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彩玲
從“家園共育”的角度出發(fā),教育孩子應(yīng)該多一些憑借和抓手,不能“隔空對話”。“春江水暖鴨先知”,這樣的“先知者”應(yīng)該扮演多種角色:合作者、分享者、探究者。如此,教育才是柔軟的、溫潤的、靈活的,才能打造一片璀璨的幼兒教育時空。
一、一個愿意訴說家教經(jīng)驗的分享者
家長會上,教師應(yīng)鼓勵家長積極分享家教成功經(jīng)驗。比如,一個家長分享了如何讓孩子過生日的種種負(fù)面影響。他認(rèn)為,過生日不等于分享禮物,因為人手一份的禮物不僅鋪張浪費,還造成了孩子之間的相互攀比;過生日不等于“我最大”,來自于家人、親戚、同學(xué)和老師的祝福,以及分發(fā)禮物的特權(quán),容易讓孩子虛榮心膨脹,無形中形成“我過生日我最大”的不良心理;過生日不等于吃喝玩樂,盡可能滿足孩子吃好吃的、玩好玩的,其實是鋪張浪費等觀念的隱形入侵。
二、一個愿意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合作者
常常聽到孩子呼喊:“爸爸,你答應(yīng)我星期天要去公園的,怎么不算數(shù)???”所以,親子活動、趣味運動會、“我型我秀”作品展、“巧嘴品嘗會”都應(yīng)該有家長的影子,都應(yīng)該是親子間的共同喚醒、共同悲喜和共同成長。教師應(yīng)該引導(dǎo)家長在雙休日多帶孩子親近自然,參觀展覽館、博物館、美術(shù)館,參加戶外體育活動,教孩子“擁日抱月,呼吸宇宙”,窗里窗外是大自然,是美,是詩,包括云的起伏、竹的搖曳、蟲的呢喃,還有泉眼、小兔、小鳥……就讓孩子的心馳騁在那個愜意輕松的時段,暫時遠(yuǎn)離成人的世界。
三、一個善于“煽情”的探究者
比如上文提到的過生日,可以進行以下探究:(1)同月生日會。教師和家長協(xié)商將每個月過生日的小朋友名單列出來,以小集體的形式來歡度生日(一起外出野餐、一起露營、一起游玩),以此消除孩子們“我過生日我最大”的不良心理。(2)共同種植。在生日那天,師生、親子共同培植一些植物,供孩子們觀察、記錄、照顧,享受人與植物共同成長的那一段青蔥歲月。(3)放生行動。生日這一天,適量購買一些小魚、小烏龜?shù)刃游?,讓孩子親自幫助他們獲得自由和新生,以此在孩子們的心田播撒關(guān)愛生命、珍愛生命的種子。
當(dāng)然,成人這種新型角色的轉(zhuǎn)變,必須從兒童真實的需求出發(fā),必須保護孩子們的童心童趣童性。成人還可以是一個冷靜的“旁觀者”、一個大度的“忍耐者”、一個高效的“促進者”……當(dāng)成人洞開多重視域,以一種更為活潑和人文的角色“經(jīng)營”幼兒教育活動之時,幼兒是迷人的,成人是幸福的,這樣的角色轉(zhuǎn)換有點辛苦,但值得一試,一路逶迤而行,也許將走得更遠(yuǎn),收獲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