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光
摘 要:人類歷史進人21世紀,世界經(jīng)歷著巨大的變革,尤其是就業(yè)領域,因為現(xiàn)代機器及電腦逐漸取代了人們在傳統(tǒng)工作中的地位。因此,人必須具有不同的技能,需掌握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學習俄語的同仁及學生也是一樣。外語作為工具,獲取專業(yè)所需的專業(yè)知識及科技信息,一方面,使自己在就業(yè)中立足;另一方面,為社會服務。提高應用外語的能力,這是-個長期努力并切合實際才能解決的問題。那么,在21世紀新的歷史條件下,大學俄語教學的取向和立足點應放在何處?
關鍵詞:新時代 俄語教學 取向立足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2(a)-0167-02
文章擬從大學俄語教學的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闡述,與同行共同探討。
1 大學俄語教學的現(xiàn)狀及問題
在我國,國家對外語人才的需求往往同語言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數(shù)量等緊密相連。隨著我國的經(jīng)濟體制從計劃經(jīng)濟向市場經(jīng)濟過渡,特別是改革開放后國際形勢和外交方面的變化,大學俄語教學遇到新的挑戰(zhàn)和困難。雖然社會對外語人才需求增加,但俄語需求市場萎縮,俄語生呈遞減趨勢,而學俄語的學生升入大學后,對俄語學習有很多想法,因為在考研及計算機學習上制約太多。 學生輕俄語的理念使他們失去了學俄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給老師組織教學帶來困難。
除此之外,大學俄語教學中,教學方法和手段至今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由于受傳統(tǒng)方法影響太深、過死,使得教學方法單一,課程設置欠合理,圖書資料缺乏。雖然2009年新出版了《大學俄語課程教學要求》強調(diào)“聽”“說”能力,但對多媒體利用如何,還在摸索中。聽力方面情況也許改進,是否能上圖文并茂?學生聽說能力較差,和大綱要求有距離。
教師在教學模式上,一本書、一支粉筆狀況還占主流,以教師為中心組織教學,所傳授的內(nèi)容仍然是圍繞著四級考試而進行。而目前在校的大學生中,相當—部分是按應試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在考場上還能應付,但是,應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很差,包括我們的教師。好多學生拿到了全國外語統(tǒng)一考試四級或六級證書,伹在實際工作中和俄羅斯人交談很多不和諧因素依然存在,不能用俄語就簡單的日常生活題材交談。雖然在世界經(jīng)濟一體化的形勢下及新戰(zhàn)略構思中急需外語人才, 應該提高學生的外語水平,達到大學俄語教學課程要求,但是,情況極不樂觀。
更為突出的問題是社會對人才質(zhì)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因?qū)W生少,我們在教學上的實際投入?yún)s很低。用人單位希望畢業(yè)生一進入工作崗位就能勝任工作,能在工作中有較好的創(chuàng)新精神, 不斷接受新知識。應該說,培養(yǎng)合格人才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自已去獵取知識,獲得能力。然而,目前高等教育的現(xiàn)實卻受教學條件的限制。雖然許多高校都投入巨資建設了一些多媒體學習室,但這些現(xiàn)代化的教學輔助手段沒有完全運用到教學中去。
眾所周知,俄語在社會應用面較窄,其針對的國家就是俄羅斯及少數(shù)運用俄語交流的國家,但它有許多領域的知識值得借鑒,況且又在新“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上,所以筆者學校應考慮地理優(yōu)勢,重視大學俄語教學,完成俄語教學課程要求。因此,在新的機遇條件下,大學俄語教學的立足點和取向仍然是努力實現(xiàn)大學俄語課程教學要求。
2 大學俄語教學方法和措施實施
為了使學生能夠真正達到教學要求,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2.1 認清形勢,樹立工具思想
俄羅斯是我們的鄰國,而且是一個在諸多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大國。學習他們的語言,為了我們更多了解所要的科技信息,向他們學習先進技術,學以致用。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樹立外語工具的思想,利用優(yōu)勢,獲取必要信息,并用于實踐,更好地為我國的經(jīng)濟建設服務。
2.2 提高和加強語言能力,遵循語言學習規(guī)律
語窗是交際的工具。大學俄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俄語交際能力。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N.Chomsky) 認為,人具有天生的習得語言的能力。由于人天生具有這種能力,只要置身于語言環(huán)境中,就能在短期內(nèi)形成語言能力。另一位應用語言學家克拉申(S.Krashen)在其語言習得的理論中提到,語言習得不同于語言學習。語言習得是在潛意識情形下自然的獲得語言技能,它是在大量的語言信息的刺激下,通過語言的自然交際獲得的。語言習得離不開語言輸入,因此在語言教學中,主要的精力是為學生提供最佳的語言輸入,輸入能夠理解的、有趣的自然語言,即口語。分析當前的大學俄語教學,明顯看到聽說能力較弱,而聽、說、讀、寫、譯5種語言技能在實踐中的比重,是聽說約占一半以上。因此,組織語言教學應遵循語言能力培養(yǎng)的—般規(guī)律[1]。
2.3 傳統(tǒng)教學法和現(xiàn)代教學結合
提高大學外語教學質(zhì)量,必須改進教學方法,根據(jù)時代要求,采用相應的方法。通過教材即可得知,諸多的外國教學法流派對我國外語教學產(chǎn)生了影響:如翻譯法、直接法、聽說法、視聽法等。教學法流派很多,但對我國外語教學影響較深、較持久的是傳統(tǒng)翻譯法和交際法。傳統(tǒng)翻譯法在我國外語教學中影響最大、時間最長。這種方法主要是發(fā)揮老師傳統(tǒng)的角色作用,大部分時間是老師講,學生聽和記,老師引導并控制整個教學過程,傳授知識,糾正錯誤。用這種方法組織教學只是關注知識的傳授,很少讓學生張口,致使學生不善自由表達想法。交際法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并迅速發(fā)展,這種方法以意念功能為主,以學生活動為課堂中心,以培養(yǎng)交際能力為教學目的。但它的弊端是學習語言缺乏系統(tǒng)性。而且對老師的要求很高。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應該把兩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先由老師傳授語言基礎知識,然后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這些語言材料就一定的情景進行交際,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大腦,進行聽、說、讀、寫4個方面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高的閱讀和翻譯能力[2]。
2.4 利用現(xiàn)代化技術完善教學法
目前所有學校都投資修建了多媒體教室,應該充分發(fā)揮語音實驗室的作用,就以視聽課為例,以圖像+聲音+文字的三維構架,進行學習。由于圖像以及圖中人物的表情、手勢、背景等,可以提示學生,觸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髙學生的聽懂率。這種圖像加聲音的訓練,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教師的教學過程,可以使原來很抽象的語音、詞匯、和語法練習用更為生動活潑的方式來進行,提高了語言學習的趣味性。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外語交際能力是教學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 大學俄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大學俄語教學與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