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啟陣
眾所周知,魯迅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首屈一指的作家,他不但在國內廣泛、深刻地影響了幾代人,國際上也具有很大的影響。有人認為,魯迅可以進入世界十大文豪行列。
因此,有一件事情,大約會令人吃驚:在一間只有屈指可數(shù)的幾個學生的小小私塾里,魯迅當年也不是最優(yōu)秀的學生。
這間小小的私塾,名叫“三味書屋”。魯迅在這間私塾念書的時候,因為父親染病,他上學念書的同時,還要幫助母親料理家事,天天奔忙在藥店與當鋪之間。有一天早上,他上學遲到了,因此,受到了先生的批評。魯迅在自己的課桌上,用小刀刻下一個“早”字,告誡自己,上學不能遲到。這個流傳甚廣的故事,等于告訴人們:魯迅從小懂得學習要努力刻苦的道理,他是一個好學生。結合他日后的成就,顯然可以說,魯迅是三味書屋走出來的最優(yōu)秀的學生。
在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對自己私塾時期的表現(xiàn),有生動的描述?!拔也恢罏槭裁醇依锏娜艘獙⑽宜瓦M書塾里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墻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隔的梁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罷……”;“不知從哪里聽來的,東方朔也很淵博,他認識一種蟲,名叫‘怪哉,冤氣所化,用酒一澆,就消釋了……‘先生,“怪哉”這蟲是怎么一回事?……”,結果,惹得先生很不高興;“三味書屋后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于我們是很相宜的。有幾個便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戲。我是畫畫兒,用一種叫作‘荊川紙的,蒙在小說的繡像上一個個描下來,像習字時候的影寫一樣……”,等等。由此可見,魯迅是一個入學時懵懂、上學期間淘氣頑皮的學生。
除了淘氣頑皮,魯迅也不是最聰明的學生。魯迅一位同學,過橋臺門的周壽恒,據(jù)說就比魯迅聰明。讀同樣遍數(shù)的書,魯迅能背誦40頁的書,而這位周壽恒同學卻能背誦80頁的書。因此,他們的老師壽鏡吾先生就曾一再稱贊這人是難得的天才,將其視為最得意的弟子。
可是,日后的情況并非如壽鏡吾先生所料。這位比魯迅背書快得多的周壽恒同學,終于無所作為,游手好閑終其一生。
周壽恒同學的命運,應了《世說新語》里受到神童孔融嘲笑的老先生陳韙的一句話,“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魯迅、周壽恒兩位同窗日后成就的天壤之別,如果只以“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加以概括,未免太敷衍了事。只有將他們二人的情況進行認真的分析比較,才可能有所收獲。
比如說,他們因為家庭情況不同,日后走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魯迅是父親多病且早逝,家道中落,“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使得魯迅少小自立,發(fā)奮讀書,勤于思索,“看見世人的真面目”;而周壽恒,由于家庭經(jīng)濟條件較好,有資本沉湎于唱戲、賭博之類事情,事業(yè)選擇上也受制于家長,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
后來,好朋友許壽裳的妻子因病去世,留下年幼的孩子。魯迅在給許壽裳的信中,安慰他說,沒有了母愛的累贅,孩子可能反而更加容易養(yǎng)成自立的習慣,會比較有出息。有可能,魯迅在寫這封信時,也曾想到了周壽恒同學因為家境不錯終于只是一個“嬉客大少爺”這一事例(周壽恒的情況,據(jù)張耿能《魯迅親友尋訪錄》卷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