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關鍵詞】閱讀教學 寫作意識 《莫高窟》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6A-0041-01
選入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文質兼美,集崇高的思想境界、獨特的寫作技巧、流暢的語言風格于一體的優(yōu)秀之作。這些文章無論從整體布局,還是遣詞造句等,都給學生學習寫作提供了最佳范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滲透寫作知識,讓學生從中領悟寫作的方法。下面,筆者結合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莫高窟》一文的課堂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整體感知,把握思路
“狀物”不僅要言之有物,還要言之有序。如《莫高窟》一文以“總—分—總”的形式行文,首先用“敦煌莫高窟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作總領,然后選取莫高窟中的三個典型代表“彩塑”“壁畫”“藏經(jīng)洞”來敘寫,最后在結尾處總結全文,贊揚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再次與開頭相呼應。這樣安排課文結構,可以使學生很快把握住全文的內容,對莫高窟有一個完整的印象,初步認識我國古代燦爛的文化遺產。按照一定的順序寫文章,這樣可以讓人讀了文章之后對所描寫的內容獲得清楚的了解。教師就可以訓練學生在寫狀物類文章時注意行文順序。如寫動物時可以先寫外表,再寫其生活習性,寫其外形時按從頭到尾、從整體到肢體的順序有詳有略地描述。寫靜物時,可以按照從整體到部分來描寫,如寫植物時可以按照根、莖、葉、花、果的順序來寫。
二、抓住重點,品味語言
對事物形態(tài)的描寫是狀物文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描寫對象的外形特點或用途按照主次寫出來。先以整齊的句式作一般介紹,最后選擇一個典型側面詳細地描寫。這就是狀物文章中常用的先概括后具體或者點面結合的表達方法。如《莫高窟》文中第二部分寫了彩塑、壁畫、藏經(jīng)洞這三個方面的特征。在這三個自然段中,前兩個自然段結構相似,每段都以一句話簡要說明描述的內容,接著圍繞這個句子作具體描述。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教師在教學過程可以向學生提問:“文中是怎樣寫彩塑的?彩塑有什么樣的特點?”學生在討論過程中不僅認識到了彩塑超高的藝術成就,還初步認識到文章運用了先概括,后具體(或者點面結合)的表達方法。又如第三節(jié)開頭用“莫高窟不僅有精美絕倫的彩塑,還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這一句話自然而然地從第二節(jié)的彩塑描寫過渡到對壁畫的描寫。教師以課文為例子,讓學生體會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設計如下課堂練習。
我們的家鄉(xiāng)揚州是個風景如畫的地方,請你仿照本課第2、第3自然段,采用“總—分—總”的構段方式,通過面和點結合的表達方法寫一段話,介紹揚州瘦西湖的風景。(播放揚州風光視頻。瘦西湖的水:水光瀲滟、波光粼粼;釣魚臺:典雅清秀、別具一格;五亭橋:飛檐翹角、古色古香……)
示例:
揚州瘦西湖景色宜人。有的_________,有的_________,還有的_________……其中最_________的是_________。我看到_________,游人_________。
教師在教學滲透寫作意識,學生就能從中體會到表達的樂趣,學習表達的智慧,從而提高讀寫能力,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
三、銜接連貫,體會寫法
一篇文章不僅要呈現(xiàn)豐富的內容,還必須把文章中的各部分內容有機地銜接起來,力求表達連貫。學生要掌握銜接與連貫技巧,用過渡句加強寫作練習,熟練運用到寫作當中。學生初學寫作時,分寫的段落讀起來有段與段脫節(jié)之感,文章前后不連貫,這是由于段落與段落之間缺少了必要的過渡句。寫文章要正確、恰當?shù)靥幚磉^渡,才能使文章上下銜接、前后貫通、結構緊湊、層次分明。如《莫高窟》一文中的“莫高窟不僅有精妙絕倫的彩塑,還有四萬五千多宏偉瑰麗的壁畫”是一個過渡句,這句話不僅概括了本自然段的意思,還把前后兩個自然段很自然地連接起來,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這一表達技巧,分寫段落時自然做到前后連貫,層次分明。
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掌握文中列數(shù)字、排比等修辭手法,使得寫作語言極具表現(xiàn)力,使說明對象更具體、生動,增強讀者的閱讀興趣。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