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麗(河北省三河市第七中學065200)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和課程整合初探
張紅麗(河北省三河市第七中學065200)
初中信息技術與課堂進行有效整合,不僅僅是體現信息技術的輔助性,而是要突出信息技術對學生在學習知識和提高興趣的促進作用。在信息技術和學科整合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對知識展示的直觀性來調動學生的自主探究性,使他們形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使課堂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同時,信息技術中豐富的知識含量也能使學生在學習中興趣更高。教師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教學來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進行引導,使他們在積極主動的學習環(huán)境中對知識進行探索和實踐,提高學習能動性,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
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來進行教學設計,可從微觀、中觀、宏觀三個層面來進行分析。微觀設計是指一節(jié)學科課程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信息技術作為傳播和展示學科知識的媒介進入到課堂中。微觀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從課前的準備工作入手,包括教學內容的有效選擇,教學方法的運用,以及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和要學習的知識進行整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思考如何對信息技術操作,如何讓學生對設計的知識感興趣都是在進行設計時要考慮的問題。課堂結束之后,教師還要對信息技術和學科整合教學效果進行評價。中觀設計是指教材中每一個單元之間的教學設計,通過對單元整個模塊的設計來對教學資源運用達到最大化。宏觀設計是某一學科和信息技術進行整合,把教材中的知識進行整理,按照學生思維的形成規(guī)律進行重組。目前,在學科和信息技術進行整合時,教師運用的主要是微觀設計,使每一堂課在信息技術參與的過程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和學科整合要實現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理解和探究的創(chuàng)新精神、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對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通過有效整合,課堂教學知識容量增加,使學生能在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學到更多的知識,使他們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不斷提高。具體地講,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有以下主要目標。
(一)有利于實現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
信息技術包含豐富的信息,把信息技術和課程進行整合,能使課堂教學內容更豐富,為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提供了更多可用的資源,使教學方式多樣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和探索欲望,能有效完成教學任務。
(二)可以有效地幫助教師教學
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能更容易調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參與熱情,使教學質量更高。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用更多的精力來對教材內容進行研究,不斷提高專業(yè)能力,促使信息技術和課程的有效整合。
(三)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使知識能通過直觀、生動的圖片和影像展示到學生面前,提高了學生在理解知識時的效率。運用信息技術結合課程進行課堂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使他們快速地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思維。
(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
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理想的教學和學習環(huán)境的支持。信息技術整合于教學過程之中可以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營造理想的環(huán)境。信息技術可以作為學生的創(chuàng)造工具。第一,現代教育技術的最新理論基礎有力支持著創(chuàng)造性能力的培養(yǎng)。第二,基于計算機的課件開發(fā)平臺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直覺思維。第三,優(yōu)秀的多媒體課件可以對形象思維的培養(yǎng)提供有力支持。第四,基于計算機網絡的“協作式學習”和“發(fā)現式學習”,可以對辯證思維和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作為整合多學科的工具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可以促進多學科的相互滲透,可以作為整合多學科的工具。學生在制作關多媒體作品時,可以將多門學科聚攏在一起,學生可以學習多學科的交叉性知識。信息技術可以使學生不區(qū)分學科的界限,為了完成某一主題或課題,以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為基軸,經過體驗和活動,進行問題解決的學習活動。因此,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既是技術和工具,又是使學生綜合運用其他學科知識的橋梁。
(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進行信息技術和課程進行整合時,教師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fā),設計出學生感興趣的課堂教學內容,從直觀的角度來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激發(fā)他們對知識的探索能力。在學習過程中,豐富的教學資源能讓學生自由思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發(fā)現的過程中獲得發(fā)展。教師要深入研究各個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進行,提高教學效率。
(二)根據學科特點進行整合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時,需要根據學科知識的特點來進行設計。例如,在教學英語時,通過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運用英語的情境,讓學生跟隨其中的情節(jié)變化,來學習和領會其中的英語含義,獲得英語語感。在教學語文時,教師可以把課文中的文字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設計成優(yōu)美的圖片,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體會其中的意境美。在每個學科教學中,教師都要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信息技術和課程進行有效整合。發(fā)揮教師的專業(yè)特長,使教學內容更豐富,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三)根據教學對象選擇整合方式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對象,教師要通過信息技術教學和學科整合,構建以發(fā)揮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為標準的課堂教學新模式。這樣能讓學生在信息技術教學輔助工具下對知識進行有效理解,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成為學習過程中的發(fā)現者、思想者和創(chuàng)新者。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探索知識,并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形成創(chuàng)新性的思維。
總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和課堂的有效整合,能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教學研究,提高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同時對專業(yè)知識進行深入研究。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科教學時,直觀、豐富、形象的知識能讓學生提高對知識的探究欲望,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減低知識理解的難度,激發(fā)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有效提高。
(責編 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