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寅 金涌
[摘要] 目的 探討喉鏡聯(lián)合鼻內窺鏡與單純支撐喉鏡手術治療聲帶息肉的療效。 方法 選擇在我院治療的聲帶息肉患者300例,依據不同的實施方案分為單純支撐喉鏡150例(對照組),喉鏡聯(lián)合鼻內窺鏡150例(實驗組),對比分析兩組的療效及并發(fā)癥情況。 結果 實驗組的總有效率為97.33%,廣基息肉的有效率為97.62%,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5.33%,80.46%;實驗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0.67%;且實驗組的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而對帶蒂息肉的治療,兩組療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喉鏡聯(lián)合鼻內窺鏡治療聲帶息肉具有操作簡便,視野清晰,病變組織清除徹底,精確度高,并發(fā)率低且安全有效等特點,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聲帶息肉;鼻內窺鏡;單純支撐喉鏡
[中圖分類號] R7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10-0068-03
聲帶息肉是一種常見的多發(fā)性咽喉疾病[1]。過度發(fā)音、發(fā)音不當或強烈發(fā)音是引起該病的主要原因。聲音嘶啞為主要的臨床癥狀。以往的治療方案主要通過在支撐喉鏡下切除病變組織。近年來,逐步運用支撐顯微喉鏡切除術,盡管效果良好,但顯微設備的高費用,患者普遍難以承擔,故目前并未普及。而單純支撐喉鏡手術視野有限,操作困難且難以保證聲帶完全暴露,因而單純支撐喉鏡也存在著局限性。本文通過采用喉鏡聯(lián)合鼻內窺鏡下對100例聲帶息肉患者進行切除手術治療,對比喉鏡聯(lián)合鼻內窺鏡與單純支撐喉鏡手術治療聲帶息肉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于我院選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就治的聲帶息肉患者300例,病理報告均經纖維喉鏡確診[2]。其中男183例,女117例。年齡22~64歲,平均(46.7±15.8)歲。息肉類型包括廣基息肉171例,帶蒂息肉129例。依據不同的實施方案分為單純支撐喉鏡150例(對照組),喉鏡聯(lián)合鼻內窺鏡150例(實驗組)。其中對照組男93例,女57例。年齡22~63歲,平均(46.8±15.3)歲。息肉類型包括廣基息肉87例,帶蒂息肉63例。實驗組男90例,女60例。年齡23~64歲,平均(44.7.7±13.9)歲。息肉類型包括廣基息肉84例,帶蒂息肉66例。兩組在性別、年齡以及息肉類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均給予氣管插管行靜脈復合麻醉。并取平臥,肩下墊高,頭后仰,使頸部伸位至經口插支撐喉鏡,暴露喉腔并固定。術中全程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心率、血氧飽和度及心電圖等。對照組實施單純支撐喉鏡,采用杭州桐廬提供的支撐喉鏡,用喉息肉鉗沿聲帶邊緣切除息肉,在肉眼觀測下修整創(chuàng)面。若發(fā)生出血用腎上腺素液棉球止血。實驗組實施喉鏡聯(lián)合鼻內窺鏡,采用德國(STROZ)提供的鼻內窺鏡,將30°鼻內窺鏡自支撐喉鏡左側邊緣到達聲門病變附近,在鼻內窺鏡清晰暴露的視野下,明確病變位置、范圍及根基情況,看清正常組織與病變組織的界限。針對根基較小的聲帶息肉,用喉刀于病灶與正常組織交界處切開黏膜,然后通過顯微鏡鉗鉗除病變組織;針對根基較大的聲帶息肉,應先用喉鉗沿聲帶長軸鉗起聲帶息肉最突出的部位,并順此方向作穿透性切開兩側緣黏膜,摘除息肉組織。注意切除時應盡量避免造成對正常聲帶黏膜上皮的損傷,修整時保證聲帶邊緣齊整,止血方式同上。術后兩組患者息聲1 w;噴入地塞米松霧聯(lián)合慶大霉素5 d,2次/d;靜滴抗生素4 d;禁辛辣刺激食物,多做深呼吸。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療效,兩組治療方案下不同息肉類型的療效,兩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手術時間、住院時間。
1.4 療效評價
術后3個月經纖維喉鏡檢查,療效評判依據參考文獻[3]制定。以發(fā)音正常,聲門閉合良好,聲帶黏膜紅腫充血消失,聲帶緣平整為痊愈;以聲音嘶啞改善,聲門閉合稍有間隙,聲帶黏膜輕度紅腫充血,聲帶緣欠光滑為好轉;發(fā)音困難,聲音嘶啞依舊,聲門閉合間隙較大,聲帶黏膜明顯紅腫充血為無效。痊愈+好轉=有效。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對比
實驗組痊愈占79.33%,有效率97.33%,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6.67%、85.33%,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對比[n(%)]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2.2 兩組治療方案下不同息肉類型療效對比
對于廣基息肉的治療,實驗組的有效率為97.6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4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對于帶蒂息肉的治療,兩組療效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方案下不同息肉類型療效對比[n(%)]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2.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
實驗組的總并發(fā)癥率為4.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0.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n(%)]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2.4 兩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對比
實驗組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分別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對于聲帶息肉患者,在臨床上多以手術治療且已在近年得到明顯的發(fā)展。手術方法種類多種,常用的手術有直接喉鏡、間接喉鏡、纖維鼻咽喉鏡及單純支撐喉鏡[4-5]。各種手術利弊不一,一般根據患者肉息的大小、位置、范圍及根基情況等對手術進行確定。對直接喉鏡或間接喉鏡而言,雖然操作手術簡單但視野小、清晰度低致使精確度降低且易破壞正常聲帶組織。對纖維鼻咽喉鏡而言,由于活檢鉗鉗角小,鉗力弱,當聲帶息肉的體積大,質地厚時,難以做到完整的摘除且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6]。對單純支撐喉鏡而言,僅提供中央視野,聲門下及喉室部分易被遺忘,顯微鏡的調焦,延長了手術時間,同時過度的后伸對頸項僵硬者、息肉較小者實施困難,暴露不夠使手術精確度不高。而喉鏡聯(lián)合鼻內窺鏡下治療光線良好,視野清晰,手術切除完整性較高,減輕了正常黏膜震動,確保邊緣的完整,緩解了聲帶閉合不全的現(xiàn)象。
本文通過對比在喉鏡聯(lián)合鼻內窺鏡與單純支撐喉鏡下手術切除對于聲帶息肉患者的治療療效,結果發(fā)現(xiàn),實驗組的有效率為97.3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5.33%,符合王蘭等[7-9]的報道結果,表明喉鏡聯(lián)合鼻內窺鏡較單純支撐喉鏡治療聲帶息肉患者療效更為顯著。另外,對于廣基息肉的治療,實驗組的有效率為97.6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46%,而對于帶蒂息肉的治療,兩組療效無明顯差異,與任穎川[10]報道結果一致,表明喉鏡聯(lián)合鼻內窺鏡的療效優(yōu)于單純支撐喉鏡,主要表現(xiàn)在對廣基息肉的治療,而對帶蒂息肉的治療療效無差異。此外,實驗組的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0.67%; 實驗組的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筆者認為,喉鏡聯(lián)合鼻內窺鏡的優(yōu)勢有以下幾個方面:(1)在30°鼻內窺鏡下,提供了廣闊明亮的視野,成像清晰,立體感強,形態(tài)穩(wěn)定,分辨率極高[11];360°的旋轉功能,可做到360°無暗角,可對單純支撐喉鏡觀測不到的聲門下區(qū)、室?guī)н吘?、喉室等病變區(qū)域進行治療,提高了手術精確度。(2)術中調節(jié)聚焦后視野清晰,無需調節(jié)焦距;可近距離操作,避免伸長手臂操作導致術中操作不穩(wěn)定的不足;縮短了手術時間,緩解了長時間對息肉軟組織的壓迫。(3)由于鼻內窺鏡可自由旋轉,調節(jié)角度,進而接近聲帶進行檢測,這對于頸部僵硬、頸短、頸椎患者或聲帶前聯(lián)合暴露不佳的患者,其光學圖像依舊清晰,患者也不需長時間定在一個角度和位置,緩解了患者頸部的酸痛。同時,聲帶息肉作為癌腫的高發(fā)部位,對于初期的息肉,需應該引起高度注意,及時進行常規(guī)的病診[12-16]。喉鏡與鼻內窺鏡聯(lián)用發(fā)揮了協(xié)同增效作用,效果更加明顯。
綜上所述,喉鏡聯(lián)合鼻內窺鏡切除聲帶息肉手術具有操作簡便,視野清晰,病變組織清除徹底,精確度高,并發(fā)率低且安全有效等特點,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偉芝,羅艷華,孫學成,等. 瑞芬太尼靶控濃度對支撐喉鏡手術患者皮質醇和白介素-6的影響[J]. 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4,1(5): 891-895.
[2] 李欣,李正民,費建民,等. 支撐喉鏡顯微手術治療聲帶息肉146例分析[J].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4,37 (1):94-95.
[3] 唐守英,王建波,陳建東,等. 2580例聲嘶患者臨床分析和診斷[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4,1 (3):203-205.
[4] Xing,Yan Gaoya,Qu Jing,et al. Multiple subcutaneous Rosai-Dorfman disease involved nasal and phayrngeal cavity:a case report[J]. 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2013,27(8):440-441.
[5] 侯學健. 兩種不同手術方式治療聲帶良性病變的臨床效果比較[J]. 中國基層醫(yī)藥,2014,21(03):363-365.
[6] 臧艷姿,張文奇,馬崧,等. 纖維喉鏡下YAG 激光與顯微支撐喉鏡下切除聲帶息肉術后嗓音聲學分析比較[J].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4,1(2):206-207.
[7] 王蘭,朱旭敏,洪小平,等. 鼻內鏡支撐喉鏡聯(lián)合切除聲門難以暴露聲帶息肉的療效觀察[J]. 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3,36 (24):40-41.
[8] 侯伯軒,孫家潭. 全身麻醉恢復期急性肺水腫誤診報告[J].臨床誤診誤治,2014,1(8):68-70.
[9] Ozdemir I,Ozturkcan S,Bagriyanik A,et al. The maxillary sinus after total laryngectomy:an 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y[J]. European Archives of Oto-rhino-Laryngology,2010, 267(5):715-720.
[10] 任穎川. 30°鼻內鏡輔助支撐喉鏡切除暴露困難的前聯(lián)合聲帶息肉療效分析[J]. 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2014,14(1):46-47.
[11] 田宏,鄭建軍,黃曉紅,等. 支撐喉鏡下聲帶息肉切除術中黏膜下注射生理鹽水的應用[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3,1(3):215.
[12] 侯青波,孫博泉. 鼻內窺鏡聯(lián)合支撐喉鏡聲帶息肉切除178例的護理[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17):4231.
[13] Petrovic-Lazic M,Jovanovic N,Kulic M,et al. Acoustic and percept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oice in patients with vocal polyps after surgery and voice therapy[J]. J Voice,2014,7(14):143-145.
[14] Sun Y,Wang X,F(xiàn)an Y,et al. The clinical analysis of the removal of wide base type of vocal cord polyps by fibrolaryngoscope[J]. Lin Chuang Er Bi Yan Hou Tou Jing Wai Ke Za Zhi,2014,28(6):422-423.
[15] Ruoppolo G,Schettino I,Biasiotta A,et al. Afferent nerve ending density in the human laryngeal mucosa:Potential implications on endoscopic evaluation of laryngeal sensitivity[J]. Dysphagia,2014,1(19):56-58.
[16] Wang J,Zhou Y,Lu J,et al. Combined detection of serum exosomal miR-21 and HOTAIR as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biomarkers for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Med Oncol,2014,31(9):148-149.
(收稿日期:201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