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紅娟
英語寫作是英語學習的四項基本技能之一,是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然而,長期以來,寫作一直是困擾我國英語教學的一大難題。學生面對寫作任務時常常如臨大敵,不知從何下手。他們普遍存在過度的情感焦慮。教師在寫作教學方面的改革也還不夠,基本上沿襲傳統(tǒng)的結果教學法。這一教學法將教學的重點放在詞匯、語法、結構以及格式等方面;而對作品的思想內容缺乏重視。教師是教學中的權威,也是學生作文的唯一讀者。其結果是學生為教師而寫。學生作文往往是內容空洞,單調乏味。自國家教委1987年起將寫作成績納入大學英語四級和六級以來,學生寫作部分的成績一直在5-7分之間徘徊,而該部分的總分卻達15分,因而寫作部分成為學生失分最多的部分。這與考試的負效應,教師的素質以及學生的語言基礎等因素有關,更與結果教學法的實施有著密切的關系。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文提出將交互式教學用于寫作教學中,以取代傳統(tǒng)的結果教學法。本文的理論基礎主要有以下三點:首先,寫作是一個互動的交際過程。寫作的互動性體現(xiàn)于作者在這個交際過程中角色的交替變換,即從作者到讀者,然后又從讀者到作者,如此循環(huán)往復。其次,Brown提出的更多還原在每個學生寫作時,筆者都在一旁細心觀察并記錄他們寫作時的表現(xiàn)。如: 起節(jié)前構思時是否作些筆稿;寫作時是否借助中文進行思考;何時停下來修改,校對拼寫和語法;怎樣修改整篇文章等。
沒有在起草前構思挖掘主題思想的過程。
由于沒有構思活動,提筆就寫。結果只能是想一句寫一句。與此同時,又在修改寫下的句子直到自己確認語法正確為止。這樣寫一句檢查一句,結果打斷了思路,造成前言不搭后語,更談不上整個語篇融會貫通了。其主要問題是他們沒有分清主次輕重。
如:在起草階段,他們本應集中精力表達思想,可他們又顧及語法,拼寫,又顧及標點符號。這樣,他們的文章不得不停留在句子水平和語言形式上。結果是“ 抓了芝麻,丟了西瓜”。因為一篇文章的好壞不只是看語句是否正確,更重要的是要看整個文章是否連貫通順,內容是否豐富,組織結構是否恰到好處。筆者在調查中還發(fā)現(xiàn)他們在寫作時,似乎都有規(guī)律地使用中文。如: 當他們看見作文標題時,首先把它翻成中文,然后就立即動筆起草。在起草過程中一旦卡住,他們就借助中文使寫作進行下去,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總是把前一句翻成中文,再接著說一句中文,然后把它翻成英文寫下來。這種中英互換的現(xiàn)象,在英文水平低的同學身上表現(xiàn)尤其明顯。
但是所有這幾個同學都在不同程度上有借助中文來進行思考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似乎都與以下兩種情況相關:
1.學生的英文程度; 即英文水平越低,越傾向于利用中文進行思考。
2.題材難易程度;學生對題材越熟悉,越不需要把所要寫的內容翻成中文。反之,就不得不借助中文來使寫作繼續(xù)下去。
本次調查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反映了學生在英文寫作中的普遍現(xiàn)象。那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筆者認為應該通過研究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來改進我們的教學方法,以便有的放矢地解決。
要使學生既具有堅實的語言基礎知識,又能寫出具有語言特色,內容豐富的文章。
一些寫作過程理論家認為,必須對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循序漸進地,有系統(tǒng)地訓練。所謂寫作過程是指寫作中的三大階段:構思,起草和修改
(prewriting,drafting and revision)。構思階段要集中精力挖掘主題思想。
為達到這一點,方法很多,如free writing 即對一個題目思考片刻后,迫使自己連續(xù)不斷地寫上十至十五分鐘,把腦子里一時出現(xiàn)的信息全部寫出來,不管拼寫對錯,也不管句子銜接如何,只是著重把腦子里想的東西全部寫下來。
如一時不知寫什么,即使連續(xù)寫“ 我不知道寫什么”,也不能停筆,其目的是促使學生集中精力思考主題思想以便從中找到聯(lián)系而得到啟發(fā)。十分鐘寫完后,再把寫出的東西重新組織,挑出有用的信息來進一步發(fā)揮,去掉多余和無關緊要的東西。另有一種叫item analysis,即當你看到一個題目時,對自己提出一系列的問題,然后再把這些問題歸納為幾個方面,最后進行順序編列,這樣整個文章就有了輪廓,就可根據(jù)那些問題進行起草了。
起草階段,主要是要集中考慮用什么組織形式(organization)把在思考階段挖掘的信息恰到好處地表達出來。是用定義(definition) 來描述,還是用比較對照(comparison and contrast) 進行闡述,或是幾種寫作方法搭配使用。這些問題都是起草時思考的內容。在此,要反復嘗試不同的寫作方法來寫整個語篇的不同部分,然后,從中選取最好的部分把整個語篇組織起來。所以,一篇好的文章不可能只用一種方式一貫到底。在此階段也不要顧及語法與拼寫,標點符號等機械性問題,而是要在寫作技巧和主題思想上下工夫,看哪種方式比較適合寫作目的,寫作對象及主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