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帆
【摘要】 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謹的邏輯性和應用的廣泛性. 小學階段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相當一部分“學困生”,嚴重影響了數學教育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 數學教學;“學困生”
為此,結合自身經驗,下面就“學困生”轉化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學困生”的主要表現及形成的原因
1. 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積極性低
數學是一門具有科學性,嚴密性,抽象性的學科. 正是由于它的這些特性,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許多方面發(fā)生障礙. 學習產生了困難,對學數學不感興趣,感到枯燥乏味. 于是就不肯動腦積極思考,漫不經心. 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布置的練習漠不關心,若無其事.
2. 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差
“學困生”一般來說比較貪玩好動,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 這也是小學生的年齡、生理、心理特點所決定的. 如上課身在教室心在外,課堂上交頭接耳,左顧右盼,做一些小動作,根本沒有注意到老師在講些什么. 這樣,當天的學習內容沒有掌握,明天的學習任務又沒有完成,久而久之,問題越積越多,最終形成了知識斷層. 而數學是有前后聯系、系統(tǒng)的學習,不進則退.
3. 學習刻苦,效果較差
還有較少一部分學生,學習也很用功,也能注意聽講,但總是成績不好. 這部分學生各方面能力相對較差,別人一聽就懂的問題,他卻總是搞不明白. 久而久之,缺乏學習信心,造成落后.
4. 師生情感不夠融洽
學習差的學生往往不受老師們的歡迎,主要是受考試,競爭等因素的影響,認為這部分學生拖班級后腿,導致老師上課不讓他們發(fā)言,放任自流. 而無所事事的“學困生”往往在課堂上會弄出些小動作來. 這時,老師如果再加以訓斥,甚至施以拳腳,往往發(fā)生與“學困生”言語、動作等的沖突. 于是,學生就會產生逆反心理,認為老師看不起他,就算你的課上得再生動具體,他也不去聽.
為此,結合自身對于“學困生”的認識,下面就如何轉化“學困生”,大面積提高數學教育質量,談一點粗淺意見.
一、教師對“學困生”的尊重和接納,是使他們輕松愉快地學習的重要條件
一般來說,“學困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經受不住刺激,渴望老師對自己“以誠相待”,不歧視,不諷刺,不打擊,不揭短. “學困生”有一個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 因此,只有對“學困生”抱有誠摯的愛,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 熱愛學生,融洽的師生感情是轉化“學困生”的思想基礎和前提. 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愛生的情感投射到學生心里. 比如,在數學課堂上,老師提出問題時,隨之對“學困生”投去一個充滿信任的、親切的目光,一張和藹可親的笑臉等都會在他們心中掀起波濤. 老師心中有“學困生”,“學困生”心中才會有老師,師生感情上的一致性,會引起雙方信息的共振,此時學生的接受能力最強,教學效果最佳.
二、改進教法,加強對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學困生”認識前提差、思維能力差,因此根據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上要不拘一格,靈活多變. 講課時要注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盡量降低學習坡度,分散難點,給予模仿性練習的機會. 還要加強變式訓練,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情況及時得到反饋. 講授速度要適合、“學困生”的接受情況,必要時應該放慢鏡頭. 講課語言應盡量通俗易懂,生動活潑. 另外特別應加強直觀教學,凡能利用直觀教具的應盡量利用. 比如,在講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可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個三角形,再把三個角剪下來拼湊成一平角,從而發(fā)現定理. 另外,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對“學困生”要優(yōu)先提問,優(yōu)先輔導,優(yōu)先檢查評價. 評價時,特別應注意“學困生”的進步處和閃光點,及時予以鼓勵,耐心激勵“學困生”上進,增強學會的信心.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善于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具體事物去說明數學知識,用數學知識去解答學生感興趣的實際問題. 從這些學生常見又感興趣的事物中提出他們沒有想到或解答不了的問題,能有效地激發(fā)求知欲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三、加強思想教育,培養(yǎng)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動力
一般說來,“學困生”的學習動力不足,他們往往缺乏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經常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也缺乏刻苦鉆研精神和克服困難的意志,更缺乏學習的信心,認為“努力也學不會”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 因此,對于“學困生”學習動力的培養(yǎng)和激發(fā)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 在教學中應結合所學內容向學生進行理想教育,介紹張海迪頑強學習的事跡,介紹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逆境成才的故事等,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激發(fā)他們?yōu)樽鎳ㄔO、為自己努力而學好數學的熱情.
四、降低要求,減輕作業(yè)負擔,幫助“學困生”掌握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
對于數學作業(yè),應以課本為主,不搞偏題、怪題,不搞題海戰(zhàn)術. 題量要適中,可以結合學生能力,拉開檔次,不搞一刀切. 注意引導學生發(fā)現解題規(guī)律,掌握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 數學題目千變萬化,但其規(guī)律和類型都是有限的. 引導學生抓住解題規(guī)律,用規(guī)律指導練習是提高質量,減輕作業(yè)負擔的根本途徑. 如幾何題目繁多,就其類型來講不過證明直線的垂直和平行、證明角的相等和不等、證明線段的相等和不等,等等. 而每類證明題都是有其內部規(guī)律的.
總之,“學困生”教育轉化是一項艱巨而富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我認為:一是轉化“學困生”宜早不宜晚,最好從低年級開始抓起,這樣可以節(jié)省很多精力:二是教師要對轉化過程中出現的困難有清醒的認識,要始終充滿信心,堅持不懈;三是要經常和家長聯系,得到家長的配合,讓他們共同承擔責任. 我堅信“精誠所至”總會“金石為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