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姝悅
《義務(wù)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器樂演奏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chuàng)造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笨梢姡鳂方虒W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重要途徑,是音樂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是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藝術(shù)實踐。
我校目前推廣普及的課堂樂器——口風琴,保持了鍵盤樂器的特性,又吸取了吹管樂器的特點,琴身小巧、美觀,不易損壞,攜帶方便,適合多種場合。有獨立的吹管,便于清潔。音色優(yōu)美,音準好,有利于學習樂理和視唱,也有利于其他樂器的學習?;旧嫌靡恢皇謥韽椬啵唵我讓W,無需高難度的技巧,適合課堂教學的需求。筆者通過近十年的教學實踐,積累了口風琴教學的諸多思考。
一、重視起始課
1.吹奏一首歌曲
上好第一堂課非常重要,老師給學生演奏一首學生熟悉的歌曲,既能讓學生直觀感受口風琴的優(yōu)美音色,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使學生迫切希望能早點像老師那樣用口風琴吹奏出動聽的旋律。
2.規(guī)范課堂常規(guī)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在口風琴練習第一堂課,老師就要強調(diào)學習的常規(guī),這對于保證學生以后學習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小學生自控力差,好奇心強,常常會趁老師不注意,拿起口風琴吹一下,或在老師教的時候不注意聽,出其不意按響鍵盤,經(jīng)常干擾正常的課堂教學,自己練習時因沒有掌握要領(lǐng)而不知正確彈奏。因此,口風琴教學的課堂紀律成為老師們最感到頭疼的事情。所以,從第一堂課開始,老師就要教育學生琴要統(tǒng)一放在凳子的下方,沒聽到老師的指令不能隨便把琴拿出來,剛開始練習不插吹管,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聆聽老師講解的習慣。
3.學習正確的手型和科學的呼吸方法
在第一堂課,訓練學生用正確的手型和科學的呼吸方法來彈奏非常關(guān)鍵。學習口風琴的一個瓶頸問題是正確手型的掌握,手背塌、手指扁、手腕下壓,是常見的毛病,剛開始不正確,不糾正,以后就很難改,也影響其他鍵盤樂器的學習。許多學生剛開始用像吹氣球一樣的呼吸方法來吹奏,臉漲得通紅,又累又不能把口風琴優(yōu)美的音色表現(xiàn)出來。
二、優(yōu)化教學過程
1.語言、方法巧點撥
有一位老師在練習指法時把五個手指頭比喻成士兵,問學生,你希望自己的士兵站著走還是爬著走?學生會很自覺地把手指穩(wěn)穩(wěn)地站立在鍵盤上練習。我在教學中把手型比喻一座橋,五個手指像橋墩,手指扁下去,我會說小橋要塌了,學生就會把手指站穩(wěn)。三指、四指獨立性差,容易粘在一起,我就對學生說,這兩個橋墩靠得這么近,小船開不過來了,小魚也游不過來了,學生自然記住把這兩個手指分開。這比老師一遍一遍提醒學生手背立起來,手指站起來,三四指要分開更有效果。再如,練習穿指法用火車鉆山洞來形容,跨指法用小朋友跨水坑來理解。練習氣息,讓學生用聞花香、吹氣球、吹紙片來感受。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方法來講授知識點、演奏技巧,不僅降低了學習的心理壓力,也讓學生更樂于學習,從學習中感受到快樂。
2.互助形式來幫忙
老師一個人面對五十來個學生,常常會顧此失彼,而許多學生因為沒人指導,會喪失學習的興趣,或用錯誤的方法來彈奏,在學琴初期,競選出口風琴小老師,這些小老師具有一定的鍵盤基礎(chǔ),有較強的責任心,幫助老師記錄學具使用情況,督促本組學生的練習,既能減輕老師的負擔,又能使口風琴學習真正有成效。同時,競選也是激勵學生主動學琴的一大動力。
3.動聽樂曲當教材
音樂教育要結(jié)合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征進行教學,如,在曲目的選擇上要選學生喜歡、熟悉的歌曲或樂曲,而盡量避免枯燥、單調(diào)的練習曲。剛?cè)腴T可選擇《劃船歌》《鈴兒響叮當》《瑪麗有只小羊羔》等簡單易學的歌曲,能較熟練彈奏后,可彈奏課本上的一些歌曲,如《小紅帽》《金孔雀輕輕跳》《賣報歌》等。對高年級的學生,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選擇健康、貼近學生生活的流行歌曲,如《感恩的心》《菊花臺》《大長今》《吉祥三寶》等。
三、妙用評價機制
1.“積分制”和“考級制”
口風琴“積分制”是指用積分的方式直觀記錄每個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效果,如音樂課上帶口風琴的加一分,沒帶的減一分;曲目通過的加一分,沒通過的減一分。每個月小老師當堂匯報一次本組每個學生的得分,老師可以從反饋中很快了解每個學生的練習情況,表揚得分高的學生,對得分低的學生查找原因,對癥下藥。這既對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有一定的約束力,也是學期結(jié)束老師評價學生的一個重要依據(jù)。
口風琴學了一段時間,學生的新鮮感逐漸消失,學習也不用心。于是我就借鑒了校外樂器考級制,挑選出口風琴考級的曲目,循序漸進安排了考級的曲目,每一級有規(guī)定的曲目,對通過的學生發(fā)給“考級證書”。所謂“考級證書”就是一張小卡片,上面有老師的簽名和鼓勵的話語,并印有相應(yīng)級別的星星,別小看這一張小小的“考級證書”,在學生眼中,就是學習口風琴的一大動力。考級制的評價方式,學生對學習目標非常明確,同時不覺得考試是一種負擔,反而覺得非常有趣、刺激。
2.施以展示舞臺
除了在課堂集體學習外,把教學延伸到課外,在節(jié)日活動中給學生提供實踐的舞臺,給更多的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在每年六月份的校園藝術(shù)節(jié),有“小樂手”比賽,許多學生就獲得了“口風琴小樂手”的稱號。同時學校定期舉辦班級口風琴比賽,在校領(lǐng)導和班主任的重視支持下,校園內(nèi)口風琴的學習氛圍更加濃厚。上臺表演不再是少數(shù)音樂特長生的專利,更多的學生嘗到了音樂學習的快樂,許多學生學了口風琴在課堂上變得更加自信開朗。
“器樂教學的本質(zhì)是教兒童通過樂器來表演音樂,器樂教學實際上教的是音樂,而不是樂器。”口風琴進課堂不僅建立了學生的音樂概念,提高了學生的識譜視唱能力,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zhì)。愿口風琴為學生翱翔于音樂的天空,插上金色的翅膀,讓優(yōu)美的琴聲撥動每一個學生的心靈,真正成為快樂學習的好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