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靈
【關鍵詞】作文教學 模仿借鑒
感悟生活 個性表達 以評促寫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5A-
0056-01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是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重要方式,更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和思想道德的重要途徑,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教師要積極探索作文教學的有效方式,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那么,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
一、模仿借鑒,創(chuàng)新運用
模仿借鑒是作文訓練方法之一,學范文的“樣”是作文訓練的捷徑。模仿寫作須強調(diào)積累和創(chuàng)新。寫作和閱讀不可分割,學生只有在閱讀中積累了許多名句佳段并內(nèi)化吸收,才能在寫作時做到厚積薄發(fā),創(chuàng)新運用。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先收集寫得好的句子和文章,讓學生先品味、鑒賞,再進行仿寫。例如,筆者在一次作文教學中,給學生出示了這么一段話:“蜜蜂和蝴蝶雖然都在花間飛舞,但一個在創(chuàng)造,一個卻在虛度;創(chuàng)造者給生活奉獻的是甜美的蜜糖,虛度者留下的是一堆毫無用處的垃圾?!弊寣W生欣賞這句話后,筆者要求學生寫一句結(jié)構(gòu)相似且有一定哲理的話。學生在思考過后,練筆當中就有了不少的妙語。如一名學生這樣寫:“‘學霸與‘學渣雖然都在教室坐著,但一個在奮發(fā),一個卻在虛度;奮發(fā)者為人生譜寫的是華麗的篇章,虛度者留下的是一段荒蕪的歲月。”
教師在指導學生借鑒范文的過程中要強調(diào)不能生搬硬套,要在所借鑒的一定框架內(nèi)注入自己的思想,彰顯自己的風格,力求做到在借鑒中超越創(chuàng)新。
二、感悟生活,獲取素材
教師在教學中往往會發(fā)現(xiàn),自己向?qū)W生提供了不少的佳作,并告訴學生如何細心品味,但學生冥思苦想一番,作文還是寫得干巴巴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生活積累。只有貼近生活、用心觀察才能在寫作文時有取之不盡的源泉。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將作文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這需要教師在命題時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和閱歷,也需要教師在既定的作文范圍內(nèi)為學生創(chuàng)造走出教室、走進生活、親近自然的機會,讓學生用心體驗,用腦思考。
例如,為了完成語文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作文“寫一篇游記作文”,筆者組織了一次親子活動,讓家長帶學生游覽本縣著名的旅游景點——串珠式天坑群三門海。學生領略了水上天坑的神奇后就寫出了許多生動而又富有真情實感的佳作。有學生寫道:“三門海集山的偉岸、水的柔情、洞的神秘、天的高遠為一體,絕不是水天一色的單調(diào)。首先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是自洞內(nèi)淌出的那一汪碧玉般的湖水,它有著玉人梳妝般的雅致與嬌羞。那兒的人們把圈住的一注水取名為‘玉妝湖,這是一個多么貼切而又充滿詩意的名字??!在那美人明眸般的湖水面前,誰能不生出幾分柔情來呢?”
三、個性表達、匠心獨運
作文是思想的產(chǎn)物,是情感的載體,是交流的工具。因此作文應該強調(diào)個性表達。只有個性鮮明的文字,才能體現(xiàn)作者獨特而真實的精神世界,才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要使學生寫出富有個性的作文,教師就必須教會學生對作文題目進行認真審視,在作文的立意上做到新穎別致,采取別出心裁的文體,彰顯文章個性。
例如,在教學語文版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作文“寫一篇小評論”時,筆者要求學生用逆向思維,對一件事、一個人或一部著作寫一段評論性的文字。有學生這樣寫:“若秦朝沒有滅亡,還會有人說秦始皇是暴君嗎?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記載他的殘暴的文字,有一部分應該是漢朝的史臣書寫的吧?這就是所謂的‘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道理了……”
四、以評促寫,形式多樣
作文點評是作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學生在作文后往往期望得到情感交流,教師及時精準的點評是對學生寫作的熱情回應,是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尊重和回報。若教師忽略了作文講評,學生就沒法及時了解自己作文中的成功與不足,既領略不到成功的愉悅感,又對作文中存在的問題一無所知以致重蹈復轍。
點評作文可采取多種方式,筆者最常用的有以下三種:第一,教師講評。教師課后批改學生作文,針對學生的作文情況,在作文本上作批注或?qū)懺u語,然后回到課堂上對作文中一些主要的、共性的問題進行集體點評。第二,學生互評。先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以6—8人為一小組最佳?,F(xiàn)以6人組為例:分組后,隨機分發(fā)作文,每人一篇,小組成員先全部瀏覽組內(nèi)的6篇作文,并在每篇作文上作點評;小組再選出6篇當中最好的一篇一起點評;最后每一小組將組內(nèi)一起點評的作文再面向全班作賞評。教師適時肯定或訂正。這樣的點評方式使學生的參與度更廣,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xiàn)。第三,師生共評。這樣的作文點評課可在學生當堂作文結(jié)束后立即進行,把自愿參評的學生作文用投影儀投放到屏幕上,先讓作者自評,再讓其他學生點評,最后教師總評。這樣的作文點評課對教師的應變能力、文字的敏感度、作文評價和修改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
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只要教師在主觀上重視作文教學,在教學中用心指導學生,扎實而又靈活地做好作文教學的每一步,再加上學生日漸豐厚的閱讀積累和不斷豐富的生活閱歷,學生的寫作能力一定會逐步提高。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