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欣
摘 要:當今計算機技術水平得到了質的飛躍,與此同時,電子技術、自動化技術相也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F在的電子設計軟件都有著簡潔明了的界面、強大的功能、易于學習的特點,眾多職業(yè)學校紛紛將其應用于教學實踐。本文分析了虛擬仿真技術在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虛擬仿真技術;電子技術;實踐教學
為了培養(yǎng)電子技術技能類的人才,適應時代及市場的需求,一些電子技術類學校以及其他職業(yè)學校紛紛開設電子技術類專業(yè)課程。電子技術專業(yè)的主要課程中有實踐操作的環(huán)節(jié),如“數字電子技術”“電子技能”“電工技能”等課程,但一般職業(yè)學校建設實驗室需要大量的經費,且用于教學的電子設備、器件易損壞,難以滿足教學實踐的需求,教學時學生無法體驗電子專業(yè)的高精設備,難以提升教學質量。一般的電子技術類專業(yè)課程設計理論較抽象,學生若不通過實踐操作,難以深入理解電子專業(yè)的理論知識。為了很好地解決這一系列問題,虛擬仿真平臺誕生了。
一、電子技術課程特征及虛擬仿真軟件選擇
1.電子技術課程的特征
電子技術是電氣類專業(yè)及自動化專業(yè)的主要課程,電子技術課程一般將自動化技術、電氣技術、電子技術三者融為一體,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
(1)知識理論較深,波形變化復雜難以捉摸,教學模式單一,學生不易理解。
(2)電子技術系統(tǒng)模式特征鮮明,波形變化、參數變化較為復雜,每個電路電子實驗項目獨立性強。
(3)電子電路設計綜合性強,電子技術應用范圍廣,可開發(fā)操作案例非常完善。
2.虛擬仿真軟件的選擇
考慮到電子技術課程理論知識較深,系統(tǒng)模式化明顯,所以教學一般選用EWB虛擬仿真軟件,此軟件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EWB具有非常強大的模擬仿真能力,適合教學實踐仿真,學生易于學習操作,EWB運行簡單。
(2)EWB軟件采用直觀的圖形界面,易于仿真實驗室工作平臺。
(3)EWB也是一個非常專業(yè)的電子技術訓練工具,可以提供專業(yè)的門電氣系統(tǒng)模型,具有實物的所有數據與特征屬性,非常適合虛擬仿真模擬操作,并且節(jié)約經費,數據準確。
3.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應用虛擬仿真的可靠性
隨著國家對教育事業(yè)的大力投入,眾多職業(yè)學校的教學設施以及環(huán)境都得到了改善,多媒體教學基本普及,許多學校也有了自己相應專業(yè)的實驗室及教學用室,計算機以及相應的虛擬仿真平臺也得到了普及,在日常教學課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虛擬仿真平臺來演示一些較難理解的知識,讓學生更好地觀測、理解這些知識點。虛擬仿真平臺的大力發(fā)展和普及取決于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的高速發(fā)展,職業(yè)學校紛紛設立自己的電子技術類專業(yè)實驗室,安裝不同的先進的虛擬仿真平臺,學生在下課時也可去多媒體教室進行軟件學習,這讓教學不僅能在課堂上實現,課下也可以讓學生進行相關學習,提升了教學質量和效果。
二、虛擬仿真技術在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1.在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應用虛擬仿真教學
以往的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教師由于電子技術專業(yè)實驗室及設備的缺乏,無法將理論知識與實踐實驗相結合進行教學,只能將傳統(tǒng)系統(tǒng)教學分為理論知識教學和實驗教學兩部分。但在純理論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很難將一些較難理解知識公式教給學生,學生也難以理解。若通過演示實驗,會占據大部分課程時間,如果能將虛擬仿真技術引入到教學課堂,將大大減少教學用時,也會告別傳統(tǒng)教學模式,讓學生跟著教師在虛擬仿真平臺上進行實驗,使學生更簡潔地理解相應的理論知識,提升學生學習電子技術課程的積極性。
2.改革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增加虛擬仿真實驗
在一般職業(yè)學校中,電子技術專業(yè)教學多注重實踐操作,但若學生沒有很好地掌握理論知識,就很難操作好一些相關的實驗,電子技術專業(yè)課程需要將理論知識與實驗相結合才能完善教學。這就需要應用虛擬仿真平臺,既可以讓教師引導學生用實驗來理解理論知識,也能讓學生自主進行相關虛擬仿真實驗的探索,來提升學生對電子技術的熱情和設計創(chuàng)作水平。
三、總結
總的來說,當下的電子技術課程教學要將虛擬仿真技術和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相結合,讓學生通過虛擬平臺,動手實踐操作,更好地理解理論性知識;讓學生通過虛擬仿真軟件模擬測試出一些具有趣味性及形象性的表達數據。虛擬仿真軟件易于教學、靈活簡潔,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熱情,教師在相應課程的教學中也可以很好地掌握教學重點,不再重復以往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有效提升了教學質量,因此,應用虛擬仿真技術對電子技術課程教學非常有益。
參考文獻:
[1]林若波,彭燕標,陳炳文,方春城.虛擬仿真技術在“電力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5):378-381.
[2]段國艷.電子技術虛擬實驗系統(tǒng)研究與開發(fā)[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