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
中國是詩的國度。古典詩詞是中華語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傳承文明、發(fā)揚歷史的不竭之泉,是我們每個國人都應重視的文學樣式。初中語文課本中古詩詞占有相當?shù)谋壤?。作為深入一線教學二十年的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就我這些年教學的觀察和體驗,略談一談初中古詩詞教學的相關問題。
一、初中古詩詞教學的現(xiàn)狀
1.初中古詩詞教學的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和語文教材關于詩詞教學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點:欣賞詩歌,有自己的情感體驗;領略詩歌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的有益啟示;對詩歌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詩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能品味詩歌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這些都是對語文教學中詩詞教學的具體要求??墒牵踔猩挲g較小、知識積淀少、生活體驗貧乏,要達到以上的要求確實不易,因此,中考語文卷中對這一部分的考查僅限于背誦默寫。這樣,勢必導致有些教師僅看眼前目標制定教學策略,而偏離了終極目標。
2.初中古詩詞教學的現(xiàn)狀
蘇教版初中語文課本的古詩詞教學內(nèi)容主要集中在“誦讀欣賞”部分,另外也有專門的古詩詞精講課文,比如八年級上冊的古體詩《七律·長征》和《古詩四首》等。這些古詩詞在整個初中語文教學內(nèi)容中占的比例還是相當大的,而且所選內(nèi)容都是中華古典文化中的精華部分,著實應該讓每個國人熟讀成誦達到運用自如的程度??墒窃谡n堂上,很多初中語文老師對于這一部分的教學僅停留在會背會默的階段,而沒有針對《語文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做細致深入的分析引導,教會學生體味古詩詞內(nèi)涵、品味古詩詞語感的方法。
3.初中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的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我覺得有如下幾點:中考對于這一部分知識的考查僅限于默寫;初中生知識貧乏,生活經(jīng)驗不足,情感體悟較困難;很多老師圖省時省力,不顧《大綱》的終極要求,只解決眼前應試問題。
二、解決初中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的對策探究
1.營造氛圍
教師設計每一堂課的開場方法有很多種,如用故事、視頻、名句、圖片等引入式,也有開門見山直接點題式等。由于古詩詞的內(nèi)容和作者生活的年代離學生較為久遠,我一般在教學開始都會營造一個合適的氛圍,將學生自然而然帶入詩詞意境。如教學陸游詩《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我首先播放中華“孝”文化中一位孤獨老人周末盼子女回家,可是等來的卻只是子女“忙”無暇回家的電話,然后是老人一陣陣的失落。由此,學生體悟到“孝”的含義,更進一步引入詩歌教學:在年逾古稀的老人眼中,子女就是全部,可是本詩中68歲作者的全部是什么呢?引入詩歌學習,從而更刻骨地理解詩人拳拳愛國之心。
2.多讀成誦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弊x也是一種熏陶,一種積累。讀到張口能誦、提筆能寫、別人講出上句我能對出下句的程度,表明你已有一定的文學能力。
教師在指點學生讀詩時也有技巧可遁,第一步是要讀準字音、句讀;第二步是要讀出感情。后者是詩詞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要讀出感情非理解詩詞表達了什么不可??墒菍τ诔踔猩鷣碚f,深刻理解詩詞內(nèi)涵有點難度,要在老師的有序指導下才能完成。我就以我教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為例,淺談我在這方面的做法。
首先要了解寫作背景??梢允菍W生課前動手搜集,教師課上補充。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宋光宗紹熙三年,時年詩人68歲,戎馬一生、文武全才的陸游閑居在故鄉(xiāng)山陰的一個偏僻山村。年齡大了,不能馳騁疆場為國效力,但詩人對祖國刻骨的愛、對收復失地的堅定決心令他夜不能寐,經(jīng)深夜風雨的觸發(fā)而一發(fā)不可收拾,于是托夢境表達了他的心聲。了解了背景再來讀詩就能讀出一個孤苦無依、一心渴望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詩人的情感。
接著再指點學生抓住重點字句反復品讀。前兩句抓住“不自哀”和“尚思”,年雖老而情志愈篤;后兩句抓住“癡情化夢”的寫法特征。詩人收復國土的強烈愿望在現(xiàn)實中已不可能實現(xiàn),在一個“風雨大作”的夜里,觸景生情,由情生思,在夢中實現(xiàn)了自己金戈鐵馬馳騁中原的愿望。相信學生抓住這些再來品讀本詩,一定會讀出不一樣的感覺。
最后提煉升華情感。學生可以結合陸游其它詩作,像《示兒》《游山西村》《釵頭鳳》等全面了解陸游,也可以與《過零丁洋》比較閱讀,在此基礎上提煉升華情感,讀出一個年近七旬的老人,一方面渴望萬里從戎以身報國,另一方面則是壯志難酬無路請纓,兩者相互激揚,這使得他的詩歌既熱情奔放,又深沉悲愴,從而全面了解陸游和他的詩作。
3.要增加知識儲備和生活積累
教師要教給學生押韻、平仄、意象等常識。尤其是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老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指導學生理解并積累。如“桃”“菊”寓隱士情懷,超凡脫俗;“子規(guī)”“鷓鴣”表思鄉(xiāng)念國之情……了解這些常見意象,幫助理解詩詞含義。
文學作品來源于生活。要想真正理解距離我們?nèi)绱司眠h、表達如此含蓄的古詩詞,非要有生活體驗不可。如對《靜夜思》中“床”的理解,一般認為是睡覺的“床”,李白望月思鄉(xiāng)在室內(nèi),可是古代的床身兼數(shù)任 ——可坐、可臥、可讀書、可就餐等,大多數(shù)人比較傾向于“井床”之說,即“井口的欄桿”,如果這樣便將李白思鄉(xiāng)的空間由室內(nèi)移到戶外,所見所為更符合生活一些。
由以上可見,我們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古詩詞時,僅要求學生背誦默寫是遠遠不夠的。要讓學生理解古詩詞、能欣賞古詩詞,并不是讀讀背背就能達到的,而是一個長期的有序的探索學習過程,是師生雙方共同為之努力的結果。
(作者單位:安徽省蚌埠市第十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