活動,真正讓小學高段閱讀課“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