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經營單位為了盡早拿到安全生產許可證或加快建設進度,要求安全評價機構得出對其有利的結論;而多達66.67%的安全評價機構,竟然不同程度地聽話照做了。
天津港“8·12”特大爆炸事故發(fā)生這么多天后,涉事企業(yè)天津瑞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海國際)的安評報告仍未向公眾公開。
安評是保證企業(yè)安全生產的第一道關口,然而據媒體披露,雖然瑞海國際堆場改造工程與居民區(qū)的距離明顯不符合最少1000米的規(guī)定,但安評驗收報告卻作出了“與民居樓距離符合規(guī)定”的判斷。
據悉,生產經營企業(yè)要通過安全評價,才能獲得生產經營許可證。但中國安評質量差,造假泛濫,2010年國家安監(jiān)總局抽查,46.4%的機構有問題。安監(jiān)部門為企業(yè)指定安評機構是行業(yè)內公開的秘密,而企業(yè)也常常和安評機構聯手欺騙安監(jiān)部門。
從預審到驗收,安評“一路綠燈”
天津市共有4家具有甲級資質的安全評價機構,其中中濱海盛是天津第三家拿到甲級資質的安評機構。公開資料顯示,中濱海盛與當地安監(jiān)、消防等權力部門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其股權結構與天津消防部門有諸多聯系。
與“居民樓僅有600多米的距離”到底是如何通過審批的,始終是個謎。而由中濱海盛為瑞海物流所作的安全評價報告,卻在較復雜的安全評價程序和審批程序中,頻頻通關,一路綠燈。
據新華社報道,瑞海國際物流副董事長、天津港公安局原局長董培軍的兒子董社軒稱,“當時做安評時,第一家安評公司說距居民樓太近,不符合規(guī)定,安評做不下來。后來于學偉說別管了,他來弄,后來又換了家安評公司,結果就弄下來了。”
按照國家安監(jiān)部門2001年出臺的《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yè)開業(yè)條件和技術要求》,550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危險化學品倉庫選址應與周圍公共建筑物、交通干線、工礦企業(yè)等距離至少保持1000米。而瑞海國際的項目與最近的居民樓只有600多米,這與規(guī)定顯然不符。
而該份安全驗收報告的評估結論卻是:“根據有關標準規(guī)范采取了有效的安全設施和安全技術措施,安全預評價報告和設計專篇給出的安全對策措施已基本落實,企業(yè)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本項目具備竣工安全驗收的條件?!?/p>
事實上,中濱海盛所作的安全評價報告順利通過的還不止這一關。“其實驗收評價開始作的時候,項目都已經建好了,或者都已經開始生產運行了?!碧旖蛞患野苍u機構工作人員說。
在開展安全驗收評價之前,已經試營業(yè)兩個月的瑞海國際在2014年6月某一天的化學品倉儲總量超過了6000噸。據《安全驗收評價導則》規(guī)定,安全驗收評價是“在建設項目竣工、試生產運行正常后”,對該項目的設施、設備、裝置實際運行狀況及管理狀況所展開的評價。
相較于安全驗收評價,安全預評價報告才是項目獲得施工許可證的必備條件。只有通過了這個“關卡”,才可能開始施工建設。顯然,由中濱海盛為瑞海物流所作的安全預評價報告也同樣順利獲得了“通關綠卡”。
“安全評價平時造假誰看得出來呢?除了安評機構,很少有人會去真正核實,所以造假也鮮為人知。出了事故,才知道安評有假?!睂<伊_云說。
安評行業(yè)整體落后,還不思進取
其實,中國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引入了安全評價,到了2002年11月,《安全生產法》強制要求礦山建設項目和生產、儲存危險物品的建設項目,都應進行安全評價。生產經營單位只有獲得合格的安全評價報告,才能拿到生產經營許可證。2003年開始,生產經營單位委托有資質的安全評價機構做評估,安監(jiān)部門根據安評報告頒布安評合格的資質。也就是說,安評機構作為中介,既要對委托方負責,又要對政府和社會負責,它自己作為企業(yè)還要盈利。
由于準入門檻的存在,安評機構數量不多,規(guī)模上也小得可憐,卻要應付每年大量的安全預評價、安全驗收評價和安全現狀評價。以天津市為例,2006年,天津市有13家安全評價機構(甲級2家,乙級11家),卻要完成1542件各類評價報告,報告質量下降在所難免。2006年,湖南長沙市安監(jiān)局審查55份寧鄉(xiāng)縣相關企業(yè)的申報材料,發(fā)現有47份安全評價報告內容與事實不符;湖南省安監(jiān)系統(tǒng)組織抽查,發(fā)現幾乎沒有一份評價報告經得起現場檢驗;2010年,國家安全監(jiān)管總局抽查84家安評機構,有8家評價過程控制執(zhí)行不嚴格,有另外10家評價機構檔案管理不完善,有另外21家安全評價報告質量不高,問題機構占到總數的46.4%。
安評行業(yè)整體落后,還不思進取。2012年,王艷平等學者指出,中國危險品安全評價仍然大量地以定性分析為評估方法,停留在法規(guī)符合性檢查,其中大部分都采用“安全檢查表法”。這一方法要么就將評價結果簡單設定為“符合”、“基本符合”和“不符合”三檔,要么分值設置也只是大同小異地基于經驗判斷得出結論,沒有金剛鉆,卻攬瓷器活。
而歐美及亞洲大多數地區(qū)與國家(如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亞等)普遍以量化法為基礎,計算所有潛在隱患發(fā)生的概率與發(fā)生后的影響。最常見的是美國道化學公司提出的“道化學火災、爆炸指數評價方法”,它根據物質、工藝危險性定量計算火災爆炸指數,由影響范圍、單元破壞系數計算系統(tǒng)整體安全情況、事故損失情況。2013年,蘭州理工大學楊文亮曾在其論文中舉例,對某一生產苯二甲酸的化工廠應用“道化學火災、爆炸指數評價方法”,可以得出火災、爆炸指數為164.5,爆炸可能等級達到最高,還可確定暴露區(qū)域的財產損失預估為1.24億元。
缺乏監(jiān)管,安評機構與企業(yè)沆瀣一氣
名義上看,中國的安全評價實行“市場化”,但安評行業(yè)不過是另一個“偽市場”。安評行業(yè),政府之手無處不在。安全評價機構資質證書分為甲、乙兩級,國家安全監(jiān)管總局負責審批甲級資質證書,各省安監(jiān)部門負責審批乙級資質證書。2015年3月,央視報道,重慶開縣42家民營加油站,都被迫統(tǒng)一選擇了具有乙級資質的“重慶地建安全評價咨詢有限公司”做安全現狀評價,每家繳費3000元,這家安評機構毫不回避和安監(jiān)部門良好的關系。他們通過施壓,擠走了具有甲級資質的“重慶市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等10余家安評機構。
2014年8月,《長沙晚報》報道,湖北荊州一家化工企業(yè)新項目投資100多萬元,當地安監(jiān)部門要求化工企業(yè)去指定的安評機構做安全評價。但只是“指出不同建筑物之間的距離要求”的安全預評價就要價20萬,而之后的安全驗收評價還要價5-6萬。湖北省有18家安全評價機構,湖北省安監(jiān)局局長劉旭輝在媒體追問下,承認“荊州安監(jiān)部門與這家安評機構有勾結”。
在更多時候,安全評價機構會聯手企業(yè)欺騙政府。2008年,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王寶進行安全評價工作問卷調查,收到來自政府部門(40份)、安全評價機構(207份)、生產經營單位(555份)共計802份信息回饋表。在207家安全評價機構中,認為生產經營單位對評價結果影響很大的安全評價機構有35家,認為有一些影響的評價機構有103家,認為沒有影響的評價機構只有69家。也就是說,生產經營單位為了盡早拿到安全生產許可證或加快建設進度,要求安全評價機構得出對其有利的結論;而多達66.67%的安全評價機構,竟然不同程度地聽話照做了。
中國的安全評價常常遺漏重大危險源,生產經營企業(yè)也常常以技術保密為由,不愿意提供詳細的原始資料。2011年左右,安徽多地發(fā)生三光氣泄漏事故,這種化工原料可替代劇毒的光氣用于有機合成,但是它在受熱、遇濕等狀態(tài)下也容易分解產生光氣,在生產、儲存、使用、運輸具有極大危險性,一年后監(jiān)管部門才姍姍來遲出臺《關于將三光氣列入光氣范圍進行安全監(jiān)管的通知》,涉及三光氣的建設項目應具備甲級安評機構出示的三光氣安評報告。
(《北京青年報》2015.8.20、搜狐網2015.8.21 黃童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