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帆
前段時間,發(fā)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家住在蕪湖市殷家山附近的一位4歲小朋友,因為追逐寵物狗走失了。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不見后,立即在微信朋友圈發(fā)布了消息,希望網友們幫助提供線索。求助信息被迅速發(fā)散,蕪湖網友紛紛轉發(fā),更有心急的,跑到小孩走失的地點幫助尋找。幾個小時后,孩子在一家商場的負二層被發(fā)現(xiàn)。
說是小事,因為孩子失蹤事件每天都會發(fā)生。孩子走失幾小時,并未發(fā)生危險狀況,不算轟動性事件。說是大事,因為它影響廣泛,幾乎所有的蕪湖網友都主動參與到該消息的轉發(fā)和評論當中。他們或許沒辦法提供有價值的線索,但對比相對滯后的電視報紙,這無疑又是一個彰顯自媒體力量的典型案例。而在事后,我們應該慶幸這是一個真實的新聞事件。如果此事為假,造成的惡劣影響又有誰能想到呢?
就在最近,朋友圈里有這樣一個帖子被瘋狂轉發(fā)。說的是在廣東省佛山市,兩名乞丐牽著駱駝沿街乞討,為了博取同情,他們甚至砍掉了駱駝的四肢。網友們在表達憤怒的同時,更向佛山市政府部門提出了憤怒的批評:如此殘忍的事情,就沒有人去管一管嗎?后來,直到有網友指出真相:駱駝趴在地上,自然看不見四肢。原來這次,我們被微信朋友圈給騙了。
佛山市政府“躺槍”了,網友們毫無根據(jù)的猜測,造成一次嚴重的公關危機。這樣的謠言,微信朋友圈里還有很多:某種嚴重的傳染病已經開始擴散、小龍蝦是用來處理尸體的蟲子……雖然有的消息已經過官方辟謠,但負面影響仍難以消除。
打擊微信朋友圈謠言,關鍵還是要找到發(fā)布的源頭。在微信公眾號泛濫的今天,為了博取眼球,獲得高點擊量,不少企業(yè)商家刻意聯(lián)系輿論熱點,制造謠言,用這種卑劣的手段擴大知名度、推廣商品。
傳統(tǒng)媒體應該有所作為,例如央視新聞的微信公眾號經常推出破解謠言的信息,這不算是對新媒體的反擊,只是官方大媒應有的責任和義務。不信謠言、抵制謠言,是網絡參與者應該有的理性和覺悟。
肅清網絡謠言,最關鍵的還是法律的完善,以及執(zhí)法部門的長效監(jiān)管。網絡世界雖然開放,但不該毫無章法,微信朋友圈不能成為謠言的集散地。
【名師點評】萬安:這是一篇材料豐富、語言犀利的時評文。文章以獨特的視角和別致的寫法,探尋了謠言產生的原因,提出了遏制謠言滋生的策略。文章不僅僅是對這一新聞事件的評述,而且還引用了與之相關的新聞熱點,從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良方——法律的完善、執(zhí)法部門的監(jiān)督。文末聯(lián)系實際,升華了文章的主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