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影響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道德建設。正如廈門大學鄔大光教授所說:“在知識經濟時代,高素質主要不在于其專業(yè)知識,而在于其人格及道德,這是建立在學習化社會的教育目的。”實施導師制,是適應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點的一種有效形式。
關鍵詞:民辦高職院校;導師制;探索
早在19世紀,牛津大學就實行了導師制,密切的師生關系是導師制的最大特點,導師在指導學生的同時,還要關愛學生、鼓勵學生,關注學生的生活。為進一步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和《關于在高校全面建立大學生導師制度的通知》精神,引導和鼓勵全校廣大教職員工在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中發(fā)揮積極作用,不斷完善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育人體系,努力構建和諧校園,廈門興才職業(yè)技術學院結合實際,將教職員工全面納入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面向全體一年級新生,全面推行大學生導師制。
一、民辦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
民辦高職院校的學生,入學成績相對偏低,思想比較活躍,但學習興趣不高;喜歡張揚個性,但理想信念淡?。蝗狈α己玫膶W習習慣,普遍具有很強的逆反心理;學習主動性差,懶于思考,學習的實用性傾向明顯。尤其是近年,民辦高職院校的招生情況不容樂觀,學校生源類別比較復雜,各專業(yè)錄取分數線相差較大,學生文化水平參差不齊,這無疑是教育教學中一個不易解決的難點。
二、在民辦高職院校中實行導師制的目的和意義
(一)實行導師制的目的
擔任大學生導師是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是學校教職工本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大學生導師制是學校在新一輪改革發(fā)展中作出的一項重要育人舉措,有利于充分發(fā)揮教師的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作用,更好地促進教師教書育人,實現教管結合、教養(yǎng)一致,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同時,對于思想道德教育與專業(yè)教育、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共性教育與個性教育、嚴格管理與人格感化的結合起到了助力作用,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注入了新的生機。
(二)實行導師制的意義
導師制的實行有助于及時掌握并排解學生們在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的疑難問題,為學生提供“四導一服務”。一是進行思想引導——“學習中我是導師,生活中我是朋友”,通過關愛和鼓勵學生,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二是進行生活指導——關愛所指導學生,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并根據需要,向有關職能部門和學生所在的二級學院反饋信息。三是進行心理疏導——了解和掌握學生思想、學習和生活等各方面的情況,開展談心活動,及時解答學生心理疑惑,使其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四是進行學業(yè)輔導——強化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創(chuàng)新教學活動,言傳身教,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表現,真正地能學習、會做人、善做事,使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五是進行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服務——經常與學生家長、輔導員和其他任課教師溝通,全面了解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各方面情況,并對學生就業(yè)提供必要的幫助。
三、導師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高職院?!皩熤啤笔菍崿F“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根本任務的主要形式之一
導師制主張的導師不單是學生的老師,更是親密朋友,導師既要對學生的課業(yè)品性有專業(yè)的指導,為學生的學業(yè)保駕護航,還要關心幫助學生解決個人的思想、心理、生活、品德、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等問題。這樣,學生和導師可以經常面對面地接觸,卸下心理防御,完全感受導師一言一行和思想魅力的熏陶。同時,導師也可以更真實全面地認識學生,從另一個角度發(fā)現學生的個性魅力和興趣愛好,幫助學生縮短自身價值與現實目標之間的差距,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導師還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把握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根據社會需要和可能來確立自己的職業(yè)理想。
(二)導師制擴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隊伍,從而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創(chuàng)新奠定了基礎
我國高職院校專職輔導員的比例為1∶200~1∶300。僅借助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微薄力量來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難度可想而知,撒大網的結果也是廣種薄收?!?0后”甚至“00后”的高職生具有較強的個性,思想呈現出復雜性和多樣性,單靠1名思想政治輔導員進行教育,往往容易忽視“中等”學生。而實行全員育人的導師制不僅擴大了教育面,同時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實施導師制的工作原則和方式
(一)大學生導師的配備原則
全校在崗的專職任課教師、行政人員必須擔任大學生導師(個別特殊崗位除外)。
為更方便提供專業(yè)指導,拉近導師與學生的距離,增強親切感,導師與受導學生的組合以專業(yè)為首要原則,以家庭所在地為其次原則,進行網上雙向選擇,最后由學校統(tǒng)一安排并制作《大學生導師活動花名錄》。
(二)大學生導師的基本職責
了解和掌握學生思想、學習和生活等方面的情況,開展談心活動,并認真做好工作記錄。關愛所導學生,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并根據需要,向有關職能部門和學生所在二級學院反饋信息。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通過言傳身教,引導學生刻苦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做事,愉快生活、健康成長,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和全面發(fā)展導航。積極參加和指導學生開展各種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經常與學生家長、輔導員和其他任課教師溝通,全面了解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各方面情況,并對學生就業(yè)提供必要的幫助。
(三)大學生導師的工作方式
導師遵循以個別指導為主、個別指導與集體指導相結合的工作原則,采取當面指導與電話、短信、QQ、電子郵件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
導師可以通過深入課堂、宿舍,組織座談會和談心等形式,了解掌握學生學習、生活情況,解答、解決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每學期開學初導師必須與所指導的學生見面,原則上導師每月與學生單獨見面談話不少于1次、與學生電話聯系不少于1次、深入學生宿舍不少于1次,導師每學期與所帶學生集體見面指導不少于1次。
(四)工作時間安排
一般情況下,學生導師可以根據自身工作和家庭的實際,與受導學生協商相互聯系和交流的具體時間,鼓勵導師利用課余或者晚上開展工作。此外,學校統(tǒng)一安排每周二、周五下午為專門活動時間,供在時間安排上有困難的導師自由選擇。
五、考核與獎懲辦法
導師可按學期進行考核,年度進行匯總??己私Y果分為“優(yōu)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考核內容和細則由學校導師制實施領導小組統(tǒng)一制定,一般采用量化的方式進行;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個人自評、受導學生評議、查看工作記錄情況、各部門考核評價,最后由學校領導小組審核確定。
導師工作的考核結果建議與教師年度考核、評先評優(yōu)、職稱評聘、師德師風評價和干部職務晉級等直接掛鉤。
開展“優(yōu)秀導師”評比活動。依據年度考核結果,按一定比例每年組織評選一次“優(yōu)秀導師”,并給予專項表彰和獎勵。
六、實行導師制的成效
(一)認同度高,增進了師生感情
在學校實行導師制的過程中,通過問卷調查、教師座談了解到:大部分導師認為導師制是一項拉近師生距離、增進師生感情的好制度,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發(fā)展的需要,對促進校園和諧、社會認同有著深遠的意義,決心扎實開展,抓出成效。
(二)關愛學生,形式多樣
一是大部分導師能按分配的學生名單,積極組織集體及個體交流活動,確實端正了對學生的根本態(tài)度,從實際中關心、關愛學生,幫助學生解決一些急需解決的困難和問題,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增進了師生的感情。二是大部分學生認同學校開展的導師制活動,通過互動,逐步對導師產生信任感,學生能主動找導師匯報思想和學習。
(三)扎實推進,成果初顯
隨著導師制的扎實推進,師生感觸很深。老師感到“做法很好,要做成我校的特色”“很實用,學生有需求時會找導師,有了一位更貼心的朋友”“導師要付出,雖辛苦,但學生很受益”。學生感到“學生有困惑可以找導師傾訴,有困難可以找導師幫忙,導師讓學生感覺到很親切”。
七、實行導師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實行導師制雖然成效明顯,但開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導師制工作的開展不夠平衡,部分師生互動的主動性不強。部分學生不主動與導師聯系,對導師的輔導和關心不放在心上,出現導師“一頭熱”現象。部分導師下宿舍少,與學生見面流于形式。二是部分導師的任務過重。有的導師所帶學生較多,最高的近40名,因此無法深入細致地開展“四導一服務”。三是記錄方面仍有較大改進的空間。個別導師工作手冊記錄得過于簡單,不夠規(guī)范;部分導師工作做了但沒有及時記錄,未能客觀反映所做的工作。四是時間方面的矛盾。師生課程排得比較滿,大部分為周二下午學生沒課,教師又有黨團活動或教學例會;周五下午學生沒課(很多學生又不在校)而教師大部分住在校外,下班趕校車回家,導師與學生相互交流的時間、地點難以保障。五是經費缺乏。導師制集體活動進行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但受經費的局限,戶外活動比較難以開展。
八、結論
高職教育的意義在于授業(yè)與育人齊頭并進,貴在融通合一。育人的基礎在于授業(yè),授業(yè)的最高境界在于育人。葉圣陶曾指出“教是為了不教”,導師更多的作用是教育輔助指導,有效地指導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生的主人,而非灌輸。所以,高職院校導師制的實行必定要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轉變,不斷摸索,從而完善可行。要認識到高職院校實行導師制的重要性,結合我國高職教育的特點,創(chuàng)辦出富有高職特色的導師制。
參考文獻:
[1]孫謙.高職院校實行導師制的探索[J].襄樊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3).
[2]任榮.導師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新探[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5).
[3]王貴珍,孫娜,尤彩霞,胡亞偉,邱青.高職化工類學生試行成長導師制初探[J].湖南科技,2014,(3).
責編:曉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