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亞文
【摘要】目的:探討激光光凝治療缺血型視網膜靜脈阻塞的臨床效果。方法:將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68例(68眼)缺血型視網膜靜脈阻塞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4例(34眼),對照組給予藥物治療,觀察組給予激光光凝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黃斑水腫消退明顯,治療總有效率為88.2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8.82%,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的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激光光凝治療缺血型視網膜靜脈阻塞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及視功能,患者耐受度較高,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激光光凝;缺血性視網膜;靜脈堵塞;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3-0060-02
視網膜靜脈堵塞是臨床較為常見的眼科疾病,主要發(fā)病機制為視網膜出血及黃斑水腫,導致患者出現視力障礙,在疾病晚期可出現視網膜新血管,嚴重者可致盲。該病迄今為止尚無確切的治療方法,臨床多采用視網膜激光光凝術進行治療,該術式對患者的視力及視野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有效預防和治療新血管的發(fā)生。我院對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34例(34眼)缺血型視網膜靜脈堵塞患者采用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收治的缺血型視網膜靜脈堵塞患者68例(68眼),全部患者均經日本產CanonCF-60UD相機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確診,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為(52±4.5)歲,病程均為2~6個月,平均病程為(2±0.5)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藥物治療,包括全身活血化瘀治療和玻璃體腔內注射糖皮質激素等。觀察組除了給予活血化瘀藥物治療外同時進行激光光凝治療,儀器為美國RDEX公司生產的523倍頻固體激光儀,全部患者中,20眼給予全視網膜光凝術,24眼給予局域性視網膜光凝術,24眼給予黃斑部光凝,均治療3次左右,復查后對必要的患者給予補充光凝的治療。對患者視力、眼底情況、FFA及Goldmann視野給予觀察。
1.3診斷標準
參考FFA的改變對患者治療效果進行評價,主要分為有效及無效兩類。有效:未出現新生血管,接受接受治療后未出現熒光滲漏改變及新生血管形態(tài)改變;存在鞏膜或視網膜新生血管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新生血管萎縮,熒光滲漏現象減少,或新生血管明顯消失。無效:未出現新生血管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出現新生血管,或產生熒光滲漏的現象;存在新生血管的患者,血管萎縮不明顯,熒光滲漏現象無顯著變化,甚至更嚴重 [1]。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率表示,組間比較卡方校驗,P<0.05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視力預后比較
進行激光治療的觀察組患者,末次視力提高2行以上4眼,無明顯變化12眼,下降3眼;采用藥物治療的對照組患者,2眼末次視力提高2行以上,16眼無明顯變化,4眼下降。兩組患者的視力預后之間的比較無明顯意義(P>0.05)。
2.2 兩組Goldmann視野改變比較
兩組患者術前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視野缺損,缺損范圍與靜脈堵塞范圍相當。激光治療組患者末次視野范圍增大6眼,變化不明顯7眼,3眼出現縮小的現象。藥物治療組患者末次視野范圍增大3眼,10例無明顯變化,4例出現縮小的現象。兩組患者職業(yè)變化無顯著差異(P>0.05)。
2 .3 兩組療效比較
激光治療組34眼,有效眼30例,無效眼4例,治療有效率為88.25%,藥物治療組,有效眼20例,無效眼為14例,觀察組激光光凝治療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58.82%,兩組治療效果的比較,有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視網膜靜脈堵塞僅次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位于視網膜常見血管疾病的第二位。臨床上雖然有手術、藥物、激光等治療方法,但尚無治療效果確切的方式,激光光凝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治療及預防新生血管的目的。
缺血性視網膜靜脈阻塞患者出現新生血管的影響包括以下幾點:(1)視網膜缺血的嚴重程度及病變范圍的大??;(2)病程因素,病程較長的患者病變發(fā)生率較高;(3)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均可對新生血管產生影響。學界一般認為視網膜無灌注區(qū)超過7個視盤面積則是產生新生血管的重要危險因素。相關研究表明,疾病發(fā)病情況與無灌注區(qū)的面積成正比關系[2]。本組研究結果顯示,激光光凝視網膜毛細血管無灌注區(qū)與病變的發(fā)生率密切相關,該術式是治療新生血管的重要方式。其主要原理在于,激光光凝可有效消滅無灌注區(qū),對組織缺血及缺氧情況進行緩解,可在極大程度上阻斷視網膜細胞變形、缺氧及壞死。激光光凝可將無灌注區(qū)封閉,大大減少了病變區(qū)域視網膜細胞的數量,使得其他細胞從較小受損循環(huán)中獲取需要的營養(yǎng),阻滯了因細胞缺血及缺氧產生的新生血管,在極大程度上預防了新生血管的形成。因此采用激光光凝治療對防止增生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或預防新血管性青光眼可能有效。而視野的改變與是否進行激光光凝治療無明顯關聯,視野改變主要取決了病變的程度,它是區(qū)分缺血型與非缺血型視網膜靜脈堵塞的一個重要指標[3]。黃斑部分的并發(fā)癥是影響患者視力預后的重要因素,對患者給予激光光凝術可有效緩解患者眼部的黃斑水腫,但因沒有根除病灶,不能長期的抑制黃斑發(fā)展。
綜上所述,激光光凝治療缺血型視網膜靜脈阻塞效果顯著,可減少缺血型視網膜靜脈堵塞引起的新生血管,并促使黃斑的消退,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及視功能,患者耐受度較高,值得臨床上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劉臖,張曉峰. 視網膜靜脈阻塞的研究現狀及進展[J]. 國際眼科雜志,2012,12(1):77-80.
[2]郭青,皮裕,董瑩,等. 激光治療視網膜分支靜脈阻塞療效觀察[J]. 軍醫(yī)進修學院學報,2011,32(3):250-251.
[3]王淑娜,楊連洲,朱艷,等. 視網膜分支靜脈阻塞合并黃斑囊樣水腫早期激光治療的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1,29(6):59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