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霄
一場突襲式的限購讓深圳車市還來不及上演年末“最后的瘋狂”,經銷商便極有可能面臨寒冷的“嚴冬”。
2014年12月29日17時40分左右,深圳市交委臨時召開新聞發(fā)布會,表示將從當日18時起,正式出臺汽車限購政策,在全市實行小汽車增量調控管理。自此,深圳成為繼北京、上海、廣州、貴陽、石家莊、天津和杭州之后,全國第8個實施汽車限購的城市。
為什么限購?有兩個關鍵詞,一是為了解決擁堵,二是為防治環(huán)境污染。絕大多數城市限購的初衷都是為了緩解交通壓力,以解決城市擁堵為第一出發(fā)點。
那么,汽車限購是解決城市擁堵的關鍵手段嗎?雖然部分城市在實施限購限行政策一段時間后,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一些“雙限”城市市民出行感受和有關報告則顯示,治理交通擁堵并非一“限”就靈。
有專家表示,城市發(fā)展需要考慮通過合理的城市規(guī)劃來解決目前城市功能和布局紊亂、交通堵塞、空氣污濁等問題。而現在常常是一遇到大事情就采取應急性措施來對付,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事后常常是按下葫蘆浮起瓢。
突發(fā)“限購令”
對于消費者和經銷商而言,深圳此番限購令出臺可謂非常突然。因為就在前不久,深圳市交委負責人在首屆北上廣深交通會議上明確表態(tài),深圳不會學習北上廣,不會限牌。
此外,深圳市公安局副局長王國賓曾表示,如果深圳出臺限牌限號政策,“一定會廣泛聽取意見,絕對不會搞突然襲擊”。就在政府拍著“胸脯”說不會突然限購小轎車的時候,“限購令”突降深圳。
就在12月29日下午,多部門組成的“執(zhí)法隊”旋即封鎖了部分4S店,禁止汽車交易,同時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公布“限購”方案。
對于“限購令”空降的原因,深圳市政府解釋為深圳機動車增速迅猛,交通擁堵、交通污染等問題日趨嚴重——截至2014年12月20日,全市機動車保有量超過314萬輛,近5年年均增長率約16%,2014年新增約55萬輛,增速達20.9%。
深圳的汽車限購政策有效期暫定5年,其間新車牌以無償搖號和有償競價分配,每年暫定指標10萬個,按月分配。其中,2萬個指標只針對電動小汽車,采取搖號;8萬個普通小汽車指標,50%采用搖號,50%采取競價。年度指標視交通、大氣環(huán)境和汽車需求適時調整。
深圳出爾反爾固然有自己的理由,該城市的汽車保有量和增長率的確太高了,在全國數一數二。但問題是,已經有那么多城市用活生生的例子告訴我們,在治堵、環(huán)保的問題上,限購令效果并不明顯。
相反,限購令的弊端卻是難以忽視的。首先就是腐敗問題,只要有管制的地方,就有尋租的空間,就有腐敗的存在,這簡直是一定的,北京交管局長宋建國的腐敗案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與此同時,限購令讓車牌變成了稀缺資源,最終會被炒成天價,而那些早就知道限購令消息的群體,早已經囤積了不少車牌待價而沽。在杭州限購令出臺之前,就有土豪囤積千輛汽車,民眾能相信他不知道內情嗎?
除了限購令本身,還有跟它配套出臺的限外令的問題。深圳市的具體措施是,工作日早晚高峰時段禁止非本市核發(fā)機動車號牌的載客汽車通行,港澳號牌車輛不受該限行措施限制。
理由自然也很充分,不限制外來車輛進入,限購令不就沒意義了嗎?同時,這也是防止本地車到外地去落籍。至于港澳車輛,也許是為了保證招商引資的暢通。然而無論怎樣,限外令置本地車、港澳車、外地車于不平等的地位,這是對公民權利的巨大傷害。
有評論指出,這些年來,國家一直在致力于戶籍改革,目的就是打破戶籍對于人的束縛,然而隨著一個個限購令的出臺,車籍似乎正在變成新的戶籍,成為阻擋人們進入城市的攔路虎。
限購模式優(yōu)劣
目前,國內主要的限牌模式是北京的無償搖號和上海的公開競拍,廣州則是兩種模式的結合,即“無償搖號+有償競價”方式,此次深圳推出的小汽車限牌則借鑒了廣州模式。
對于搖號模式和競價模式,外界認為各有優(yōu)劣。比如,北京搖號政策注重共享,是福利性的排隊,很多短期無需求的也加入,因此還要甄別是不是剛性需求,這樣浪費了更多的公共財力資源,效果也不一定很理想。
上海的公開競價則通過價格杠桿來調節(jié)車牌配額?!吧虾E呐浦贫入m然沒有根本解決擁堵問題,但車牌拍賣所得能補貼公共交通,改善公共交通環(huán)境,為公共交通建設贏得了時間?!辟Y深汽車評論員、汽車人自媒體聯盟發(fā)起人周磊告訴《中國經貿聚焦》記者。
但不得不提的是,競價模式也造成上海車牌價格水漲船高。最近幾年,仍在上漲。上海個人私車牌照額度2014年度的最后一次拍賣12月20日結束,平均成交價73687元。2014年全年車牌拍賣均價也維持在74000元左右。
廣東省委黨校省情研究中心主任蔡兵表示,采取“拍牌”還是“搖號”要根據各個城市的實際情況而定,北京為何選擇“搖號”而上海為何選擇“拍牌”自有其道理。不論“拍牌”還是“搖號”,都有其不足。
北京的“搖號”政策雖然機會平等,但是產生了許多閑置不用的號牌,導致了資源浪費;上海的“拍牌”政策,價高者得,照顧的只是有錢人。如果只有這兩個方法可選,傾向于普通群眾的話則選擇“搖號”,尊重市場則選擇“拍牌”;照顧群眾意見則“搖號”,解決財政問題則“拍牌”。
“這是一個多方利益博弈的過程,或許可嘗試這兩種方法的組合:拿出一部分指標用于‘搖號,一部分指標用于‘拍牌?!?蔡兵表示,拿出一部分搖號資源實施拍牌,這樣就分流了剛性的高端需求,搖號獲取的是低成本購車的機會。
他說,關鍵問題在于政府出臺這個政策的目標是什么?限車數量、限車手段均是可以討論的對象。限購總的來說并不是國家的主導,也不是國家政府有關部門來主導的,實際上是由各地的地方政府根據情況采取的方式。
業(yè)內人士分析,深圳不是第一個出臺限購令、限外令的城市,自然也不會是最后一個。對于城市管理部門來說,在城市規(guī)劃滯后、路網建設跟不上需要的情況下,限購限行或將成為越來越多城市的“常態(tài)”,未來也許會有更多城市加入汽車限購的行列中。
“那么問題就來了,中國耗資巨大、收費昂貴的公路網,似乎變得不那么四通八達了,到處都在‘限外,不僅物流的時間成本大大提高,也容易導致割據為戰(zhàn)的局面?!敝芾谥赋?。
規(guī)劃管理交通
“大家都知道治堵要科學,但是對于政府而言,怎么算科學治堵,怎么算不科學治堵并沒有一個評斷標準。” 知名時評人王亞煌指出,特別是對于限行限購政策來說,其在緩解機動車增量和道路擁堵狀況上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那么憑什么就認為其是不科學的治堵方法呢?
不容否認,目前小汽車增量調控已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杭州等大城市實施,從這些城市的實施效果看,小汽車增速明顯減緩,為實施綜合治堵和發(fā)展公共交通贏得了時間。
那么,交通惡化趨勢有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呢?以實施多年限購政策的北京市為例,還是擁堵依舊,已由核心區(qū)向外圍蔓延。而且即使北京不限購,一輛車都不能賣,全部停止銷售的話,現在500萬輛車對城市壓力依然非常大,交通擁堵并不能因此緩解。
“總的來看,表面上看是限購,實際上是我們整個管理的欠賬太多,有些事情現在弄得不可收拾了以后,就采取了最簡單的辦法?!敝芾谡f,治堵并不單純是限購限行,而是到底怎么疏導的問題。
此外,在治理擁堵問題上,中國各城市各自為政,卻又高度雷同。各個城市之間沒有形成一個大的試點網絡,所用的治堵方法千篇一律,大家都照搬照抄了事,非常不利于政策的科學發(fā)展。
王亞煌建議,比較合理的做法是,挑選一批有擁堵問題的城市,分不同治堵措施進行試點,然后觀察效果。最為理想的結果則是能夠確定一個科學治堵的標本城市,將其做法進行推廣。
但現實是我們恰恰沒有一個這樣分批分類的治堵嘗試系統(tǒng),沒有一個城市能夠敢拍胸脯說自己科學治堵獲得了成功,把自己的方案擺上經驗交流會。所以最后的結果就是大城市的交通管理部門聽“科學治堵”都聽得厭煩了,但沒人知道怎么去科學治堵,沒處可以學習參照。
“事實上,國外很多大城市汽車保有量比中國還多,但交通擁堵狀況比中國要輕。”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認為,“像巴黎這樣的大都市基本沒有堵死或堵得很嚴重的情況,是因為它們的道路設施設計得非常合理,包括信號設置、道路設置,形成一種非常順暢的自然流動狀態(tài)?!?/p>
有關部門建議,地方政府應借鑒發(fā)達國家采取經濟手段治理擁堵的經驗,科學選擇限行措施,在鼓勵舊車報廢、推進以舊換新、做好黃標車淘汰工作的同時,重新構建適應汽車社會的城市道路規(guī)劃發(fā)展戰(zhàn)略,加強交通管理、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建設。
“如果連續(xù)五年,各城市還在限購蔓延,還是不能解決問題怎么辦?不管限購限行措施如何升級,都只是一種權宜之計,為從根本上解決擁堵問題贏得時間。從長遠看,只有加強交通建設和城市規(guī)劃管理才是解決交通擁堵的治本之道?!?周磊向本刊記者表示。
在真正的解決方案出臺之前,就目前來看,只能暫時緩解交通擁堵,要在加快完善公交系統(tǒng)的同時,引導消費者改變現在的汽車使用模式。
業(yè)內資深專家張毅以日本東京為例說,“東京汽車保有量超過北京,大約有700萬輛,但是早晚高峰擁堵并不嚴重。絕大多數上班族都是乘公交車或者地鐵,只有極少數有停車位的人開車或坐小車上下班。”
他認為,當前中國汽車消費模式應該提倡熱買冷用,即鼓勵購買、限制使用,上下班以公交為主,周末出行再使用私家車?!斑@種模式既可以實現轎車進家庭的目標,又可以減少私家車上路,可以說是兩全其美?!?/p>
各地汽車限購政策盤點
2014年12月29日18時起,深圳市啟動私家車限購措施,對小客車指標采取搖號+競價方式取得。至此,深圳成為繼北上廣等城市之后,全國第8個實行限購措施的城市。
2014年12月
深圳:每年暫定指標10萬個。其中,2萬個針對電動車,采取搖號;8萬個普通小汽車指標,50%采用搖號,50%采取競價。
2013年12月
天津:在全市實行小客車增量配額指標管理,增量指標必須通過搖號或競價方式取得,自2014年3月1日起按尾號限行。
2012年7月
廣州:在2012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汽車限購,在一年的試行期內,全市中小客車增量配額為12萬輛,有償競拍和無償搖號模式各占一半的比例。
在2013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廣州市中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辦法》,在原有試行辦法的基礎上進行了21項修改,有效期為5年。
2010年12月
北京:從2014年起到2017年的四年間,增量小客車年度配置指標由24萬個減少到15萬個,根據個人參加搖號的累計次數設置階梯中簽率,示范應用新能源車中的純電動車將單獨搖號。
北京每個月產生17600個個人小客車指標,其中個人指標占88%、社會單位、團體的指標占10%,運營性車輛占2%。
2014年3月
杭州:杭州對全市小客車實行總量調控管理。增量指標需通過搖號或競價方式取得。其中競拍不超過3萬元,每月放牌數量除前兩月外,基本保持在10000副左右,搖號搖中比例25:1到30:1。
2013年6月
石家莊:自2013年起限制家庭購買第三輛個人用小客車,自2014年市區(qū)內實行機動車單、雙號限行。
2011年7月
貴陽:貴陽對汽車牌號分段管理,專段號牌每月指標2000輛,無償搖號上牌;普通號牌沒有數量限制,但是不得駛入老城區(qū)。 1994年
上海:1994年開始,上海首度對新增的客車額度實行拍賣制度,開始對私車牌照實行有底價、不公開拍賣的政策,購車者憑著拍賣中標后獲得的額度,可以去車管所為自己購買的車輛上牌。
2014年起試行一次性公布機動車額度年度投放總量和“警示價”措施,同時,實施個人、單位機動車額度分場投標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