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韻
【摘要】作為課程改革浪潮中的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在課堂中努力營造合作探究式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與此同時,教師要適時、適度地運用合作,將獨立與合作并駕齊驅,科學定位教師角色,并建設高效課堂測評機制,走出合作學習的困境,真正促進學生在認知、情感和社會等方面的成長。
【關鍵詞】合作學習;困境;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前蘇聯(lián)教育家阿莫納什維利、沙塔洛夫等人強調:通過創(chuàng)造性教育活動,教師與學生建立相互合作、信任理解的關系,活潑多樣地發(fā)展學生的才能。我國的新課程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追求平等、對話的師生關系,打開了語文教學的門窗,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很容易為了合作而合作,偏離教師角色,使得學生缺失獨立思維,并形成兩極分化的局面,悖逆了合作學習的宗旨。對此,教師應采取相應策略,適時適度運用合作,將獨立與合作并駕齊驅,科學定位教師角色,并建設高效課堂測評機制,大踏步走出合作學習的困境。
一、合作學習的困境
(一)為合作而合作
自課程改革以來,“合作學習”大行其道,成為一種教學時尚。它提倡形成合作學習小組,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有利于調動學生熱情,激發(fā)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錘煉和發(fā)散。這樣的課堂教學,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中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但部分教師并沒有理解合作學習的本質,只注重熱鬧的表面形式,一味鼓勵學生熱烈討論或共同完成作業(yè)。一堂課若沒有運用合作學習,似乎就不是一堂完整的課,尤其在一些大型的公開課或評優(yōu)課中,如果缺少了學生熱火朝天的討論環(huán)節(jié),就被視為一種缺陷。這是典型地將語文課堂中的合作學習形式化,難免會對一些老師產生誤導。
(二)獨立思維的缺失
合作學習追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和諧融洽、積極互動和共同提升,成為課堂上的一大亮點,但若運用不當,就容易導致學生獨立思維的缺失。合作學習不僅是一種學習形式,更是一種教學思想,浸透著教與學的大智慧。合作學習并不意味著摒棄獨立思考,恰恰相反,它以學生的獨立思考作為前提條件。如果每位同學在課堂上都能積極主動地思考,有了思維的過程,那么這樣的課堂教學是成功有效的??珊芏嘟處熢谧非蟆昂献鲗W習”的形式時卻忽略了“獨立思考”的本質,提出一個問題還沒讓學生進行充分的獨立思考,就急不可待地要求合作探究,這樣的合作注定是不成熟的,而且還有部分學生懶于思考,產生依賴心理,等著收獲別人的思維成果,到最后“三個臭皮匠”未必頂上一個“諸葛亮”。我們要認識到課堂教學培養(yǎng)的是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兩者之間不能失衡。
(三)學生兩極分化嚴重
我們不難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學習習慣好、學習能力強的同學高談闊論,眉飛色舞,展示自我,分享成果。他們以小組的領頭羊自居,找到了施展才華的舞臺,思維一直處于興奮狀態(tài),游刃有余地解決課堂問題,不斷拓展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反觀學困生,本身就缺乏學習動力,喪失學習熱情,自我約束意識薄弱,在合作學習中積極性依然不高,無法真正參與進來。他們既不發(fā)言,也不記錄,甘當看客、聽眾,結果只能坐享其成,或人云亦云,盲目跟風。久而久之,學困生在課堂上找不到自我存在感,心如止水,無形之中就被隔離開來。學生走向兩極分化,這有悖于合作學習之真諦和宗旨。
(四)教師角色的偏離
合作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民主多了,強制少了。有些教師一味地突出自主,強調合作,完全放手,把自己定位在一個純粹的旁觀者,缺乏有效參與,完全忽視學生的合作學習行為。教師偏離了角色,這是對合作學習的極大誤解。那些貪玩的學生趁機找到了避風的“港灣”;自我約束力差的學生就懶于思考,自由散漫,東插一言,西聊一句;有些同學不善于傾聽,也不能夠理性對待他人的評價,難以做到求同存異和共同探究。
二、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一)適時適度運用合作
我們倡導合作學習,并不意味著在課堂教學中就可以脫離實際,盲目追求合作學習的形式。課堂教學方式的選擇取決于教學內容,并非任一問題都需要合作學習才能夠完成。問題過于簡單,提出后學生馬上就能回答,沒有討論的必要,只有開放性、挑戰(zhàn)性、有價值的問題才需要合作探討,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產生個體學習的強大動力。
合作學習的運用也要堅持適度原則,把課堂還給學生,不代表對知識直接傳授的拋棄。教師對課外知識的介紹,或對學生合作學習之后的錯誤和疏漏及時點評和補充,正好完善了學生的系統(tǒng)知識學習。教師生動精彩、幽默風趣、發(fā)人深思的講授同樣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熱情。況且即使學生愛好合作學習,若不切實際、多而濫地使用,也會使學生產生消極逆反心理,難以發(fā)揮合作學習應有的功效。
(二)獨立與合作并駕齊驅
合作學習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起到積極作用,但如果一味強調合作,或應用不當,將嚴重挫傷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有悖于學生主體性的體現(xiàn)。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礎和前提,合作是自主、探究的形式和途徑,探究是自主、合作的目的,三者互為一體,相輔相成。“合作學習”和“獨立思考”既對立,又統(tǒng)一,教師應辯證地看待,努力尋求兩者之間的平衡點。學生參與合作學習,必須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作為基礎條件。教師在組織學生參與討論或探究之前,務必要強調獨立思考的意識,創(chuàng)設獨立思考的情境,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使每個學生的思維都跳動起來,杜絕部分學生“等”“靠”的依賴性心理現(xiàn)象,防止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出現(xiàn)茫然無措的狀態(tài)。
只有當每個學生都有了充分的個體思考之后,帶著思考的成果和疑惑展開積極的討論,才能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學生主體性作用,并形成學生之間的共享、碰撞、互補和共贏,切實提高學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贏得一個高效的課堂。
(三)教師角色的科學定位
首先,教師要科學引導。合作學習的精要就是要學生之間的互動、傾聽、分享和融合,在學生簡單地以為合作學習就是一幫人圍繞一個問題高談闊論、爭吵不休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積極主動表達自己的思想,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真誠糾正他人的錯誤,及時反省自身的疏漏等。其次,教師要認真觀察。時刻關注每個小組、每個學生,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發(fā)現(xiàn)個別學生態(tài)度不端正,自由散漫,在做與合作學習無關的事情,或個別小組熱鬧非凡,流于形式,教師都要及時加以督促,確保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最后,教師要及時參與。學生合作學習實際上是思維碰撞的過程,時常會有新穎獨到的想法閃現(xiàn),教師在巡視中要善于捕捉有價值的信息;當學生遇到疑難雜癥、思維受阻不能深入,教師要及時參與、點撥,幫助學生排除障礙,防止合作學習停滯。當學生討論一個問題,得出基本結論之后,教師可以就一些典型錯誤或學生之間的分歧點,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的熱情,把問題的思考引向深刻。
(四)建設高效的課堂測評機制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有與之相應的評價標準、評價方法和反饋方法。在合作學習中,個別測試、隨機提問、小組競爭、等級打分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反饋形式,基于“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fā)展”的教育理念,我把課堂測評的關注點放在“人人參與,追求進步”,面向全體學生,防止兩極分化。因為合作學習使學生之間有更多的機會互相促進與提高,但學習習慣好、能力強的優(yōu)秀學生更容易成為小組的“領頭雁”,那些在學習上欠缺耐心和悟性的學生則容易被邊緣化,成為一名“旁觀者”。于是我有意識地給學困生吃“偏飯”,多關注,多提問,把難度適宜的問題留給他們,面帶微笑、發(fā)自內心地給予激勵性的評價,以調動他們的學習內驅力。他們得到了認可與賞識,自然就消除了自卑和畏懼心理,找到了存在感,敢于展示自我。
合作學習體現(xiàn)“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新觀念,旨在形成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順理成章地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一個亮點,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但如何把這種全新的教育理念落實到教學實踐中,走出合作學習的困境,真正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性,是一個長久的研究課題,需要我們一線教育工作者不斷地努力實踐、總結反思和深入鉆研。
(編輯:龍賢東)