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
【摘要】從地理課堂教學技能在地理新課程改革中的意義入手,講述了地理課堂教學技能的重要性,從而說明了地理課堂教學技能訓練的現(xiàn)實意義。又通過我國學者對地理課堂教學技能的分類來引出本文對地理課堂教學技能的九種分類。最后針對每一項教學技能從該項技能的含義開始闡述每一項地理課堂教學技能的訓練策略。
【關鍵詞】教學技能 ?地理教學 ?地理課堂 ?訓練策略
1地理課堂教學技能的含義和意義
1.1地理課堂教學技能的含義
地理教學技能是每一位地理教師所必備的基本職業(yè)技能,是地理教師在課堂內進行有效教學的一種最基本的教學規(guī)范?!暗乩碚n堂教學技能是在地理課堂教學中依據(jù)地理教學理論,運用專業(yè)知識和教學手段,順利達成地理課堂教學目標的一系列教學行為方式,是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的綜合體現(xiàn)?!?[1]
1.2地理課堂教學技能的意義
新課程強調對不同學段的學生在地理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的培養(yǎng)與塑造;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對終生發(fā)展有用的地理、培養(yǎng)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yǎng);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構建開放的地理課程、積極開發(fā)和利用地理課程資源;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相結合的評價等。因此地理課堂教學實施改革是地理課程改革的前沿,關系到新課程改革的成敗。由此可見地理教學技能是地理教學實施的支撐系統(tǒng),它對新課程改革有重要意義。
2地理課堂教學技能的分類
我國學者對教學技能的分類研究大致有兩類即廣義的劃分方法和狹義的劃分方法。廣義的劃分方法將最基本的教學技能分為四類,它又有兩種劃分方式一種是將最基本的教學技能分為“課堂教學設計技能、課堂教學技能、指導學生學習技能和活動技能和教學研究技能”[2];另一種是將最基本的教學技能分為“學習指導技能、基本教學技能、教學設計技能和教學觀察和評價技能”[3]。狹義的劃分是強調微格教學的發(fā)展,可以稱之為狹義的劃分方法它是從信息傳播的過程出發(fā),分析教學信息交流過程中教師行為方式的過程要素,主要包括“教學語言的技能、板書技能、講解技能、變化技能、演示技能、提問技能、導入技能、強化技能、組織教學技能、試誤技能、結束技能 ” [4] 。
3地理課堂教學技能的訓練策略
3.1語言技能的訓練策略
教學語言是教學信息的載體,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工具。地理教師所具備的課堂語言技能顯著影響學生的地理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影響地理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地理課堂語言技能由口語表達、書面文字表達和體態(tài)語言幾個要素構成。
地理課堂語言技能由口語表達和體態(tài)語言兩要素構成我們也從這兩個方面闡述它們的訓練策略。
首先,口語表達的訓練策略。字正腔圓的語音、抑揚頓挫的語調、科學準確的詞匯、生動形象的語言。在教學中語音的基本要求是發(fā)音準確,吐字清晰、使用普通話,讓每一個學生聽清教師說的每一句話。抑揚頓挫的語調,在教學中有重要作用,在講解重點、難點時說話要慢點語調要高點以引起學生注意并有思考記筆記的時間??炻卯?shù)恼Z速,語速對教學效果有直接影響,語速過快學生對收取的信息會遺漏、積壓,語速過慢則易導致學生精力渙散??茖W準確的詞匯。在地理教學中,要做到地理空間地域解釋準確無誤,地理原理闡釋直觀嚴密,因此語言的運用要科學、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在地理教學中要把只是講的通俗易懂、直觀形象,形成一種地理意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邏輯清晰的概括。在地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符合教學內容的邏輯性,還要注意自身語言的邏輯性,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地剖析地理事物,從而達到對地理知識的建構。
其次,是體態(tài)語言、面部表情與眼神交流的訓練。教師的身體動作主要指教師在課堂上的走動和身體局部動作。走動要自然大方,有控制,不可過多、過快,否則易分散學生注意力。身體局部動作,主要指頭部和手部動作對地理事物的描述通常要借助手勢來更生動形象的表現(xiàn)。面部表情與眼神交流的訓練。面部表情對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有特殊作用。教師要面帶微笑的走進教室,讓學生在微笑里感受到關心、愛護、理解和友誼。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教師要注重于學生之間的眼神眼神交流。
3.2組織技能的訓練策略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地組織學生注意、管理紀律、引導學習,建立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幫助學生達到預定課堂目標的行為方式,稱為教師的課堂組織技能承轉技能” [5] 。
教師在備課中已經(jīng)提出對策,然而對學生所具備的知識結構和情感層次在課前是把握不準確的,教學組織技能是課堂教學的“支點”,是使課堂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它不僅影響到整個課堂教學的效果,而且與學生思想、情感、智力的發(fā)展有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教師在進行地理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通過各種方式時刻組織學生的注意力,訓練教師的應變能力正確處理好教學過程中的偶發(fā)事件管理好課堂紀律努力建立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達到預定學習目標。
3.3導入技能的訓練策略
地理課堂的導入技能是指地理教師針對教學目標,在一項新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開始之始時,采用恰當?shù)慕虒W方式,闡明學習目的和要求,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入新教學內容的教學行為方式。
導入的方式可分為復習導入、情境導入、故事導入、觀察導入、練習復習課導入。復習導入是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復習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承上啟下強化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情境導入是從學生身邊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現(xiàn)象出發(fā),提出帶有懸念性的問題,導入新課或問題,激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故事導入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引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觀察導入即可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又能在觀察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練習、復習導入,采用“提示回憶法”作為復習練習的導入,啟發(fā)學生回憶與練習有關的舊知識。
導入技能要求有目的性、趣味性、啟發(fā)性、藝術性。目的性是教師要緊密結合課程標準、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趣味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一個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引人入勝的導入,使學習內容以鮮活的形式出現(xiàn)。啟發(fā)性的關鍵在于啟發(fā)學生的地理思維,地理課堂導入設計的目的,是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新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以幫助學生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和運用。藝術性要實現(xiàn)導入的藝術性,就是導入的設計要自然,不能生搬硬套、牽強附會。
3.4講解技能的訓練策略
地理課堂講解是一種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最常使用的教學技能之一,它是利用語言對地理知識進行描述、分析以及揭示地理事物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的本質,從而使學生把握地理事物內在聯(lián)系和規(guī)律的教學形式。
講解技能分為地理事實性知識的講解和地理概括性知識的講解。地理事實性知識的講解是指在教學中有許多重要的地理事實性知識需要學生了解和掌握。地理事實性知識包括地名知識、地理分布、地理演變的外部表現(xiàn)、地理景觀等。地理概括性知識的講解 反映了地理事物的本質特征,能夠培養(yǎng)學生各種抽象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運用直觀方法,輔助講解、提供豐富表象,充分感知、明確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語言要條例分明,措辭準確、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
運用直觀方法,輔助講解時,要充分運用各種地圖、模型、地理圖表及揭示地理事物之間聯(lián)系的各種示意圖幫助講解,教師邊講解邊引導學生觀察。提供豐富表象,充分感知。地理知識的所涉及的空間廣泛性和時間延續(xù)性因此要使用大量的事實或事例,從多個角度說明,容易比較、區(qū)分各種具體事物的不同特征,便于學生充分感知。
3.5提問技能的訓練策略
地理課堂提問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的,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特點、教學階段等設計要提出的問題,通過師生間相互作用檢查學習、促進思維、鞏固知識、運用知識、促進學生學習,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行為方式。
提問技能的作用。首先,可以檢查和鞏固知識,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掌握所學知識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其次,有助于為學生新知識的學習作好準備,有利于順利實現(xiàn)對新知識的建構。再者,它還可以起到激發(fā)學習興趣,引發(fā)求知欲,提高教與學的質量的作用。
地理課堂教學中提問的類型主要有理解提問、運用提問和分析提問。理解提問時學生對所學知識思維加工的過程運用,運用提問是通過建立一個簡單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運用新獲得的和已有的地理知識解決問題,分析提問是要求學生識別地理問題的條件與原因,找出條件之間、原因與結果之間的關系。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提問時還應注意以下問題,問題的設計、問題的提出、必要追問、問題評價和引導學生提問。問題的設計,要明確、清晰、連貫。問題的提出,有導入階段、陳述階段和介入階段,要求有節(jié)奏的步步深入。追問,追問可以避免課堂滿堂問、隨意問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保障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引導學生提問,有助于在解疑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對學生提問,要求教師有較強的專業(yè)素養(yǎng)通過講解由學生由淺入深的理解知識。問題評價,是教師對的學生回答做出反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客觀。
3.6地理教學“三板”技能的訓練策略
地理課堂教學中的“三板”指的是板書、板圖和板畫,它是一個合格的地理教師必備的地理教學技能。地理板書技能是指地理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在鉆研教材的基礎上精心設計,利用黑板以凝煉的文字語言、圖表和符號等形式,傳遞教學信息的教學行為方式。
“三板”技能它可以輔助口頭語言傳遞信息,增強語言表達效果 ,突出重點難點,揭示知識的內在體系,啟發(fā)學生思考,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技能,便于學生課堂記錄課后復習。
地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板書類型,基本上可以歸結為主板書和副板書。主板書是體現(xiàn)地理教學目的與教學內容內在聯(lián)系的重點、難點、中心和關鍵的板書,是能反映地理教學內容的結構及其表現(xiàn)形式的板書。副板書是對主板書的補充和輔助,具有一定的隨機性。
板書可以分為綱目式板書、結構式板書、表格式板書、圖示式板書和綜合式板書。板書的設計要根據(jù)地理知識的特點其宗旨是要讓學生更好的構建本節(jié)課的內容。
板圖是教學過程中涉及到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結構特征和變化過程時,地理教師用簡易的筆法把復雜的地理事物、地理過程和地理分布,邊講邊用線條圖迅速繪制成簡略的黑板圖。
板圖技能分為幾何略圖、折線圖和曲線圖,這幾種板圖方式的主要目的就是抓住地理事物的本質特征幫助學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板畫是根據(jù)課堂教學的需要迅速畫出地理事物的素描圖,它要求線條流暢、簡練、清晰、富于表現(xiàn)性。板畫有形態(tài)畫、過程畫和動態(tài)畫。形態(tài)畫是以素描的形式表現(xiàn)主要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的外部形態(tài);過程畫主要表現(xiàn)地理事物在演變過程中發(fā)展變化的各個階段;動態(tài)畫是用簡易的筆法顯示地理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要邊講邊畫出事物運動的過程。
3.7強化技能的訓練策略
“強化技能是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依據(jù)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心理學原理,采用各種肯定,鼓勵或糾正錯誤的方式,促進和增強學生的正確反應,使教育信息刺激與所期望的學生反應之間建立穩(wěn)固的聯(lián)系,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行為,保持學習動力,發(fā)展學生思維的教學行為方式” [6]。
強化技能的方式有語言強化、動作強化、標志強化和活動強化。強化技能具有更強的綜合性和聯(lián)系性,既可用于教師的講解過程,也可應用于學生討論、閱讀和作業(yè)練習當中。特別是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教師運用強化技能來實現(xiàn)更有助于教學的成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具備強化技能,善于在課堂中運用板書、語音語調、身體動作和布置作業(yè)是強化這堂課的重點和難點的掌握。
3.8結束技能的訓練策略
結束是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結束讓學生回憶、整理、聯(lián)系已學過的知識體系,是學生知識進一步同化和網(wǎng)絡化的過程。結束的技能是教師完成一個教學任務或活動時,為鞏固和拓展學生的學習所采用的特定的行為方式。
結束技能的運用有助于教師教師強調這一節(jié)課的重點和知識點,教師是通過結束技能的運用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延伸擴展學生能力,還有助于教師了解教與學提高教學技能。
地理課堂教學中結束的類型有歸納總結、區(qū)別對比、競賽活動、練習鞏固和懸念存疑。這幾種結束方式要根據(jù)這節(jié)課的特點而定也可以將這幾種方式綜合地運用起來。
3.9演示技能的訓練策略
“演示技能是教師在傳授知識信息過程中,運用各種教學媒體(實物、標本、掛圖、幻燈、投影、錄像、多媒體等)進行實際表演、示范操作,傳遞教學信息的教學行為方式” [6]。
演示物要有足夠的尺寸、演示物應放在一定的高度上、演示物要有適宜的亮度、對演示物的指示要確切、操作要規(guī)范,具有示范性、復雜的實驗應利用圖解幫助學生觀察、語言講解要與演示緊密結合.
【參考文獻】
[1]陳澄.地理課堂教學技能訓練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
[2]胡淑珍.教學技能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2
[3]郭友.新課程下的教師教學技能與培訓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5
[4]榮靜嫻.微格教學與微格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2.
[5]劉恭祥.地理微格教學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159.
[6]胡良明.地理教學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134.
[7]胡良明.地理教學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