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梅琳
內容摘要:作文教學中的改寫,是教學實踐中一種非常有價值的訓練方式。本文列舉了幾種改寫的方式,并簡短地論述了改寫的基本要求。
關鍵詞:改寫 角度 主題 體裁
中學生學習科目多、時間緊,很難通過運用大量的寫作來提高作文水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用有限的素材把文章寫好,改寫訓練非常必要。作為學生作文訓練的改寫,是把一篇或幾篇文章當作素材,按照要求重新做文章,主題可以調換,重點可以轉移,結構可以改變,語言可以增減,因而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性質的作文。這對訓練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進而提高整體寫作水平,都很有幫助。
一.角度變化的改寫
角度變化基本相當于人稱變化,有的文章用第一人稱,有的文章用第二人稱,變化人稱來改寫,可以幫助學生變化觀察的角度、描寫的角度,更加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從而把文章寫得條理清楚。如《荷花淀》寫的是深夜水生嫂織席等丈夫歸家,水生告訴她已報名參軍了;過了兩天,水生嫂帶領其他婦女尋夫遇敵,最后以水生嫂為首的婦女也組織起來打敵人了。這是表現荷花淀婦女抗日的故事,可以要求學生從水生的角度,以他的見聞所及來敘述這個故事,那歸家的情景、對話就有變動了,水生伏擊救了水生嫂和其他婦女的寫法也不同了。
二.內容延伸的改寫
有些文章內容豐富而且時刻,里面的一點內容就可能蘊含著許許多多的可能性。學生讀了這樣的文章,往往有所觸發(fā),特別是對文情并茂的文學作品,無論情節(jié)、人物、景色都可以引起一些聯想。這是他們對課文理解深化的表現,因而可以引導這些聯想作內容延伸的改寫。如莫泊桑的《項鏈》是中學生們特別是文學愛好者們耳熟能詳的優(yōu)秀短篇小說,其結尾“唉!我可憐的瑪蒂爾德!可是我那一掛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讓讀者感到言已盡而意猶未盡,因此可以引導學生續(xù)寫這篇文章。學生根據故事情節(jié),可以想象主人公在結尾以后發(fā)生的事,寫出千變萬化的故事,深化對作品的理解,增強寫作能力。
三.主題變換的改寫
有的文章是表現一個主題,但是還有另外的小主題。我們把小主題改為大主題來寫,就相當于用原來的素材寫了另一篇文章,這對解決學生作文中缺乏素材的問題是很好的辦法。如全國高考試題中,曾經要求考生把《第二次考試》改寫成《陳伊玲的故事》,在內容上允許調整,取舍,在情節(jié)上不要另外編造;不要寫成縮寫,要把陳伊玲作為文中的人物,不再突出蘇林教授,把暗線變?yōu)槊骶€。陳伊玲在原作中不是主角,但是作為一個德藝雙馨的青年,她給讀者留下的印象比蘇林教授還要深刻,因此這種改寫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當然要做好這種形式的改寫,首先要看是否切題,中心是否明確,因為這是涉及整篇文章的成敗問題。不切題,中心不明確是主病,主病治好了,才能論及其余。因此,抓主病,是做好這類改寫的關鍵。
四.體裁變換的改寫
中學語文教材中的體裁比較豐富,應該讓學生都嘗試一下。但是因為各種因素的制約,學生在生活中找到適合的素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完全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課文,進行不同體裁之間的改寫,如把詩歌改為散文,把詩歌改為小說,把劇本改寫成記敘文,或者把小說改寫成劇本。如把《孔雀東南飛》改寫成故事《劉蘭芝》,可以突出劉蘭芝的美麗、忍韌、善良,給讀者更加清晰的印象。再把《再別康橋》改寫成抒情散文《母校深情》,可以更具體更細致地描寫校園的景物,可以更直接更淋漓盡致地抒發(fā)對母校的真摯情感。再把《鴻門宴》改寫成一個獨幕劇,可以把項羽、劉邦、張良、樊噲、項伯等人放在一個場景中,通過其簡單的動作和豐富而有個性化的語言表現其性格,能夠很好地訓練學生的寫作技巧。當然,這種改寫已經屬于作品改編了,需要更改、補充原作的幅度更靈活、更大,需要學生具有必要的文學素養(yǎng),發(fā)揮豐富的想象,一般都用之于較高年級。
寫作與閱讀的關系非常密切。指導學生改寫,第一步要引導他們熟讀原文,掌握原文內容,鉆研這些內容的主題和結構。只有對原文揣摩得了如指掌,改寫時才能運用自如,以至熟能生巧,做到立意深遠,結構新穎,用詞確切,語句順暢,就不會是原文的重復了。第二步要使學生明確改寫的要求:是哪種方式的改寫?原文有哪些內容可???有沒有字數的限制?第三步可以開展“我打算怎樣寫”的討論。對那些符合改寫要求、充分運用原文而又別出心裁的意見,應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第四步是評講交流改寫的得失,特別要分析那些材料取舍得當,主題、結構和語言都體現了再創(chuàng)造精神的好文章。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西市實驗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