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宓 李瑛
情境創(chuàng)設在教學當中應用較為廣泛,尤其是新課程改革之后。受建構主義理論和情境認知理論的影響,許多教師著力于創(chuàng)設有利于知識內化的問題情境,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構建所學知識的意義,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在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同時為學生終身學習服務??荚囀菣z測學生通過學習后獲得的知識水平和達到的能力層級的一種手段,試題創(chuàng)設情境是為了使考生在一個完整、真實的問題背景中更好展示自己的學習水平和能力。
高考材料作文要求考生根據對提供材料的理解,立意構思并選擇合適的文體進行寫作,考生的寫作不能脫離材料所反映的主旨或揭示的中心。材料作文的材料一般是以文字或圖表的形式呈現,可分為記敘性材料、引語式材料和圖表式材料,材料作文的這種形式為寫作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提供了可能。湖南新課標高考語文寫作題堅持采用材料作文的形式,在情境創(chuàng)設上進行了多年積極的實踐與探索。
情境的真實性是指創(chuàng)設的情境與真實的生活情境、社會情境相吻合。情境的真實性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興趣,啟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促使學生主動了解、分析和解決自己所面對的問題。真實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注意情境的直觀性和真實性,即情境設計的內容要直觀真實,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中通過觀察、辨析等以形成正確的問題處理方式和合理解決問題的方法。
高考時,考生在閱讀過程中避免不了會產生緊張、疑惑,甚至是驚訝等情緒,這就需要命題者采取一定的策略幫助考生快速融入到試題情境之中,調整考生情緒,激發(fā)考生情感,使考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觀察和分析,或進行合理的判斷和推理,或展開充分的聯(lián)想和想象,進而構思立意,謀篇布局,完成寫作。這種策略就是在生活的真實情境基礎之上的真實情境的創(chuàng)設。
從考試追求的效果來看,真實情境的創(chuàng)設源于生活的真實,若要達到在生活真實中解決問題的相同效果,則需要對生活的真實情境進行一定的改造,以拉近考生與情境的距離,更好地引導考生迅速進入到情境之中(見表1)。
2013年湖南卷寫作題第二段材料源自于錢永剛先生對他和父親錢學森先生的一個的生活片段的回憶。根據這一回憶性描述,作文材料真實地構建了一個父子生活的場景(見表2)。
創(chuàng)設的真實情境將“錢學森”和“錢永剛”替換為“父親”和“兒子”,這樣的替換能夠幫助考生迅速身臨其境,從他者的視角拉為自己的視角,從旁觀者變成了親歷者,將別人的生活變?yōu)榭赡苁前l(fā)生在自己身上或就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表述相對簡潔,主題更為集中和突出,用白描的手法給考生描繪了一幅生動的圖景,“靜靜地相對”“望著父親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著寧靜的幸?!?,倘若在“靜靜相對”之后再添上一句“斜陽透窗,一室和煦”,其景其情,暖意融融。
如何更好考查考生真實的寫作水平,更好地考查考生深邃的思想、有個性的表達,一直都是高考寫作題追求的目標。在目前考試形式等其他條件都無法改變的情況下,寫作題在情境創(chuàng)設上下功夫是幫助考生以更好的狀態(tài)進行寫作的重要途徑。在情境創(chuàng)設上追求多樣化,或提供更豐富的信息,或導以更多的思維方向,可以幫助考生在考場寫作過程中更多地調動生活體驗、認識和思考,更好地展現自己個性化的寫作水平和能力。
表1 生活的真實情境與創(chuàng)設的真實情境比較
表2 2012年作文材料創(chuàng)設的真實情境與生活的真實情境比較
材料由多于一個的情境構建,形成了綜合情境(或情境簇)。根據情境間聯(lián)系的緊密程度,綜合情境具有著復雜性特點,可以分為等價情境和復合情境兩類。等價情境是指若干情境之間可以彼此調換,可以相互使用,是等價的(兩個情境之間是否完全等價,可能永遠無法被證明,因此這里所說的等價只是相對等價),等價情境一般以并列的形式呈現。復合情境則指若干情境之間存在或顯性或隱性的聯(lián)接,而且聯(lián)接往往緊密,情境間不可以彼此調換,更不可以相互使用,情境的排列有一定的先后順序,情境間的聯(lián)接,有的在情境表述中能明顯看出,而有的則需要進行一定的分析才能發(fā)現(見圖1)。
某位知名歌唱演員在接受中央電視臺采訪時談到自己的變化:過去她出場面對觀眾說的第一句話是“大家好,我來了!”而現在她說的是“謝謝大家,你們來了!”(2011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題材料)
它被天邊的彩云所吸引,奮力飛騰。寒冷、饑餓、風雨都無法阻止,它毅然決然地向上飛。飛上高山之巔,它已精疲力竭,傷痕累累。一個聲音問:“值得嗎?”天地蒼茫,彩云繚繞,它內心充實而滿足,喃喃答道:“我愿意?!?/p>
父親的書桌對面有一把小椅子,兒子坐在那里,陪伴著下班回家在桌子前剪報的父親。父子倆沒有說話,靜靜相對。兒子望著父親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著寧靜的幸福:父親您辛苦了,能這樣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2013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題材料)
2011年湖南卷寫作題材料源于中央電視臺的采訪報道,創(chuàng)設的是由2個單一情境構成的復合情境,“過去”和“現在”明確地表明了這兩個單一情境之間有時間上的先后順序,其一是“過去她出場面對觀眾說的第一句話是‘大家好,我來了!’”,其二是“現在她說的是‘謝謝大家,你們來了!’”。正因為有時間的先后,情境之間不能相互置換順序。兩個情境的連接點是“變化”,但“變化”一詞只提示了這個歌唱演員在兩個情境中的態(tài)度和行動不同,而沒有交代這變化背后的原因,能看到的是情境的表象,兩個情境間的真正聯(lián)接卻不止于“變化”這個詞語,而是其內在的原因,無論是外因或是內因,都是需要去推測和想象的。這兩個情境中的任何一個情境對考生作文立意來說都不構成獨立的意義,考生必須將兩個情境聯(lián)系在一起,才能準確感知、推究和分析歌唱演員產生這一變化原因,進而正確立意和作文。
2013年創(chuàng)設了2個并列情境構成的等價情境,第一個情境是以寓言形式講述了“它”追逐“天邊的彩云”的過程,第二個情境描述了兒子默默陪伴父親的生活場景。第二個情境直接來源于生活,第一個情境雖帶有虛擬的成分但也有著非常強的現實性。雖然兩個情境表述的內容不同,但“我愿意”和“我真的很愿意”分別奠定了兩個情境的情感基調,愿從本心,行動要出自內心的愿意,在這點上兩個情境是一樣的??忌鸁o論是選取第一個情境寫個人奮斗,還是選第二個情境寫家庭親情,只須扣住“我愿意”即可。兩個情境文字的長度、語言水平、句子的復雜程度相當,都是運用描述性的語言,情境中“我愿意”的情感表達方式(通過人物自己的話)也相同,牽涉的知識都是考生熟悉的,考查的能力都為考生所具備,即這兩個情境的復雜化水平相同??忌我膺x取其中之一,需要聯(lián)結的知識和能力的數量,以及調動這些知識和能力的方式都基本相同,兩個情境在作文能力檢測上具備相同的功效。兩個情境是相對獨立的情境,它們的位置可以相互調換。考生無論選取哪一個情境,都只需快速理解材料,調動自己的情感融入情境來單獨立意和完成作文。
綜合情境由多個單一情境構成,不論是復合情境還是等價情境,一方面增大了情境的容量,提供了思維的多向性,有助于幫助考生打開寫作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理解的難度,考生需要調動更多的學習積累和獲得。作文題創(chuàng)設綜合情境在一定程度上對考生寫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情境的復雜性水平主要取決于情境的背景、學生應該調動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性質與數量,以及要求學生聯(lián)結這些知識和能力的類型等因素。而情境的開放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情境的復雜性,情境可以是開放的,也可以是閉合的。決定情境是開放或是閉合的因素有很多(見表3):
伸出是溫暖的服務,攤開是放飛的想象,張大是創(chuàng)造的力量,捧起是收獲的快樂……(2012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題材料)
2012年采用的是“圖文結合”的形式,構成的是開放的情境?!皥D”是真實的來自現實生活的一雙手的照片,形象而真實,充滿了深刻的寓意;“文”是圖寓意的表達和延伸。情境使用混合(圖加文字)的表述方式,圖與每一句話分別構成一個情境?!吧斐觥薄皵傞_”“張大”“捧起”是對圖中“手”的姿態(tài)的不同描述,“溫暖的服務”“放飛的想象”“創(chuàng)造的力量”“收獲的快樂”是對圖中手姿態(tài)寓意的闡釋和展開。從文字后面的“……”可以看出與這四句話相似的表述還有很多。這些情境提供了作文思維的方向,而沒有給考生提供寫作立意的具體內容。如“手”+“溫暖的服務”,怎樣的服務是溫暖的?溫暖的服務為誰?溫暖的服務有怎樣意義或價值?又如“手”+“收獲的快樂”,收獲什么?為什么說收獲是快樂的?如何才能通過收獲感到快樂?情境是開放的,只給考生提供了一部分的已知條件,考生需要充分調動自己的認知能力,根據圖文提供的方向和部分已知條件,到自己的學習與生活中去尋找其他的條件,甚至創(chuàng)設新的條件來補充和完整自己的作文立意與材料選擇。
表3 閉合的情境與開發(fā)的情境的比較
2014年作文題創(chuàng)設了一個獨立、封閉的情境。情境通過引述的表達方式,呈現了一個完整的新聞事實。
被譽為“最美鄉(xiāng)鎮(zhèn)干部”的某鄉(xiāng)黨委書記,在一個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兩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率領村民發(fā)奮圖強,將窮鄉(xiāng)僻壤建設成了美麗鄉(xiāng)村。面對灑滿心血與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觸地說:“心在哪里,風景就在哪里?!保?014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題材料)
如果按照構成故事、小說或戲劇的六要素“5W+H”,即“某人某時在某地因為什么做了某事出現了某種結果”來看:
Who(誰):被譽為“最美鄉(xiāng)鎮(zhèn)干部”的某鄉(xiāng)黨委書記
When(何時):一干就是八年
Where(何地):在一個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兩年的地方
What(何事):以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率領村民發(fā)奮圖強
Why(為何):“心在哪里,風景就在哪里”
How(結果如何):將窮鄉(xiāng)僻壤建設成了美麗鄉(xiāng)村
這個情境,無論是情節(jié)的構造、形象的刻畫,還是氛圍的營造、精神的傳遞,都相當完整。為考生提供了作文立意的絕對必要的所有的已知條件。這些已知條件顯而易見且不需要進行改變就直接可以使用,考生不需要再去情境中或情境外的其他地方尋找其他條件,更不需要自己創(chuàng)造其他的條件,即考生只需扣住情境中的關鍵詞句在整體理解情境內容的基礎上,聯(lián)系生活展開合理的聯(lián)想和想象,而不需要對情境進行遷移或重構,即可完成作文。
對于考生來說,處理作文題的閉合情境要比處理開放情境容易很多。情境創(chuàng)設的開放度越大,學生思維與創(chuàng)造的空間就越大,但寫作的難度也就越大。創(chuàng)設開放情境的作文題雖然在審題難度上提高了一定的門檻,但從區(qū)分考生的思維水平的層面,和創(chuàng)新思維與個性化表達方面也有著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規(guī)定高中語文課程“要為造就時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發(fā)揮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氨仨毘浞职l(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學生受到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yè)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fā)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應增進課程內容與學生成長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學習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guī)劃人生,實現本課程在促進入的全面發(fā)展方面的價值追求?!?/p>
在自然真實的情境創(chuàng)設過程中投入情感,會讓考生在閱讀時產生不同的感受。溫暖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激發(fā)考生調動情感體驗,在寫作中增強情感的真實表述。以2012年寫作題為例,嘗試將其中的一則材料做一定的刪減之后,再與原題進行比較(見表4):
1至3的表述相對于原題來說更為簡單:表述3以極簡單的語言概述了事件;表述2,簡單陳述事件,文字表述沒有進行修飾;表述1“常?!薄办o靜地”“辛苦一天了”等詞語的運用使材料在語言表達上略有文采。從文字表述上看,表述1至3文字是簡潔了不少,但比較原題,可以明顯地看出,原題材料“父子倆并不說話,靜靜地相對”一方面寫出了現代家庭一家人在一起說話的情況很少的普遍狀況,貼近考生的生活實際;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兒子在父親辛苦一天之后不想打擾父親的行為;“望著父親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著寧靜的幸?!保赣H祥和的面容反映出了家庭氛圍的祥和,兒子的動作和心理描寫表現了對父親的深深的愛。原題材料對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的藝術加工,場景更為生動,人物更加鮮明,同時也營造了更為細膩的情感氛圍。創(chuàng)設的情境不僅做到了真實而自然,也充滿了人間溫情,對考生寫作立意時的情感醞釀作了很好的引導與鋪墊。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書面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备呖紝懽鞒藱z測考生表達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考查學生思想的深度。在寫作題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一方面能夠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維系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人際關系和道德風尚等施以影響;另一方面也能夠起到更好地引導學生在作文中體現出積極向上健康的思想與精神的作用。2011年作文創(chuàng)設的情境通過一位歌唱演員出場語言的變化,體現出的不僅是話語立場的不同,更是體現了她對人生意義與價值評判標準的重新理解,既具有生命感悟的理性色彩,又表現出非常強的貼近生活的親和力。2013年作文創(chuàng)設的情境從個人奮斗和家庭親情兩個方面出發(fā),不僅表達了對堅毅頑強、不屈不撓精神的禮贊與謳歌,還展示出了一種建構在理性思考基礎上的積極進取、自我追求的人生境界和珍視家庭親情、服務他人社會的人生追求,引導青年人樹宏愿筑夢想,愛父母重孝道,于激情和溫情之中,寄寓了清醒的認知和道德教育意義。
科學合理規(guī)劃人生,能使人明確人生目標,提升自信,增強競爭力。作文題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施以一定的影響,幫助青年人正確認識自己、充分了解社會發(fā)展與個人發(fā)展的關系,思考人生的價值,思考如何實踐自己的人生理想與追求,在人生的重要階段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走好人生的每一步。2012年作文情境用寓意豐富的雙手引出“伸出是溫暖的服務”“攤開是放飛的想象”“張大是創(chuàng)造的力量”“捧起是收獲的快樂”等,每一句話都寓示著實在的社會意義,引導考生積極思考和規(guī)劃今后的人生道路:如何塑造自己,如何融入社會,如何去服務他人、服務社會。2014年作文情境以湖南某鄉(xiāng)黨委書記“在一個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兩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率領村民發(fā)奮圖強,將窮鄉(xiāng)僻壤建設成了美麗鄉(xiāng)村”的事實,引導考生將個人努力與人民福祉聯(lián)系起來,將人生規(guī)劃和民族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將生命價值和社會意義聯(lián)系起來?!靶脑谀睦铮L景就在哪里”這一充滿實踐性、思辨性和詩意性的慨嘆,能夠激蕩考生人生規(guī)劃的雄心,引導和鼓勵青年人腳踏實地、堅韌不拔、開拓進取,用“心”去營造自己美麗的人生“風景”。
表4 2012年作文題不同表述比較
高考材料作文對材料選擇的要求非常苛刻,不僅要求內涵豐富、立意角度廣泛,而且要求文體選擇的維度和自由表達的空間都較大。材料作文在創(chuàng)設情境上有其他作文命題形式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新課標高考湖南寫作題在情境創(chuàng)設上進行多樣化的嘗試與實踐,很好地實現了高考作文在內容設計上的創(chuàng)新。
[1] 張均兵.漢語能力測試的情境化命題設計[J].中國考試,2014(5).
[2] 李瑛.對高考加強能力考查的認識和實踐探索[J].中國考試,2014(4).
[3] 湖南省教育考試院.2010~2013年高考湖南卷試題分析[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