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風
國際油價的探底之旅依然沒有結束,國內成品油日前再度迎來價格調整的“窗口期”。
1月26日,國家發(fā)改委發(fā)出通知,決定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365元和250元,測算到零售價格90#汽油和0#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分別降低0.27元和0.30元,調價執(zhí)行時間為當日24時。
隨著此次下調,國內油價全面回歸“5時代”。以上海為例,92#汽油最高零售價格從6.03元,下調0.29元至5.74元/升;北京92#汽油最高零售價格也從6.07元,下調0.30元至5.77元/升。
這是自2014年7月22日下調之后,國內成品油價格的“第十三連跌”(其中去年11月29日因提高燃油消費稅而抵消)。持續(xù)調整后,90#汽油已累計下調2750元/噸,折合2.03元/升;0#柴油累計下調2935元/噸,折合2.4元/升。以此計算,50升油箱的私家車,加滿一箱油能省100元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油價調整不涉及燃油消費稅的調整。
業(yè)內專家在接受《中國經貿聚焦》記者采訪時表示,國際油價近期預計還將延續(xù)震蕩下行走勢,但跌幅可能相對有限。油價下跌雖然有助于降低企業(yè)生產成本、提振居民部門的實際收入和消費,但也引發(fā)輸入型通縮等擔憂。而此前“一降油價就增稅”的做法更是導致強烈爭議,凸顯了中國在稅收法定性方面的不足。
難言見底
原油供需面失衡加之美元匯率強勢,多國的政治博弈等導致了國際油價持續(xù)處于下行通道。多重利空消息影響下,自2014年6月下旬以來,歐美原油期貨一直處于單邊下滑的態(tài)勢,截至2015年1月23日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2015年3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WTI)已跌至45.59美元/桶,較去年同期下跌了54.42%,2015年3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跌至48.79美元/桶,同比下跌57.25%。
盡管國際油價已暴跌近六成,但市場對供需前景的改善仍不太樂觀,美元升值也將壓制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
《中國經貿聚焦》記者拿到的一份中信建投證券1月26日發(fā)布的研究報告就指出,隨著沙特新國王繼位及原油部長職位不變,這表明沙特(堅持不減產)的石油政策將保持不變;因歐洲央行公布QE計劃后歐元大跌,美元走強致大宗商品價格普遍下跌;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布,最近一周美國原油庫存增加1010萬桶,增幅為至少14年來最大,目前美國原油庫存水平是至少80年來的同期最高。雖然美國頁巖氣公司已出現破產,但從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原油產量仍維持最高水平。因此,他們認為短期僅出現企穩(wěn)跡象,但原油庫存維持高位,加上強勢美元,油價難言反彈,預計未來原油價格仍將低位徘徊。
卓創(chuàng)資訊原油分析師高健則對《中國經貿聚焦》稱,此前打壓原油市場的兩大利空因素——供應過剩和產油國價格戰(zhàn),目前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改善。一方面,長期低油價對石油企業(yè)的影響進一步擴大,包括道達爾、埃尼以及斯倫貝謝在內的跨國公司和油服企業(yè)均宣布削減開支,長期看原油產量增幅將放緩,進而改善供給過剩的局面。另一方面,伊拉克石油部長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秘書長近期均表態(tài),油價已經到達底部,并將逐步從跌勢中恢復。上述兩大利空消息程度的轉變將會對短期油價帶來較強支撐。
不過他也表示,雖然原油市場利空略有緩和,但疲軟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扭轉,所以短期內原油難以實現突破性上漲。與此同時,前期行云流水般的跌勢也將會受到阻礙。預計下周期國際油價將延續(xù)震蕩下行走勢,但跌幅會相對有限。
卓創(chuàng)資訊成品油分析師胡慧春同時表示,目前全球石油供應過剩的消息對期貨市場影響作用逐漸減弱,不過,投資者對美聯儲加息預期不斷升溫,歐洲及日本實施寬松貨幣政策,近期美元匯率或保持震蕩上漲態(tài)勢,這對原油期貨的作用逐漸加大。而且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面臨下滑的風險較大。諸多利空消息充斥市場,都導致歐美原油期貨將保持震蕩下滑態(tài)勢,下一計價周期(2月9日24時)國內成品油價格迎來再次下調的概率極大。
而此前的1月13日EIA月度報告,也將2015年WTI原油價格預期從去年12月的62.75美元/桶下調至了54.58美元/桶,將2015年布倫特原油價格預期從去年12月的68.08美元/桶下調至57.58美元/桶。EIA預計全球石油庫存2015年將繼續(xù)累積,對油價構成下行壓力,并稱今明兩年全球石油供給仍將超過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進入2月以來,國際油價出現了連續(xù)大漲,總共上漲近19%。圍繞油價是否已經觸底還是只是短期波動,已成為近期熱點。多數市場分析人士仍不太看好油價的持續(xù)反彈,認為調整后還將有望繼續(xù)下行。
對經濟提振作用有限
油價重挫對于中國而言最直接的體現就是進口原油成本的大幅降低。根據海關總署數據,2014年12月中國原油進口量大幅增至3037萬噸,環(huán)比增加近兩成,同比跳增13.4%,達到破紀錄的每日715萬桶。如果今年延續(xù)去年12月的態(tài)勢,平均每天進口原油700萬桶,以每桶少10美元來算,就相當于每天減少7000萬美元的支出。路透的估計也顯示,中國2014年為充實戰(zhàn)略儲備而進口的原油可能高達1.24億桶,較2013年的6100萬桶多出一倍多。
油價下跌也會拉低用油和運輸成本,使得整個工業(yè)、制造業(yè)受益;并可提高消費者的實際收入、提振消費。但油價下跌對投資影響或微乎其微,考慮到產能過剩、內需疲弱以及企業(yè)部門杠桿率較高,預計企業(yè)不會將節(jié)約的成本用于擴大投資和產能。此外,油價下跌還可能抑制國內石油和相關能源行業(yè)的資本支出。
瑞銀1月21日發(fā)布的研究報告還指出,雖然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和進口國,但中國的石油消費密集度相當低。2013年石油在能源消費中僅占18%,相比之下煤炭占1/3,剩余部分則來自水電、天然氣及核能等其他能源。這會限制油價下降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同時,決策層預計將在能源價格下降期間加快推進能源價格改革,也會抑制油價下跌的傳導。
更重要的是,油價大幅下跌給通脹水平帶來顯著下行壓力。去年12月中國CPI同比漲幅僅為1.5%,PPI更下降3.3%,為連續(xù)34個月負值,匯豐制造業(yè)PMI也已跌至枯榮線以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瑞銀前述報告稱,綜合考慮交通運輸(包括公共交通)和居住類中的燃料,估算成品油在CPI中的權重約為4%-5%。此外,油價下跌還可能通過拉低其他消費品價格和通脹預期來間接影響CPI。不過,一些能源、公用事業(yè)、交通運輸和其他服務業(yè)價格仍受政府管制,且預計決策層可能借此機會削減或取消這些隱性補貼,這將抑制油價下跌對通脹的傳導。
事實上,國內油價跌幅一直遠低于國際市場。2014年11月份以來,財政部已三次上調成品油消費稅,累計抵消了同期國際油價一半以上的跌幅。因此國內汽柴油價格下跌幅度遠低于國際油價。這意味著當前國內汽柴油價格實際所對應的原油價格為70-75美元/桶,而非國際市場上的不到50美元/桶。
瑞銀預計,如果2015年國際油價保持在50美元/桶左右的低位,再考慮到石油消費密集度、各類受管制價格的調整,2015年CPI還會被額外拉低0.3-0.4個百分點,PPI受到的影響可能更大,會被進一步拉低0.5個百分點。
自2014年11月初以來,國際油價已下跌40%左右、國內油價下跌20%左右?;谏鲜雒舾行苑治?,瑞銀估計本輪油價下跌可以提振中國GDP增長0.2-0.3個百分點。其維持對中國2015年GDP增長6.8%的基準預測不變。它還預計中國央行會在低通脹環(huán)境里進一步降息(2015年至少降息兩次),但強調降息的目的是抑制實際利率攀升、避免信貸條件被動緊縮,而不是進一步推高經濟增長。
爭議降價加稅
而對于普通民眾的觀感來說,此前“一降油價就增稅”的做法則導致了強烈爭議。
財政部曾分別在2014年11月29日、12月13日和2015年1月13日三次上調了成品油消費稅。其中,汽油累計上調0.52元/升,柴油累計上調0.4元/升,漲幅均超過50%。卓創(chuàng)資訊成品油分析師張斌告訴《中國經貿聚焦》記者,這一漲幅已經較大,且消費者對價跌稅漲抵觸情緒大,或導致最近的1月26日這輪調價周期消費稅未再“攪局”。
路透社報道稱,國際原油價格從去年中至今重挫六成,而中國成品油價同期跌幅卻不足三成,究其原因,兩個月內三次毫無顧忌地上調成品油消費稅抵減了部分油價跌幅。盡管“加稅沒商量”的做法從中國目前規(guī)章看并無違規(guī),但另一方面也凸顯中國在稅收法定性方面的不足。
尤其是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仍大,財政收支矛盾有所加劇的背景下,趁國際油價暴跌如此頻密地增加成品油消費稅,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此前政府出臺一系列減稅舉措的美譽。
消費稅目前是由全國人大授權,并依據消費稅暫行條例規(guī)定,由國務院決定稅目、稅率的調整,因此連續(xù)上調成品油消費稅有其合法性。同時,財政部門也給出漲稅理由:為促進環(huán)境治理和節(jié)能減排。但包括消費稅等在內的15個稅種的開征,都是依據一些行政法規(guī)或暫行條例,并未上升到法律層面,不符合十八屆三中全會已明確提出的稅收法定原則。目前真正通過人大立法的只有3個稅種:企業(yè)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以及屬于地方稅種的車船稅。
張斌也表示,消費稅調整的發(fā)布欠缺和市場溝通的機制,因為如此大的漲幅,至少需要提前做些相應公示或者民意調查,讓外界有個心理預期,可能就不會對跌價又伴隨著消費稅上漲而造成爭議和抵觸情緒?!罢甙l(fā)布應有合理的溝通機制,才能讓公眾認同,否則質疑聲必然遠大過贊美聲。”
隨著多次上漲消費稅,在國內成品油價格中,包括消費稅、增值稅、城建稅等加起來,稅收占油價比例或已超過40%(之前也有業(yè)內普遍說法是大概在35%-36%左右,同時各地油價不一樣,稅收在油價構成中的比例也不盡相同)。
張斌預計,國家一直強調經過稅費來促進節(jié)能減排,因此未來消費稅仍存在調整的空間。“當然我們也預測,消費稅不會只漲不跌,在成品油定價機制、稅費改革逐步完善的前提下,消費稅也存在回落的可能。只不過,對于政策調控,仍要視國家的宏觀環(huán)境決定?!?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4/04/05/qkimagesjmjjjmjj201503jmjj20150301-2-l.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