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紅 孟國英
【摘 要】目的:探討五苓散聯(lián)合腹水濃縮腹腔回輸治療肝硬化腹水的療效。方法:將12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組給予五苓散加減聯(lián)合腹水濃縮回輸治療,對照組單純應用腹水濃縮回輸,比較兩組療效。結(jié)果:經(jīng)治療后聯(lián)合組腹水消退情況及肝功能恢復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五苓散聯(lián)合腹水濃縮回輸治療肝硬化腹水療效顯著。
【關鍵詞】肝硬化腹水;五苓散;腹水濃縮會輸
腹水是肝硬化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也是導致肝硬化患者入院的常見原因[1]。肝硬化腹水患者的1年和5年病死率分別約為15%和44%。自體腹水濃縮回輸是近年來治療肝硬化腹水的一種重要手段,中醫(yī)藥在肝硬化腹水治療中療效顯著。因此,本研究擬觀察五苓散加減聯(lián)合腹水濃縮回輸治療肝硬化腹水的臨床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間12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根據(jù)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實驗室及超聲檢查結(jié)果,均符合肝硬化標準[2],無合并肝性腦病、上消化道出血。隨機分為兩組,聯(lián)合組70例,對照組50例,兩組病例在年齡、性別上、病因、腹水性質(zhì)、發(fā)病次數(shù)及腹水量等方面比較,均無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入院后均給予保肝、降低門脈壓、改善微循環(huán)、利尿及補充白蛋白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應用自體腹水濃縮回輸,聯(lián)合組在應用自體腹水濃縮回輸?shù)幕A上聯(lián)合五苓散加減,藥用茯苓、澤瀉、豬苓各30g,黃芪、車前子、白術、鱉甲、赤芍、大腹皮、桂枝、牽牛子各15g。脅肋脹痛者加郁金、香附各10g;黃疸者加茵陳10g;津傷口渴者加知母、天花粉各15g。水煎服,1劑/日,分早晚服,2周后統(tǒng)計療效。
1.3 觀察指標 觀察治療前后肝功能檢查結(jié)果,食欲、腹水、腹圍、移動性濁音等癥狀體征及超聲檢查變化情況。
1.4 療效標準 顯效:腹水完全消退,主要癥狀基本消失,食欲及一般狀況好,平臍腹圍減少7cm以上,移動性濁音消失,B超無液性暗區(qū),脾臟縮小。好轉(zhuǎn):腹水大部分消退,主要癥狀減輕,飲食及一般狀況改善,平臍腹圍減少3cm以上,移動性濁音可疑,B超示少量腹水,脾臟略縮小或不變;無效:腹水不減或增加,癥狀加重,病情惡化。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經(jīng)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處理,以(χ-±s)表示計量資料,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肝硬化腹水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聯(lián)合組總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肝硬化腹水屬中醫(yī)“臌脹”范疇,中醫(yī)理論認為,臌脹病機特點為本虛標實,本虛指肝脾腎三臟功能俱損,標實指氣滯、血瘀、水停;故治療當以攻補兼施為原則。肝氣郁滯,氣滯血瘀,使肝臟疏泄功能失常,影響水濕運化,形成腹水;若氣滯血瘀,結(jié)于脅下,則形成徵瘕痞塊;肝郁乘脾,脾失健運,不能分清泌濁,則體內(nèi)水液停留,形成腹水。腎主氣化,司開合。腎功能失常,水液停留體內(nèi),亦能形成腹水。臨床觀察表明,肝硬化腹水在其復雜的病變中,中焦脾土的衰敗乃關鍵所在,其氣滯、血瘀、水停無不與脾氣盛衰息息相關。
《金匱要略》指出“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五苓散加減治療腹水,重在益氣健脾利水,方中重用黃芪、白術補氣健脾,益氣固本。藥理研究表明,黃芪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白術對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損傷有防護作用,可使ALT明顯降低,防止肝細胞壞死[3]。配澤瀉、茯苓、車前子、白茅根利水消腫;加大腹皮寬中理氣;白芍養(yǎng)肝柔肝;車前草平肝利水;桂枝辛溫通陽,助膀胱、三焦氣化,與白術、茯苓配伍增強利水之功;牽牛子蕩滌瀉下,使腹水從二便分消。久病入絡,久病則瘀。肝硬化遷延日久,淤血水濕停滯,故方中配以鱉甲活血軟堅散結(jié)?!侗静菥V目》認為,“鱉甲善能攻堅,又不損氣,陰陽上下有痞滯不除者,皆宜用之”。藥理研究顯示,鱉甲能抑制結(jié)締組織生成、提高血漿白蛋白,可縮小脾臟。
本方法通過對比研究顯示,五苓散聯(lián)合腹水濃縮腹腔回輸治療肝硬化腹水療效明顯優(yōu)于單純應用腹水濃縮腹腔回輸,并能提高患者血漿白蛋白,減輕肝細胞損失。
參考文獻
[1]王宇明.2012《美國肝病研究學會成人肝硬化腹水指南》更新版解讀與探討[J].胃腸病學,2014,19(10):577-582.
[2]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炎色診斷標準[J].中西醫(yī)結(jié)合肝病雜志,2001,11(1):56-60.
[3]高學敏.中藥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747-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