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寶
摘 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實踐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和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可以縮小學生團隊意識與實踐的差距,促進學校良好的班風、校風的形成,使學校各種各樣的活動開展得精彩紛呈。
關鍵詞:團隊精神;德育;校風;班風
現(xiàn)代教育觀視德育為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生不斷自我構建的過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通過教師的有效指導,結合學生的實際,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有效地將學科教學與班級管理融合起來,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無私奉獻的群體精神在學生團隊內部逐步形成。
一、通過對初中生團隊意識現(xiàn)狀的客觀分析,提高師生對團隊意識在初中生培養(yǎng)中重要性的認識
在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下,學生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初中生團隊意識的現(xiàn)狀是初中生對團隊精神的認知與實踐有差距,對團隊精神重要性的認知尚可,但實踐較差,究其原因不難發(fā)現(xiàn),是由于學生團隊精神實踐較差、培養(yǎng)途徑單一、對團隊精神認知不夠深入造成的。要想縮小學生團隊精神的認知與實踐的差距,還得讓學生深入認識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培養(yǎng)團隊成員之間的親和力。一個具有團隊精神的團隊,能使每個團隊成員顯示高漲的士氣,有利于激發(fā)成員工作的主動性,由此而形成集體意識。有共同的價值觀、高漲的士氣、團結友愛,團隊成員才能自愿將自己的聰明才智貢獻給團隊,同時也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發(fā)展,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也會受益,最重要的是能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素質。
二、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
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良好情境,給學生品德以積極的陶冶是德育的一個重要方法。在培養(yǎng)學生團隊意識這一教學實踐中,可以通過聆聽音樂和小故事給學生美的感受,同時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學生從中獲得啟示,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如,在教學八年級思想品德上冊第八課中“團隊精神”這一知識點時,可選用《眾人劃槳開大船》的歌曲做背景音樂并精選一個小故事:荒草叢中,數(shù)百頭牛羚在悠閑地啃草,突然躥出兩頭獅子,牛羚群頓時一哄而散,各自逃命,落在后面的牛羚就成了獅子捕食的對象,一頭獅子抓住機會,避開牛羚鋒利的犄角,一口咬住了牛羚的喉嚨,另一只獅子則緊緊咬住牛羚的后腿,前后夾擊,密切配合,牛羚在耗盡體力之后,轟然倒地,成了獅子的美味。在學生聽完之后,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與啟發(fā)學生,提出幾個小問題:(1)從牛羚與獅子本能行為的鮮明對比中,我們獲得了什么啟示?(2)在競爭中合作需要什么精神?其核心是什么?(3)背景音樂中的哪些詞句可以體現(xiàn)這種精神?學生通過思考各抒己見,發(fā)揮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自覺地吸收情境中的有益影響,培養(yǎng)自身的團隊意識、良好品德和作風,促進學生健康
成長。
三、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
針對思想品德的學科教學特點,利用教材中現(xiàn)成的內容有目的地開展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和集體主義精神。如,在教學“網絡交往新空間”一課時,可以辯論賽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辯論賽前確定好辯題:網絡的利與弊。組建好辯論賽的正方團隊和反方團隊,正反方各由四人組成,各自形成主辯和二、三、四辯,由各方主辯先組織本團隊的自主活動,明確團隊奮斗目標,搜集相關信息,向團隊成員提出任務與各項要求。辯論中各團隊成員內部應形成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無私奉獻的精神,大家合作共享、樂于奉獻,使個人利益服從團隊利益。辯論后團隊成員一起總結本次活動的優(yōu)與劣,提出改進的建議。通過活動,學生感受到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集體,離不開團隊,團隊精神是我們取得成功的可靠保障。
四、通過學科教學與班級管理相融合,進一步縮小團隊意識與實踐的差距
傳統(tǒng)學科教學重紀律教育和約束性管理,很少真正從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出發(fā),挖掘初中生的心理需求,關注學生的互助合作。一旦所教班級管理混亂,很容易簡單地歸結于班主任的不負責任和能力不高。其實,在思想品德學科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深入認識團隊精神對班集體的建設作用,這一局面是有望得到改變的。只要教師不遺余力地、有效地組織這些活動,使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班級活動中,互助合作,對周圍的學生充滿愛心和責任心,有助于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同時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了自己的團隊精神,具備較強的合作意識和責任感,
適應了學習和生活的需要,成為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合格人才。
綜合上述,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團隊意識培養(yǎng)應以現(xiàn)代教學理論為指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來實施才是行之有效的。
參考文獻:
茍東明.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1(18).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