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娟
一、案例
幼兒園下午放學時,小宇奶奶氣沖沖地指著小宇的嘴巴對董老師說:“你們老師也太狠心了,孩子哪怕再調(diào)皮,你們也不能把孩子打成這樣!”董老師仔細看看小宇的嘴巴,嘴角邊的確有一小塊淡淡的粉紫色。但董老師清楚,會不會是下午的點心紫薯吃過后,嘴巴沒有擦干凈?于是,董老師心平氣和地對小宇奶奶說:“會不會是下午吃點心留下的紫薯漬?”“不可能!我們小宇說了,就是老師打的!”這時,站在一邊的嚴老師拿來一塊毛巾,輕輕地在小宇的嘴角擦了幾下,紫色馬上不見了,而毛巾上粘上了一小片紫薯漬。這時的小宇奶奶訕訕不語,臨走丟下一句:“幸好沒事,如果是被老師打的,沒那么簡單。”
二、問題分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師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币虼?,當家園之間發(fā)生誤會時,我們的教師首先應該主動地去分析問題,尋找原因。根據(jù)董老師和嚴老師的轉(zhuǎn)述,造成誤會的主要原因至少有以下兩點:
1.孩子幼小,語言表述與分辨能力欠缺。從心理學角度上講,兩歲左右的孩子,雖然想象力已經(jīng)有了一定發(fā)展,卻又難以分清想象與現(xiàn)實的區(qū)別,很容易把想象出來的東西當成現(xiàn)實來表述,出現(xiàn)表達不清甚至說謊的現(xiàn)象。如案例中的小宇,當奶奶帶著誘導式的口氣問他嘴角的紫色是不是老師打的,他會很自然地回答“是”。
2.教師對幼兒及家長的了解必須及時,甚至超前。小宇是這個學期剛轉(zhuǎn)來的插班生,老師對他缺乏了解,沒有及時地對小宇進行家訪,錯過了相互了解、彼此溝通的一個好機會。再加上近期小宇媽媽生二胎,接送小宇的工作改由奶奶負責,奶奶與老師之間更是缺乏了解,所以產(chǎn)生這次誤會有一定的必然性。
三、反思
當天晚上,董老師撥通了小宇爸爸的電話,電話中,小宇爸爸真誠地向董老師表示了歉意。第二天當奶奶把小宇送到董老師手中時,態(tài)度也多了幾分柔和。
紫薯漬引起的誤會最終得到了和平解決,但它留給我們很多感慨。老師們紛紛假設(shè),如果孩子嘴角邊真的有一塊因為不小心碰傷的烏青,事情就不會這么簡單,解決的過程也不會這么輕松。
由此可見,取得家長的信任是幼兒園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只有家長的信任度提高了,家園共育才會一致,家園關(guān)系才會和諧。
1.幼兒園對內(nèi)要做好園務管理,對外要開展宣傳活動。要使家長信任幼兒園、信任教師,幼兒園就必須讓家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幼兒園規(guī)范有效的保教工作、教師們良好的職業(yè)道德行為規(guī)范。幼兒園應該利用多種形式開展學前教育宣傳活動,增加幼兒園工作的透明度,使幼兒園與家長的溝通交流更加順暢、默契。
2.老師對待孩子要親和,多表揚少指責。因為孩子年齡小,還不會從老師的指責中去汲取教訓。他們更多是采取直接的態(tài)度和外露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因此,教師與孩子相處時要多表揚少指責,不要把愛藏納在心里,要把愛寫在臉上、掛在嘴邊。如受到表揚,孩子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就會更近一些,而批評指責多了會讓孩子對教師敬而遠之。所以,教師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應該多一些正面的引導。
搞好家園關(guān)系途徑多種多樣,道理千條百條,但是筆者認為,信任一條最為重要。信任是一座連接家園的橋梁,它能把教師與家長的心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信任更是化解和避免家園矛盾的最佳利器。只要家園之間高度信任,就一定能建成一所內(nèi)外關(guān)系和諧的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