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第二屆大選將于今年10月底、11月初進行,自去年10月底緬甸選舉委員會宣布這一決定后,緬甸各派政治力量就進入了躁動期,眼下國內的政治斗爭日趨白熱化。
圍繞大選的斗爭進入了新階段。截至目前,已有71個政黨決定參加大選,比2010年時的37個增加了差不多一倍。估計在選前還有一批政黨的注冊申請將得到批準。關于大選,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哪個政黨將獲得最多的議席,二是誰將成為緬甸下一任總統(tǒng)。關于前者,民盟的可能性最大,但能否過半數,還存在變數。關于后者,現任議長兼鞏發(fā)黨主席吳瑞曼已宣布將參加角逐;現任總統(tǒng)吳登盛尚未做最后的決定,但強調只要人民需要,他愿意參選;現任三軍總司令敏昂萊大將由于臨近最高服役年限,也有意脫下軍裝參選;而民望最高的民盟領導人昂山素季現在看來卻希望渺茫了,一是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不再把昂山素季當選總統(tǒng)作為對緬政策的唯一目標,二是由于修憲的程序問題,從時間上來看,昂山素季試圖通過修憲獲得競選總統(tǒng)的資格已經來不及了。
緬甸社會進入了動蕩期。大學生的街頭抗議和此起彼伏的工人罷工沖擊著緬甸社會的穩(wěn)定。在1988~2010年間,為了阻止學生參與政治,緬甸的大學數度關閉,高等教育基本陷于停滯。從2012年開始,仰光大學等高?;謴驼惺毡究粕?,校園再度呈現出活力。但由于對議會擬通過的《高等教育法》的諸多限制條款不滿,曼德勒等地的學生從年初開始走上街頭抗議,并逐步升級,不少學生向仰光進發(fā)。警察則在仰光主要路口設卡堵截,還逮捕了數百名學生。學生們與緬政府之間的這場抗爭最終如何了結,還有待觀察。近來,仰光的數千名工人也舉行罷工,要求增加工資,警方干預后雙方發(fā)生沖突,導致雙方都有人員受傷。政府威脅將進行進一步干預。
政府軍與民族地方武裝之間的沖突愈演愈烈。吳登盛政府上臺后一直把實現民族和解作為其任期內的重大施政目標,但一方面民族和談不斷推進,另一方面武裝沖突又此起彼伏。今年1月以來,緬政府軍首先與克欽獨立軍在克欽邦帕敢等地發(fā)生沖突。讓人困惑的是,沖突過后,克欽獨立軍領導人與緬甸政府以及軍隊的領導人又相見甚歡。從2月9日開始,沖突的熱點轉移到了果敢地區(qū)。與此前不同的是,政府軍對果敢同盟軍的打擊得到了緬甸國內民眾以及輿論的支持,因此,政府軍試圖盡快徹底消滅果敢同盟軍。正是出于這樣的目的,緬甸政府頻繁出動空軍對果敢同盟軍進行空襲,甚至發(fā)生了導致中國公民五死八傷的嚴重事件。吊詭的是,彭家聲率領的果敢同盟軍與緬政府軍仍在激戰(zhàn),但其他民族地方武裝與政府的第七輪和談卻在仰光如火如荼地進行,參會代表們談笑風生,全無嚴肅緊張的氣氛。果敢同盟軍的訴求其實很簡單:像克欽獨立軍一樣合法參加全國和平進程。但各方分析人士認為,難度很大。
(陳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